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怪路子大奖赛再掀热浪 胡荣华:找回上海的专利

2013年08月19日08:30  新闻晨报

  晨报记者 陈志强

  说起棋牌运动中最有“上海味”的项目,在“胡司令”的记忆中应该就是“大怪路子”了。“‘大怪路子’最早出现应该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后期,风靡一时。尤其是夏天,大家在弄堂里乘风凉,经常能看到路灯下一堆人聚在一起打牌,这样的场景非常有上海味道。”如今上海酷暑依旧,但街头弄口打“大怪路子“的情景却已不多见。

  近日,正在进行的九城杯上海市民“大怪路子”大奖赛,让这个最具“上海味道”的棋牌游戏又成为市民关注的话题。

  过去的两个周末,在衡山宾馆的3楼,全上海的“大怪路子”高手汇聚一堂,多达144支队伍的角逐也属少有。参赛人群形形色色,既有企业老板,也有普通工人、职业白领,其间也不乏年轻的小伙子、小姑娘,不过一坐下打牌谁也不服谁,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说起“大怪路子”好玩在哪里?读大学时专攻桥牌的罗扬说:“‘大怪路子’和桥牌一样,讲究的是配合和动脑子,而不是运气。打麻将都是各自为战,各有各的小算盘,而‘大怪路子’推崇团队精神,这恰恰是现在的中国人比较缺少的。”

  “大怪路子”作为独具上海特色的扑克游戏,此番登上大雅之堂,必然要规避其一大市井特色——“豁翎子”。因此“胡司令”为“上海桥牌”引入了一条有趣的规则:必须普通话、标准格式对答。比如说要问其他选手手牌数量,就只能说:“报否”,回答也只能用“不报”或者“×张”。

  赛场上选手们个个全神贯注,赛场外,“大怪路子”高手、赛事主办方九城置业董事长李文壅也是饶有兴趣,他本就是圈内公认的高手。讲起自己的“诀窍”,李文壅表示:打牌打得好,全靠眼睛瞟。当然这个“眼睛瞟”可不是偷看牌,而是要学会察言观色,不能光看自己手里的牌。李文壅说,心理战比牌面战术更值得研究,表述清楚不容易,要靠自己品。

  如今越来越多的有心人瞄上了棋牌类运动,原因就在于,据最保守估计,目前上海的各种棋牌迷多达数百万人。而在诸多老上海人心中,“大怪路子”情结更是根深蒂固,“这是上海人发明的游戏,希望更多年轻人能了解和喜爱这个属于上海人的智力运动。”对此,“胡司令”也是充满感情地表示:“现在打‘大怪路子’的人有些少了,我感到有些可惜,希望上海老百姓能重新拾起对这项游戏的兴趣,找回属于我们上海的‘专利’。”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