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陈祖德:棋手放弃学业令人担忧 围棋进校园大势所趋

http://sports.sina.com.cn  2009年07月31日09:22  新华网

  “当前是中国围棋发展的大好时机,但绝大多数年轻棋手专攻棋艺而放弃学业的做法,是中国围棋发展的一大隐忧,”中国老一辈著名棋手、前中国棋院院长陈祖德不无担忧地说。

  陈祖德是在于此间举行的“2009年棋子山国际围棋文化节”期间接受记者专访时作出上述表示的。与陈祖德一起参加此次活动的众多专家、学者对此表示赞同。他们认为,围棋技术和文化知识是中国围棋发展的双飞翼,因此中国围棋应该注重体教结合,而当务之急是使围棋走进课堂,成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

  专家介绍,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早在2001年就联合发出三棋进学校的通知,要求全国各地中小学要开设围棋、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课程,作为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课外文体活动的一项内容,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但目前在实际推行中各地均“大打折扣”。记者对山西一些中小学校的调查表明,真正让三棋走进学校的寥寥无几。

  与会专家认为,注重围棋和文化课程相结合,使围棋进入中小学,首先是出于棋手日后谋求更广出路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中国围棋在国际棋坛,特别是中韩对抗中捷报频传,国内的围棋热一年热过一年。在此次围棋文化节期间,记者采访了多位来自各地的围棋选手得知:目前,由一些著名棋手担任教练的“围棋道场”红红火火,业余培训班人满为患,几乎成了全国的普遍现象。更有甚者,许多人选择赴京租房训练、参赛,有的还拉上了家长作为“陪练”。

  红火繁荣的围棋市场促进了近年来中国围棋水平的大幅提升。出席此次围棋文化节的中国围棋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华以刚说,经过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的低迷后,中国围棋在后备人才的培养上开始取得成效;进入新世纪后,在顶尖层面上,中国棋手已经可以与老对手韩国相抗衡。“目前可以说是中国围棋发展的最好时期”。

  但繁荣的背后是功利目的——都想成为古力、常昊那样收入丰厚的职业高手——事实上,这也是近年来每年参加中国棋院定段赛的选手都会多达三四百人,最终于今年一些选手年龄作假,曝出“骨龄门”丑闻的重要原因。

  繁荣的背后还是以大批年轻棋手牺牲学业为代价的。陈祖德说,放弃学业而专攻围棋,是那些有志于成为职业棋手的人普遍选择。据他所知,近年来参加定段赛的少年棋手几乎都做出了这样的选择。“更令人担忧的是,人们几乎达成了"要成为职业棋手,必须放弃学业,不然怎么拼得过人家"这样的共识”。

  陈祖德告诉记者,职业棋手的出路一般分为如下几种:一是成为真正的职业棋手,以高手的身份活跃在国内外赛场上,至少能够参加围甲;二是以教棋为生;三是凭借围棋特长这一捷径进入高校学习。“真正能够成为古力、常昊那样名利双收的高手毕竟少之又少,绝大多数人最终都走上了这后两条窄路。而如有文化知识,人生的路才会更加宽广,而有好出路的项目将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将获得良性发展”。

  福建省围棋协会秘书长罗建元等专家认为,围棋进学校,还是提高学生素质和围棋自身发展的需要。他说,大量的实践证明,学习围棋对情商的提高、对个性的塑造和完善、对智力的开发、对良好举止习惯的养成等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围棋进学校,对提高年轻一代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十分有利。反过来说,大量中小学生参与学棋,又扩大了中国围棋的群众基础,而文化课程的学习又能促进对围棋的理解,这些都有利于中国围棋获得持续健康发展。

  参加此次活动的多位专家认为,对于棋手来说,棋艺和文化缺一不可,对于围棋发展而言,围棋进学校是大势所趋。

  “琴棋书画,如今只有棋没有进入学校,应该把围棋列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专家们呼吁说,当前在全国中小学推广围棋可能性较小,建议一些具备条件的地方先搞试点,推行围棋进中小学,如有成效,再向全国铺开。

  (记者:李晴扬 高风 叶健)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陈祖德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