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围棋产业化显雏形 需要让棋类运动真正走入课堂

http://sports.sina.com.cn  2012年05月22日09:57  南方日报

  近日,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刚刚在广州落下帷幕。来自世界各地的五十多名选手不仅在羊城享受了棋竞赛的乐趣,也得到了一次棋文化的升华。

  其实在广东,棋类运动一直不乏追捧者。尤其是中国象棋,无论是职业选手与业余选手的竞技水平,还是象棋文化的沉淀,在国内都名列前茅。但广东的围棋运动,之前一段时期的发展却比较缓慢,与身为围棋中心城市的北京有巨大的差距。

  但最近几年,广东的围棋运动在“棋城”广州的带领下,又出现了另外一个景象: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将棋类作为自己兴趣班的首选,而围棋又是首选中的首选。据了解,目前广东每年学习围棋的青少年人数已达将近20万人,部分学校还将围棋纳入课程表。在广东学棋热的“烘烤”下,围棋产业的蛋糕已具雏形。

  专题撰文 南方日报记者 邱江剑 特约记者 彭博

  广东围棋教育氛围火爆

  2001年2月23日,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下发“三棋进课堂”的通知,对普及推广“三棋”(围棋、国际象棋、中国象棋)意义深远。随之而来的是,全国很多城市的部分高中、初中均将“三棋”纳入课程表。

  在现行教育体制中,中国古代“四艺”中的琴(音乐)、书(书法)、画(美术),都早已纳入课程表,唯独棋还没有走进课堂。不过,这种情况现在正在悄然改变。

  广州棋院院长容坚行说,目前,广州的广州一中、广州二中、广雅中学、华师附中等中学,都将围棋作为课程的一部分。有些高中招收学生时,也将围棋作为体育特长生的招生范围。广州开展棋类教育的幼儿园达100多家,中学也有几十所。

  在全国范围内,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均开设了围棋选修课。北京科技大学每学期有两个班的围棋选修课,每班150人;清华北大各开一个班,每班160到170人。武汉体育学院在2009年还开设了围棋本科专业。

  据了解,广州市专业的棋类教育机构已有10多家。广州棋院作为广州市棋类教育的业务指导机构,目前每年招收学员2000多人次。近年来,学棋人数屡创历史新高。

  广州东湖棋院则是广东省生源规模最大的棋类教育机构,每年开设5期培训班,每年学员4000多人,其中学围棋的占70%左右。东湖棋院总经理孙劲松说,广东省的棋类教育起步早,每年学习围棋的人数约20万人,广州应该在5万人以上,汕头也有几万人。

  围棋展现教育文化功能

  新中国成立后,“三棋”的业务管理归口于国家体育部门。当时的围棋主要是一项竞技体育项目,教学的目的是成绩和金牌。然而,围棋这项有数千年历史、起源于中国的益智活动,显然不仅仅具有竞技体育的属性。

  近年来,围棋的另外两种功能逐渐被人认可。其一是文化功能,围棋有数千年的历史,它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符号;另外一方面则是教育功能,它对综合素质的教育、对智力的开发都十分有利。

  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中国人崇洋媚外,总觉得外国的文化才是好的。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传统文化开始回归,尤其是2000年后,国学热兴起,围棋也被看作是“大国学”的一部分。很多棋类教育机构的主要工作不再是为国家培养专业棋类人才,而是通过教授棋文化,引导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东湖棋院的教育理念就是希望孩子在学棋中快乐成长——“学在棋中,乐在棋中,成长棋中”。这种理念也越来越受到家长的认同。如今,99%的家长希望孩子通过学棋来改变行为习惯,能够静下心学习,锻炼抗挫折的能力,而并非真的想把孩子培养成为一名职业棋手。

  围棋教育向产业化前进

  体育项目产业化在本质上就是商业化,就是运动项目通过市场化行为达到壮大和良性发展的目标。从事这个项目的人群能够从这个事业中获得谋生的手段。

  从体育职业化程度较高的国家看,职业化管理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建立独立经营核算的职业体育俱乐部;第二,对教练员和运动员采用合同制,允许自由流动;第三,俱乐部是一个经济实体,管理方式是企业式,形成体育产业链,进而达到自给自足。

  目前,中日韩以围棋为生的职业棋手越来越多,依附在围棋产业链上谋生的人也越来越多。容坚行认为,围棋教育的推广,将提供越来越多的师资岗位,棋类教师已成为一种新兴职业。

  “现在说产业化还为时过早,广东还没有足够的学棋人口。像新东方那样的教育机构,可以说已经将英语教学产业化,棋类教育与其相比,显然还有不小的距离。”孙劲松说,如今的围棋教育规模还比较小,产业配套不完善,比如师资培训,教学标准等,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资本投入也未达到跳跃式发展的需求。不过,在广东的学棋热潮推动下,广东的围棋教育已经向着产业化的方向开始发展。

  让棋类运动真正走入课堂

  广东是象棋强省,围棋大省,棋类运动在此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是青少年三棋培训规模最大的省份之一。目前,在广州、深圳、江门和汕头都有很多棋类教育机构。广东棋文化促进会会长、广州棋院院长容坚行认为,推动棋类教育最重要的举措,就是让棋类教育真正走入课堂,这也是很多广东棋文化工作者的终极目标。

  棋类教育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容坚行认为,这需要教育部门、体育部门和社会的三方共同努力。首先,教育部门应争取将棋类纳入课堂,把其列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该做法不会花费多少资源和成本,只需在体育课中加入棋类课程,再买几套棋具即可。让学生的体育锻炼可以动静结合。其次,体育部门出台棋类教育和棋类教师的资格认定标准,多组织比赛,为棋类教育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最后还需要社会包括家长对棋类的正确认识,了解、认可棋类教育功能和文化功能,而不是仅仅将其视为一项竞技体育项目。

  在很多广东棋文化工作者看来,目前棋类发展最大的瓶颈是教师资源匮乏。

  很长一段时间里,棋类教师大多由成绩较好的棋手担任。前几年,青少年围棋教育教师的主力军也是职业棋手。而广州棋院院长容坚行并不认为棋手是最好的棋类教师。

  “专业队的很多棋手更重视棋力的提高,但在文化课和综合素质方面比不上科班出身的教师。他们教专业队员没问题,但教授初学者,在个人素质、谈吐、教育理念和对孩子的热心方面,多数人还存在一定差距。”容坚行说。

  不过,既会下棋又懂教育的老师并不容易找。目前,鲜有师范类高校开设围棋课。师范类毕业生好找,但懂下棋、会教棋的师范类毕业生却凤毛麟角。在现在北大、清华和复旦大学开设的围棋课堂上,授课老师不仅仅是在技术上教会学生下棋,还要从文化上、历史上有时甚至是艺术上全方位地介绍围棋。这种课确实不是一般人能讲得了的,这样的老师除了有围棋水平,还要有深厚的人文功底。

  虽然围棋在广东的发展还有种种困难,但容坚行对围棋教育的发展仍充满信心。他说,随着传统文化回归,素质教育越来越受重视,都为围棋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