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到底该向何处去?这应该是一个不断用实践纠偏的行动课题。时代在变,象棋不可能一成不变。象棋重拾文化,回归传统,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不久前的象棋世锦赛上,中国选手包揽3枚金牌,但是,在竞技领域里,作为中国的传统棋种,象棋的世界冠军已经难以激起太大波澜。
象棋日渐式微,已不是杞人忧天。当下,象棋项目在青少年中缺少吸引力,象甲联赛面临“裸奔”危险,象棋的影响力更难与其他竞技项目比肩。
其实,作为一项古老棋种,象棋本该具有的文化属性在近些年被逐渐淡忘和忽略。这让很多象棋人痛心疾首。老一辈棋手胡荣华曾经说过:“象棋是一种文化。如果您接触过象棋古谱,光是那些序、跋,就绝对是言简意赅、富有哲理的美文。《梅花谱》中为记录着法,用两首词、九十个不同的字在棋盘上建立了一个独特的‘坐标系统’。那‘论形势两相当,分彼此,各参商’的词句,反映了棋谱作家深厚的学养。”
重拾象棋文化,让人们感受棋理之中的厚重与传承,正与当今回归传统的大趋势不谋而合。
10月30日,在普陀山的千年古樟下,蒋川和于幼华两位象棋特级国际大师在一方古桌前坐定,名山系列赛决战名山全国象棋冠军挑战赛就在葱茏山色中落子。象棋文化与山水意蕴结合,在山雾氤氲中找到了共性。对局处不远,挂盘讲解吸引了不少棋迷,只可惜皓首居多。分析对局时,大家争得面红耳赤,引得工作人员频频出面调停,倒也有另外一番棋文化蕴藏其中。类似这样的尝试、这样的赛事,中国象棋协会已经进行了两年,多一些文化韵味,减一些竞技元素,有些心得,也初具雏形。象棋特级国际大师蒋川认为,名山下名局,通过赛事传递象棋文化,远比胜负更为重要,一线棋手也要多从比赛中抽身出来,为象棋的普及推广多担一点责任,多做一点尝试。
象棋到底该向何处去?这应该是一个不断用实践纠偏的行动课题。时代在变,象棋不可能一成不变。从本质上讲,象棋的文化属性比竞技属性更为重要。象棋重拾文化,回归传统,是一种有益的尝试,虽然不一定能让古老棋种立刻重新焕发生机,但这种改变,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