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棋迷朋友:
在中国围棋协会的关心支持下,“2008中国凉都杯。全国业余围棋赛”成功举办,吸引了广大业余围棋爱好者的参与,得到了全国业余围棋界的广泛认可。此次活动规模宏大、组织有序、参赛人员水平高、赛事举办有特色,填补了全国没有成年纯业余围棋比赛的空白,全国广大棋迷朋友都非常希望这项富有特色的智力文化活动能够继续长期举办。经中国围棋协会与贵州省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商定将于2009年7月25日至30日,共同主办“2009中国凉都杯。第二届全国业余围棋赛”,活动主题为“相聚凉都消夏,共享围棋奥秘”。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比赛时间
2009年7月25日—30日。
二、比赛地点
中国凉都. 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宾馆。
三、参赛条件
1992年元月1日前出生,从未获得过职业段位,或已退出专业段位达五年以上的业余围棋爱好者。
四、竞赛规则
采用中国围棋协会颁布的最新围棋竞赛规则。
五、参赛棋手费用
(一)报名费:每人200元(含海外棋手),在校或应届大学生报名费50元。
(二)食宿费:每人每天160元,包括境外及港澳台棋手。参赛选手及领队路费自理。在校大学生每天餐费35元,不足部分大会补贴,住宿费全免(在校及应届大学生报名时必须出示学生证原件及复印件)。
六、参赛选手录取名次及奖励
个人名次:冠军5万元;亚军2万元;季军1万元;第4至6名每人5000元;第7至10名每人3000元;第11至20名每人1000元;第21至40名每人500元;第41至80名每人400元;第81至108名每人300元。
团体名次录取前六名。团体奖发奖旗,不设奖金。
七、报名时间:2009年5月20日——2009年7月10日
报到地点: 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宾馆
报到时间:2009年7月25日上午9:00___18:00
注:参赛棋手下车后,乘的士车(约5元)即可到达报到地点,组委会不设接站车
八、报名办法
1、邮箱报名:lpsyouth@163.com">lpsyouth@163.com">lpsyouth@163.com
邮箱报名请填写以下内容:
姓名、年龄、性别、段位、是否在校大学生、是否组团、省籍、工作单位、联系电话、是否代购返程车票
2、手机短信报名,短信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段位、是否在校或应届大学生,是否组团,省籍,工作单位,是否代购返程车票,联系电话。
3、电话联系:
施 华 13339680088
聂正义 13885893338
杨朝莲 13885807581
中国凉都。六盘水风景优美、气候凉爽怡人、人民淳朴好客,是消夏避暑、旅游休闲的好地方,希望广大棋迷朋友踊跃报名参加。
贵州省六盘水市围棋协会
二00九年元月十五日
六盘水市市情简介
六盘水市位于贵州西部,地处川、滇、黔、桂四省结合部,是长江上游和珠江上游的分水岭。现辖六枝特区、盘县、水城县和钟山区四个县级行政区,有98个乡镇、办事处,1036个行政村,144个居委会,土地面积9965.37平方公里,人口306万,其中,彝族、苗族、布依族、回族等44个少数民族人口83.83万。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50平方公里,市区人口45万。
六盘水古属牂牁,为夜郎国地。东汉至唐末宋初彝族和苗族先后迁入境内,明初归于贵州省。解放后成为国家三线建设的重要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1965年初为煤炭工业部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所在所辖之地,1966年初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六盘水境内的矿区更名为特区,作为高度集中、政企合一的试点,受煤炭工业部和贵州省双重领导。由此,我国煤炭建设史上罕见的会战在六盘水打响,与之配套的铁路、公路、电网建设和钢铁、建材工业会战相继展开。1970年12月,成立六盘水地区,六枝、盘县、水城三个由矿区演变的特区,分别与安顺地区的郎岱县、兴义地区的盘县、毕节地区的水城县合并为六枝特区、盘县特区、水城特区,同隶属于六盘水地区。1978年12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六盘水撤地建市,成为贵州省的第二个省辖市。
六盘水市资源富集,煤、铁、锰、锌等矿产资源达30余种,其中煤炭资源远景储量844亿吨,探明储量174亿吨,保有储量168.2亿吨。市辖四个县、特区、区均为国家重点产煤县,因而具有“江南煤都”之称;又因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优势,被誉为“中国凉都”。六盘水市是国家确定的“攀西—六盘水资源综合开发区”,是贵州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一圈二区一带”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 “毕(节)水(城)兴(义)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三线建设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儿孙”的艰苦创业和建市30周年全市各届各级领导和各族人民的努力奋斗,六盘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贵州西部一座以煤炭、钢铁、电力、建材为重要支柱的现代化能源原材料工业新城。
六盘水市区位优势明显,与昆明、成都、重庆、贵阳、南宁五个省会城市的距离均在300—500公里。随着铁路“三线一站”投入营运,以株(州)六(盘水)复线铁路横贯东西(延伸段六盘水至沾益复线已开工建设);内(江)昆(明)线、六(盘水)红(果)线、南(宁)昆(明)线铁路南北连接,并拥有西南地区较大的六盘水南编组站,基本形成了北上四川入江、南下广西入海、东出湖南到华东、西进云南入东南亚的铁路十字大通道,故有“四省立交”之称。
六盘水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得益于三线建设的工业基础,得益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得益于党中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和西电东送的具体实施,得益于新阶段扶贫攻坚的扎实推进,得益于地企共建的双赢共享,得益于敢为省内先的全国人才公开招聘……不论是新型工业化的加速推进,还是农业产业结构的初步调整,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发展,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都体现于以下一组组数据中: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从1978年的5亿元,预计增加到2008年的360亿元,增长88.8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0.2%;2008年全市财政总收入预计可达55亿元,比1978年增长137倍,年均增长17.8%;地方财政收入预计可达26亿元,比1978年增长65倍,年均增长15%。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2008年,粮食总产量预计可达83万吨,比1978年增长1.2倍,年均增长2.7%;肉类总产量预计可达14万吨,比1978年增加10.68万吨,增长7.4倍,年均增长7.3%;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78年16. 8%预计提高到2008年的43%。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2008年,全市工业增加值预计可实现200亿元,是1978年的163倍,年均增长11%。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95亿元,比1978年增长106倍,年均增长17%。境内铁路通车里程达625公里,公路通车里程达11057公里,实现了县县通油路,乡乡通公路。
——消费市场活跃。2008年,预计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达90亿元,比1978年增加47.6倍,年均增长13.7%,超过了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2007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50亿元,是1978年的110倍。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2008年,全市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比1978年提高了16.7个百分点;青壮年文盲率从1978年的70%下降到2008年的2.5%。2008年,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568个,比1978年增加了1287个;卫生机构的病床数从1978年的3271张,增加到2007年的6953张。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0%,比1985年提高了59个百分点;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6%,比1978年提高了82个百分点。目前已基本实现乡乡通电话和大部分村通电话。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2008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可达2579元,比1978年的79元增加2500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1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预计可达12350元,比1978年增加12000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12.5%。农村人均住房面积由1978年的9.1平方米预计增加到2008年的24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1978年的3.8平方米,预计增加到2008年的32平方米。到2008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有望达130亿元,比1978年增长860倍,年均增长25%。2007年,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73‰,比1978年下降20.97个千分点,30年来少生人口约105万。
回首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六盘水市300余万各族儿女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创造出了无愧于先人无愧于时代的光辉业绩。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加强党的建设,提高执政能力,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努力依法治市的结果。六盘水与改革开放同岁,与中国崛起同步,与世界发展同脉,其发展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艰辛历程,印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
六盘水站旅客列车时刻表
(2009年7月1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