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兰杯决赛棋手谢赫,他的父亲谢颐城是朦胧派的代表性诗人之一,谢赫的长相也继承诗人父亲年轻时的风采。或许也因为从父亲身上继承了独特的大局观和坚韧毅力,27岁的谢赫在首次闯进世界大赛决赛,而且第一局失手之后,他依然被很多人看好。
本版撰稿 特派记者 张晓露发自重庆
学棋源自父亲的偶遇
“我们的孩子,在阳光下的车篷下睡着,他的梦中肯定也有一大片鲜绿色摇着……”(选自现代诗《和弦》)、“只有孩子是认真的。他们真诚地对待大树,和柔弱的花朵们;热爱泥土、昂肮脏的小水洼,和蹦蹦跳跳的石子……”(选自现代诗《孩子和认真》),“儿子说,瞧,你干了什么?你毁坏了一座城市。”(选自《天意》)……
在谢颐城诗文专集《我的蓝皮书》,多处可以看到关于谢赫成长轨迹的记录,而作为独子谢赫的出生,很大程度上让一个典型的朦胧派诗人作品中注入了现实主义成分。有趣的是,谢赫学棋,正是源于父亲的一段偶遇——在北大作家班里,谢颐城从上海青年作家傅星那里学会了下围棋,回到青岛之后,谢颐城热衷打谱,不过棋力进步有限(抽象思维太丰富的人好像都很难提高棋力)。
“靠几本棋书,两罐黑白子,我竟也成了半个围棋迷。没日没夜照书打谱,聚灯鏖战,引起妻子的不满,为缓和气氛,我自告奋勇教儿子下棋,美其名曰:开发智力。”谢颐城的《四月的思索》一文,用较大篇幅阐述了谢赫棋缘的缘起。
而难能可贵的是,在黑白世界中,谢赫始终保持着学棋伊始那种纯真、善良的心态,在以无情的胜负为唯一价值衡量的领域,谢赫的这种善良始终没有黯淡过。这,也是诗人父亲给他潜移默化的影响,堪称他人生最大的财富。
利用儿子宽厚好心眼
很快地,谢颐城发现自己的权宜之计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而儿子的认知也大大超过自己的想象,“不久,我们爷俩俨然两军对垒,将遇良材了。我常常被儿子逼到死角,每逢这种特别难解之处,我故意利用儿子宽厚好心眼的特点,说:‘赫赫,如果是你,下手你会怎么走?’孩子摆弄着棋子,把后边的变化演算给我看。等他演算清楚了,作父亲的我特别谦虚地,把那颗必胜之子,落在必走之处。儿子还挺高兴呢,说:‘对对,就走这儿。’”谢赫的“宽厚好心眼”由此可窥一斑。
“孩子长棋神速。渐渐,我执黑,都不敌他凌厉的攻杀了。直到那天,我一条大龙,几十个子哇,黑压压一片,被儿子毫不留情地拔掉。我心疼得说不出话来,尚不知丧师辱君之故……我还是感到,儿子已经真正变成我的敌手了。从那以后,我再也没和他对垒……原为图个清闲,偶尔玩玩票;谁想到竟成了沉重的责任和负担。苦海无边,回头却也无岸。因为某围棋国手说我儿子有点棋材,为了不耽误他成才,此刻我绞尽脑汁,勒紧裤带,准备送儿子进京深造呢!”
爷俩的纹枰之争,到此告一段落,而谢赫的职业棋手之路,却正是从这里起步。谢颐城自己的围棋生涯并没有足够地拓展,一本宇宙流棋谱已经让他畏难,而原本是应付的儿子学棋,却杀出一条异常坎坷却光明灿烂的大路。
从少年时代开始,谢赫就让当时纯粹是一时之兴教他围棋的父亲感到意外。但是他后来没有去北京,而是开启了一段更加漫长和坎坷的漂泊。
无畏漂泊 大器晚成
上海——河南——北京,最终完成了他的职业进程曲线图。而成为职业棋手一员之后,福州——山东——国家队,又记载着这位文弱棋手经受的考验。
“当时青岛的围棋环境一般,很快谢赫就处于无棋可学的阶段,这时他要感谢两位贵人,一个是苏振华司令员,一个是华伟荣七段。”谢颐城把儿子送到当时青岛最好的围棋训练班时,发现儿子的潜力大大超过了自己的期待——初送去市少年宫的谢赫就把“提高班”里的高材生击败了,而以当时青岛地区的有限资源显然会耽误谢赫的前程。这时上海籍国手华伟荣七段因为“晚报杯”造访青岛,一眼看出谢赫的过人之处,已经离休的苏振华海军上将爱才如命,为他尽可能创造条件。不久华伟荣将少年谢赫推荐至围棋整体水平较高的上海,未几谢赫又遭遇甲肝,停摆一年……
谢赫从未以自己的这段经历而感慨艰辛,事实上却正是由于这段同龄人难以体会的漂泊,促使了谢赫的飞跃。在拜师上海名将曹大元后,跻身职业棋手之列的谢赫得以在职业联赛中施展手脚,水平渐渐发挥出来……
和谢赫近距离交往多年,回顾那段漂流的经历,却从没听他道过一个“苦”字,“谢赫就是这样,所有的艰辛他自己承受,决不会怪罪别人或者客观因素。”知子莫如父亲谢颐城,这也难怪在谢赫和老东家山东齐鲁晚报队产生隔阂时,谢颐城怒气冲天地替自己文弱的儿子出面,最终促成谢赫转会重庆冷酸灵队。当时,谢赫近百万元的转会金额,也一举打破中国国手的转会纪录。
华伟荣七段后来因病英年早逝,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届春兰杯决赛欢迎晚宴上,坐在谢赫身边的正是华伟荣的嫡亲妹妹,中国围棋队领队华学明,这也算是冥冥之中的一种巧合吧。
但愿明后天的谢赫,能在春兰杯的决赛中充分验证他棋坛历程中所有坎坷的代价,同时也完成他诗人父亲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