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被称为“围棋高考”的2009全国围棋定位赛在绍兴开战。一位名叫白宝祥的围棋少年成为赛场外的主角。中国棋院的一纸通知,让这位曾获得全国业余围棋赛亚军的业余6段与其他18位少年一起失去了参赛的资格,原因是他的骨龄检测结果未能达到相关要求。
为何要测骨龄?凭什么将其列为遴选职业棋手的前提条件?源于中国体育圈内层出不穷的年龄造假事件。总有各式各样的能人将运动员年龄打造成弹簧一般,伸缩自如、按需而变。
围棋也非净土,一些棋院领队常生疑问,为何有些小棋手进队之初成绩很好,时间长了也就一般?根源正是修改年龄、超龄入选,试想一位20余岁的棋手“委身”在17岁年龄段内比赛,庸才也许会变成天才!
有鉴于斯,中国棋院痛下决心,用骨龄这把“护宝锤”来去伪存真。尽管偶尔也会砸偏,但实在是因为没有其他好办法可用。“骨龄检测是目前来看最为公平的法宝。”棋院的这番表态应是无奈的肺腑之言。从白家角度看,如果白宝祥真的没有修改年龄,寒窗十年研修黑白之道,却因骨龄稍大前功尽弃,自是满腹委屈。
但不管怎样,这场看似“两败俱伤”的骨龄风波其实并非坏事。其一,棋院勇敢地对年龄造假者开刀,维护了大多数参赛棋手的利益。其二,透过风波,棋院和业界人士得以静心思考,这些思考声音有助于完善实行多年的定段、升段制度,有利于推动中国围棋健康发展。本报记者赵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