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检举信引发段位赛严查骨龄 名利双收有人铤而走险

http://sports.sina.com.cn  2009年07月11日04:28  扬子晚报
骨龄测试的准确性引起争议
对于冲段少年来说,围棋还是一种乐趣吗?

  围棋也有高考?大多数家长恐怕都觉得不可思议。但对于那些倾注了十数年心血以及数十万资金来培养孩子走“职业”围棋道路的家长来说,他们毫无疑问会说“有”。这个“围棋高考”就是每年举办一次的“职业定段赛”,其难度甚至超过了普通孩子考北大、清华。

  更让普通家长想不到的是,跟每个人都可以参加普通高考相比,“围棋高考”的门槛设置要高很多——不仅要有业余5段以上的资格证书,同时还要测骨龄!下围棋跟骨骼成长有关系吗?这肯定让大多数人都很困惑,也是白宝祥6段(没有通过骨龄测试而错过于今天开始的2009年职业围棋定段赛)的父亲在博客上愤怒质疑中国棋院的重要原因。

  但有时候事情就是这样,看似毫无关联的一个细节,往往却牵连着复杂的背景和利害关系。让我们来看看,围棋定段赛为什么要用骨龄测试来界定参赛者的资格,家长如此愤怒,是不是因为有什么猫腻。

  ■一封人民来信 引发“骨测”严查高潮

  骨测,对于参加普通高考的学生来说,可能是个比较陌生的名词。但在体育界,这却是用来界定参赛选手年龄的常见手段。在中国,足球、篮球运动员因为骨测而被查出超龄的比比皆是,而围棋是智力运动,一般人根本想不到棋手会跟“骨测”搭上边。但事实上,骨测手段早在数年前就已经应用于职业围棋定段赛了。

  今年3月份,中国围棋协会给各个参赛单位发放了“本次定段赛将严格执行通过‘骨测’界定参赛选手资格”的通知。

  在“通知”中,中国围棋协会明确规定“男子1992年1月1日之后出生且骨龄年龄测试≤18岁,符合两个条件方可参赛”。不要小看这条规定,这其实已经给某些别有用心的选手提了个醒——不要在年龄上弄虚作假。

  但事实上,还是有很多人忽视了中国棋院以及中国围棋协会执行这项规定的手段和决心。他们不知道,早在年初的时候,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就曾收到一封人民来信,信中控诉目前职业围棋定段赛参赛选手年龄做假成风,严重影响了公平竞赛的环境,给那些诚实守信的选手以及他们背后为之付出巨额金钱和大量精力的家庭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对此,刘鹏局长作出明确批示,要求棋牌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中国棋院院长刘思明肃查此事、整顿赛风赛纪。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围棋协会要求本次定段赛1992年和1993年出生的参赛选手(17周岁为参赛选手年龄上限)必须检测骨龄,以前查过的也不算数,必须复查。以白宝祥6段为代表的10多名“超龄”业余高手,就是在这次骨测中落马被取消参赛资格的。

  ■名利能够双收 所以有人铤而走险

  说到这里,不得不解释一下为什么有小棋手会在年龄上弄虚作假,当然一切还是离不开名和利。

  从定段赛的难度上来说,不亚于甚至还可以说超过了普通孩子考北大、清华。参加职业定段赛的选手,要求有业余5段(含)以上的资格证书,这本身就是一个比较高的门槛,因为能够拿到5段的证书,意味着已经为之付出了数年的努力和不菲的资金,说千里挑一也不为过。而近几年光参加定段预选赛的选手就有300多人,再加上100个直接参加本赛的选手,近500人争夺不到20个定段名额,其激烈程度可想而知。所以当白宝祥等人的家长们得知自己的孩子被取消参赛资格后,连“想死的心都有了”。

  为什么职业围棋这条路如此艰难,还是有很多家长鼓励或者说鞭策自己的小孩“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呢?一位从事围棋普及教育的圈内人士明确告诉记者,定上职业段位后,会给小孩带来哪些好处。

  首先上学不用愁。走职业围棋这条路的小孩,无疑都会辍学或者休学,而一旦成为职业棋手,像北大、清华、南开、复旦、上外、南大、南航等名校都可能会主动向你敞开怀抱,因为大学生围棋对抗赛越来越受到各大高校的重视。

  其次经济收入有保障。围甲联赛举办至今已有10年,参加围甲能带来不菲的对局收入和赢棋奖金,而业余选手是没有资格参加围甲和围乙的,中国棋院规定“只有围丙的第四台,可以启用业余选手”,事实上,参赛队也没有人冒风险请业余选手参赛。

  即便不参加围甲,有了职业棋手的头衔,到各个围棋道场做围棋普及工作,收入也会比普通老师大幅上升。如果运气再好一点,通过选拔入选国少队,那你就有了“国家队队员”的名头,那可就真的是名利双收,到哪儿都能享受“高人一等”的待遇了。

  有了这么多好处,你说一些本身就抱着“搏一把”心态的家长们,能不削尖脑袋想方设法为自己的小孩搞一个“职业棋手”的名头吗?

  ■骨测总有误差 宁错杀不放过惹争议

  有人写信给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反映情况,事实上一些圈内人士告诉记者,现在的定段赛确实是年龄造假成风,不查对不起诚实守信的选手和家长。但“骨测”这玩意儿准吗?是不是真能杜绝一切弄虚作假者?有没有人被“错杀”而很冤枉?

  真实的情况是,大部分弄虚作假的选手都逃不过“骨测”这道关(某圈内人士语),但由于“骨测”本身就有5%左右的误差(棋院某领导语),所以肯定也有人被“错杀”。

  有多位领队向记者反映,他们带队的个别选手,年龄上肯定没有问题,但也没能通过“骨测”这道关。“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来锻炼的,根本就没有抱‘定段’的希望。而且他们在各自的学校读书多年,都有学籍证明可查,这样的选手本就不是‘置之死地’一心要走职业路的,他们没有弄虚作假的必要。但‘骨龄’检测偏偏大了两岁多,你说怪不怪?”

  与此同时,白宝祥的父亲也在网上贴出了“白宝祥从2003年到2009年多次骨龄测试的结果”:

  2003年骨龄测试

  比较实际年龄小半岁;

  2005年骨龄测试

  比较实际年龄大1岁半;

  2007年骨龄测试

  比较实际年龄大3岁半;

  2007年骨龄补测(1个月后)

  比较实际年龄大2岁;

  2008年骨龄测试

  比较实际年龄大1岁半;

  2009年骨龄测试

  比较实际年龄大2岁。

  这些数据如果属实,确实让人不得不怀疑“骨测”的准确性。对此,一位教练认为“骨测”的标准应该公开:如今社会发展迅速,很多家庭对小孩的培养都不遗余力,在营养补充上更不用说,如果按照20年前中国人的骨骼发育均值来衡量现在的小孩,“超标”就一点不奇怪了。

  但记者问他“骨测”有没有必要,他还是对中国围棋协会的做法予以了肯定:弄虚作假成风已经不是秘密,给所有选手一个公平竞赛的环境是非常必要的,但检测的手段必须科学、先进,“宁错杀、不放过”只会造成另外一种不公平。    

  本报记者 钱旭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围棋 骨龄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