《棋事》专访刘星:输了就认负 不要用棋以外的

2015年06月19日10:41    新浪体育 微博 收藏本文
刘星七段刘星七段

  引语:他说,只有下棋才是与棋相契的最直接的方式。也只有在棋中,棋士才能感知到存在的真实意义。棋盘上的空间自有语言所无法企及的深度。或许,只有将弈沉浸于岁月之中,才可以诠释出玉子流年的光彩。在刘星看来,胜负固然重要,却也要取之有道。而这一份看似简单的参悟,其实仅仅出于一名弈者在棋道上矢志不渝的坚持与追求。

  刘星,1984年12月出生,天津人。职业七段,国家围棋队队员。围棋TV创始人之一。

  1998年第15届世界青少年围棋锦标赛青年组冠军。

  2003年、2004年第三、四届理光杯亚军。

  2005年招商银行杯快棋赛冠军。

  2006年、2007年第8、9届阿含桐山杯快棋赛冠军,并连续两年在中日阿含桐山冠军对抗赛中战胜张栩而夺冠。

  2007年第四届倡棋杯亚军。

  2008年富士通杯、应氏杯4强。

  2010年广州亚运会男团亚军。

  2011年第八届倡棋杯亚军。

  2013年与赵守洵携手创办围棋TV网。

  不停地调整自己

  棋事:能分享一下您的成长轨迹吗?

  刘星:很多90后棋手,小时候看的都是李昌镐的棋。而我学棋那会儿,韩国还没有完全崛起,大家接触的都是日本棋。最早,我喜欢摆坂田荣男的棋。他崇尚效率。

  那会儿没有道场,学棋只能抱着一本年鉴,自己摸索。而对棋上的领悟,也是日久之功。

  棋事:现在的资讯发达,不只是下一代,所有的棋手都会因此有所收益。面对这些日新月异的下法与招式,您是否也会进行相应的调整?

  刘星:一个棋手,只要还有进取之心,只要还有对棋艺的追求,就一定会不停地调整自己。实际上,优秀的棋手在三十岁之后,依然会不停地调整自己。比如,李昌镐,常昊……

  我行棋也会如此。但追求速度和效率,习惯选择战斗……则是我不变的风格。

  若有更高的评价

  棋事:您8岁的时候,曾与日本《棋道》杂志的主编大岛正雄下棋,引起了吴清源老师的关注。当时是怎样的机缘呢?

  刘星:那次,我参加了一个日本交流团的活动。现场与大岛正雄前辈下了一盘棋。当时,吴清源老师恰巧在场。记得,那盘棋我赢了。而后,我还跟吴清源老师及师母一起合影留念。对我而言,那是一次珍贵的际遇。

  棋事:看报道上讲:吴老师当时说像您这样的孩子在日本有不少。对于吴老的评价,您怎么想?

  刘星:那时候,父母曾萌生过让我到日本学棋的想法。但,我对这个建议却无动于衷。于是,他们跟大岛先生聊了这个话题,希望听听吴老师的意见。听到吴老的评价,我有点如释重负,觉得终于不用去日本了。不过,事后想想,觉得若能得到吴老师更高的评价,对自己也会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情。毕竟是吴清源老师的评价啊。

  定段之路

  棋事:能谈谈您初到北京的情况吗?

  刘星:我八岁时,天津的老师教我已经有些吃力了,就建议我到北京学棋。于是,1992年我到了北京棋院。记得,先是跟谭炎午老师下了盘测试棋。

  棋事:到了北京棋院,您在棋上有怎样的进步?

  刘星:我学棋的那个时候,天津最高的水平只有业6。从天津到北京,可算是业余圈到职圈的跨越,眼界一下子就被打开了,让我对围棋有了一种新的认知。

  棋事:后来定段的过程是怎样的?

  刘星:说实话,在北京虽有很好的老师,却没有一个好的竞争环境。

  后来,谭老师推荐我去了中信少年队。当时的中信少年队,有点类似现在道场。训练了半年之后,去下定段赛,本想试试,却意外成功了。

  棋事:那个时期是您涨棋很快的时候吗?

  刘星:可以说,从天津到北京是我棋路上的第一次飞跃,从北京到郑州则是第二次。在中信少年队时,我真正感受到了竞争的力量。

  在北京时,我虽每天跟谭老和王老下棋,因为学棋的同伴少,很难感觉到自己的变化。到了郑州,队里的大循环赛,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压力”。而少年的好胜心强,在那样的环境中会逼着自己去努力。

  棋事:那种感觉与后来进入国少队有什么不一样吗?

  刘星:在中信少年队,我是拔尖的棋手。但到了国家队,碰到的都是比自己厉害的队友。

  当时我的等级分很低,参加杯赛的机会不多。这就意味着我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跟自己做比较

  棋事:您觉得自己积累得最好的时期是什么时候?

  刘星:2003年初,是我的一次小爆发。当时,理光杯上,我进到了决赛,天元战也进入了挑战者争夺赛。那时候的感觉是自己可以进行冲击了。

  棋事: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刘星:对棋上的控制能力变强了。无论面对何种局面,自己都应付自如。假如,只能掌控优势,而劣势下却再无机会……对棋手而言,是棋艺不全面的表现。而掌控力变强,也进一步提升了棋手的自信心。

  棋事:那时,会跟别的棋手对比吗?

  刘星:从小到大,我都不太会拿自己跟别人做比较。围棋竞技不存在客观因素,只要自己下得正确,再强的对手也有可能击败。自身问题多,对手哪怕再弱,也还是会有危险。这么多年,如果要对比,我也是自己跟自己比。

  韩国棋手的影响

  棋事:现在年轻棋手的竞技能力似乎一下子上了很大的一个台阶?

  刘星:是的。他们综合能力很强,技术上基本没有短板。没有短板的棋手,很可怕。

  棋事:有种观点认为,现在年轻一代棋手是受李世石的影响,从而竞技水平远远地超越了他们的前辈。您是怎么看?

  刘星:韩国棋手对90后棋手的触动确实很大。李昌镐是第一人。他是一个综合能力超强的棋手。他的大局观和掌控能力非常优秀,成绩也好。取胜的次数多了,大家便开始觉得那样的棋是合理的。可以说,他对陈耀烨那一代棋手的影响很大。但,后来李昌镐还是被李世石打败了。

  李世石的棋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跟李昌镐下棋,可能一盘棋下来都感觉不到压力,最后却输了。而李世石给人的感觉是整盘棋都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并且,他的逆转能力强悍无比。

  李世石跟以前的古力非常相似。他们对棋形都极其敏锐,善于抓住对方瞬间出现的漏洞。其实,任何比赛都不可能都一帆风顺。对棋手来说,逆转的功力是折桂必备的神力。

  棋事:在您看来,李世石和古力的棋有什么不同?

  刘星:古力更重视对全局的把控。但在局部作战上,李世石要更胜一筹。

  棋事:在做围棋TV的过程中,您有哪些在棋上的收获?

  刘星:到一定年纪,棋上的认知会相对具体。一些想法、理解也会开始逐渐定型。客观地讲,工作上的事情跟棋本身没有多大的关联。

  棋事:怎样理解您所说的这种定型?

  刘星:围棋一直在进步。它的未来在哪里?现在没有人说得清。我认为,对弈最重要的还是追求高效。

  追求不一样

  棋事:您曾在与张强、赵治勋的对弈中,不想靠对方读秒获胜而停钟认负。有人赞同,但也有人觉得这样会让对手背负上胜之不武的不光彩。您自己是怎么看的?

  刘星:输了,就认负,不要用棋以外的东西去争胜。虽遗憾,但下次还可以赢回来。这是我的胜负准则。

  而每个棋手的追求都不同。也正因为如此,你才不会成为我,我也不会成为你。

  棋事:那您如何看待胜负?

  刘星:我很在意胜负。但是,胜利靠的是努力和积累。输掉任何一盘棋都没有关系,更重要是去下好下一盘棋。其实,有如此共识的棋手很多。

  在胜负上,围棋带来的创伤,远远大于胜利时产生的喜悦。赢下再大的比赛,也就开心一下子。但输掉一盘棋,痛苦通常会持续很久。所以,对弈本身不是简单的输赢游戏。如果不能面对失败,肯定不是一个好棋手。

  棋事:您觉得对弈之中什么才是更为重要的?

  刘星:其实,棋手只有过于沉浸胜负中时,才可能从棋外去追求胜利。而追求胜负也本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到了我这样的年纪,更看重的是棋的内容。因为棋谱会传世。如果留下的都是质量很差的棋谱,我会很不舒服,这比输棋带来的痛苦更大。

  两条腿走路

  棋事:在棋道和竞技中,我们又应该怎样去平衡呢?

  刘星:这个问题也是现在棋友圈里讨论得比较多的话题。我觉得,围棋需要两条腿走路。竞技和艺术性,两者缺一不可。

  棋事:您怎么看现在中国围棋的状态?

  刘星:中国围棋从崛起到现在不过十几年,目前依然需要竞技和成绩。因为韩国人也不服输。不能他们在铆劲,我们自己却放松了。

  比如奥运会,在中国体育较弱的时候,追求的是金牌的数量。但现在,人们的观念已经在慢慢转变。围棋,同样需要一个这样的过程。

  棋事:您觉得这个过程会多久?

  刘星:这很难说。围棋的发展需要让更多人来参与。这是围棋人共同努力的事情。

  国家队的棋手,他们的职责就是竞技、拿成绩。而围棋工作者则应该更多地考虑推广围棋,让更多人感受到围棋的美好。

  下棋的感受最直接

  棋事:您现在的身份一个是棋手,一个是围棋TV创始人。您觉得自己的重心会放在哪里?

  刘星:棋手的身份肯定会坚持得更久。如果身体没有问题,再下三十年也有可能。

  三十五岁前,我会争取棋力上的提升。之后,会更享受围棋吧。假如到了四十岁还能跟同辈的棋手一起下棋,那该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

  棋事:您觉得是什么让自己一直在棋道上能这样的坚持?

  刘星:我自小下棋,生命中大多数时间已经与棋息息相关。如果有一天,跟它没有了联系,我会觉得是失去了自己。虽然,与围棋相关的事情有很多,但无论如何,下棋的感受是最直接的。只要还在下棋,我就觉得跟它没有分开。

  棋事:孔杰曾评价您的棋风很独特,有些棋是别的棋手不敢想也不敢下的。您是怎么认为呢?

  刘星:每个棋手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这跟成长轨迹有关。棋上的风格,我不觉得自己有什么特别。我不喜欢模仿。十几岁时,还有点刻意求变,去下一些不一样的东西。现在会更自然。

  棋事:看过您的文章,感觉您是一个比较感性的人。但,对弈似乎更需要理性。在下棋过程中,这种感性对你有影响吗?

  刘星:性格理性的人,更容易成为胜负师。但,这并不绝对。

  棋事:您觉得谁是这样的棋手?

  刘星:李昌镐。当然他也有感性的一面。但在棋上,他的表现非常理性。

  棋事:是否感性的人下棋到一定程度后也会变得偏理性?

  刘星:一定程度上,会有。感性的人思维跳跃,不那么循规蹈矩。但是,理性、感性之间有很清晰的分割线。人是不会完全改变的。

  不纠结的人

  棋事:下棋到现在,您觉得自己在棋上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刘星:是自我的一种蜕变。通过棋,让我更加清楚地认识了自己。

  棋事:结合人生,您怎么看棋上的选择跟人生的选择?

  刘星:棋上的选择,是棋手每天都会面对的。人生的选择没有棋盘上的多,但却颇具现实意义。比如,李喆会去选择读大学。这很有勇气,让人钦佩。而我跟守洵做围棋TV,也是很重要的选择。

  面对选择,我不是一个纠结的人。看准一条路,就会走下去。对此,每个棋手的表现也不一样。比如,胡耀宇习惯长考,会不停地判断得失。邱峻就更要命了,他会从最不可能的一种选择开始一一判断。

  其实,就算想得再多也还是会犯错。所以,我更愿意让自己不那么纠结。

  棋事:都说人生如棋,棋如人生。在这方面,您有什么切身体会吗?

  刘星:我现在的人生状态跟小时候的理想已经有所偏离。其实,我是一个自由散漫的人,曾经想在三十来岁的时候去开间酒吧。

  但随着年龄增长,我逐渐明白了自己的使命:回馈围棋。因为,我所有的一切都是围棋带给我的。我想,每个围棋人都会有这样的想法。

  采访| 思琼 容逸

文章关键词:刘星棋手李世石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