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内地春兰杯已不再是唯一的世界围棋大赛,刚刚结束首轮比赛的第九届一如既往地只有24人参加,与三星、LG、BC卡、百灵等冠名的世界大赛动辄上演青春风暴相比,充满困惑的春兰杯很难达到“十全十美”的预期……
唯一之惑变相“超生”垄断不再
历史:14年前春兰杯问世,春兰集团与中国棋院签署协议:若春兰不主动退出,春兰杯将是中国内地企业主办的唯一世界大赛。
现状:中国内地企业出资赞助的第二项国际性围棋大赛、冠军奖金高达180万元的百灵杯上月初横空出世,目前已经决出32强。百灵杯世界围棋公开赛由国际围棋联盟和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围棋协会和贵州省体育局承办——主办单位既不是中国围棋协会也不是百灵集团,这等于给百灵杯变相发放了“准生证”,春兰杯的唯一性不再。
赛制之惑死守传统 不思求变
历史:1998年首届春兰杯共邀请24名棋手参赛,名额分配为中国9名、日本6名、韩国5名、中华台北2名、美洲1名、欧洲1名,前四轮为单败淘汰制,决赛采用3局2胜。
现状:春兰集团副总裁刘亚(微博)夫日前表示,一项赛事从一开始制定的某种赛制,本身就会有其优势和缺陷,春兰杯既保持原汁原味的风格,又保留其赛制自身的特点,“短期内我们并不打算在赛制上有所改动”。与不断发展的棋坛相比,春兰杯更像是老古董。数次传出春兰集团有退出举办这项比赛的传闻,摇摇晃晃之间离其举办的“十全十美”仅一步之遥。
活力之惑新人无缘 波澜不惊
历史:聂卫平(微博)、马晓春(微博)等老将加名将,再加上美洲欧洲两个业余棋手,春兰杯的第一轮总是强弱分明,其影响力也很有限。
现状:百灵杯32名种子选手还未出场,预选赛就杀得风生水起,当谢尔豪、杨冬、陈贤等一系列令人陌生的90后冲进64强时,棋迷们甚至要搜索他们的学棋经历。春兰杯由于参赛制度不变,选来选去还只是等级分靠前的几位名将、老将。出名要趁早,春兰杯已成为人为设置的屏障和樊篱阻挡年轻人前行。 (记者饶扬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