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仅五人专吃象棋饭 张强蒋川算国家职工不在其中

http://sports.sina.com.cn  2009年04月02日20:28  劳动午报

  中国象棋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棋人辈出,传承不断,是中华民族特色鲜明的国粹之一。

  在中国很多地方,象棋非常普及,“斗象棋而舞郑女”成为古人的时尚。有人统计,每10个人中就有7人下棋或粗通棋理,而象棋对儿童的益智、启蒙功能更是为人们广泛认同,付诸行动,这就为棋人生存提供了生存空间。

  唐代王叔文因教棋而做上了翰林学士,参政议政,权倾一时。只不过他教的是围棋,象棋没这么荣耀过,平民化是象棋的一大特性。我于象棋理解不深,读书有限,只知道混得最好的是谢侠逊、胡荣华,以及成为省市棋院院长或者副院长的柳大华、赵国荣、吕钦、徐天红、胡明、单霞丽以及退下来的王嘉良、刘殿中等人,他们都有很强的官方色彩,他们都是象棋界的白领。

  就北京而言,众多名家中,傻贝子气走了然僧、孟文轩酣战王浩然、张德魁被毛主席接见、谢小然官至副院长、何连生《棋王》生光辉、张强央视显才学、蒋川勇夺三十万,特色各具,风光占尽,令人称羡。

  但我独为那健庭唏嘘悲怆,那健庭技艺一流,但不得不一面在棋坛打拼,一面为生活奔波,为电灯公司跑腿收费、给报社撰写棋稿、拉洋车串跑京城……最后因车祸辞世,光景凄惨。

  棋成“大道”可以安身立命,耀祖光宗,而在“小技”范围徘徊,要么做修身养性的手段,要么做“斗彩”、摆江湖残局,北京市等级赛冠军、脑瘫人王义八十年代靠此曾有不菲收入。

  关于“吃象棋饭者”的界定

  一次棋友聚会,国家级裁判杨敬东突然提出一个问题:北京城里,纯吃象棋这碗饭的有几人?

  大家一听,都来了精神,有人说张强、蒋川、靳玉砚在棋院上班,打甲级联赛,年收入少的几万,多的十几万,尤其蒋川,光超霸赛就拿了三十万,他们是靠下象棋吃饭的人。有人反对,说他们是国家职工,他们有工资、医疗、住房等等保障,他们虽然靠下棋赢得了“工作”,赢得了“铁饭碗”,赢得了名声,但是,他们不属于“纯吃象棋这碗饭的人”,因为,他们首先是国家职工,他们即使不下棋,也有工资保证,——蒋川发横财,只是个例,我们所说的是具有江湖味道的“棋人”。

  有人又说某某某、某某某教学生,收入不老少,某某某的学生去年在全国青少年象棋赛上还拿了名次,他们是靠教棋吃饭的人。又有人反对,说他们虽然教棋有收入,但他们有退休金,他们的退休金与教棋收入不相上下,他们不属于“纯吃象棋这碗饭的人”。

  又有人说某某下彩棋,一次赢好几千,他能不能算“纯吃象棋这碗饭的人?”话音一落,立即招来多人反对:光见吃肉,不见挨打,他一年输多少你知道吗?……再说,他家有房出租,严格来说,他应算是“吃瓦片儿的,”不是吃象棋饭的。

  说来说去,最后,大家认为于川、魏国同、高京德、温满红是“纯吃象棋这碗饭的人”。之后,记者征求了这四人的意见,又做了一些调查,之后,认定延庆县赵忠华也在其中。这就是说,如果没有遗漏的话,北京地区只有5个纯粹以象棋为生的人。

  他们的主要生活来源是教人下棋。

  近日,记者对这5人分别进行了采访。

  为了棋,什么委屈都能忍受

  魏国同,今年47岁,小时候跟董齐亮、柳玉栋、马鸣祥、李燕贵、张庆敏、王国栋等学棋,获过两次北京市少年赛冠军和一次全国少年赛第6名,何连生做云南象棋队教练时,被招入云南队,1982年全国个人赛第17名。回京后,拿过4届市冠军及许多杯赛冠军,有过多次战胜象棋大师的记录。

  在北京吃象棋饭的5个人中, 魏的成绩相当突出。

  魏国同是通过熟人介绍到月坛社区教棋的。

  月坛社区处于京城中心地带,教室设在社区文体中心的二楼,60多平方米。这里只周六、周日的两个半天儿归魏使用,半天儿交15元,一年交1440元。魏国同说,刚开始的时候,只有一个学生,他住石景山,那他也得赶三四十里路来上课。他说,其中的辛苦就别提了!

  高京德也给学生上课,他说,不管发生什么情况,都不能跟家长发生冲突:当家教,有时候顶着西北风,骑了半个钟头,快到学生家了,手机突然响了,一接,说家里有事,课取消了!你说,心里能是什么滋味儿?还有,你按约定的时间去学生家,撞锁了,打手机,对方说忘了!人家忘了可以,你不能忘,你得诚信第一!

  高京德今年50岁,笔者在许多场合见过他,他总是双眉紧锁,他是这5个人中最严肃的人。高京德自幼学棋,七十年代在市住宅总公司上班时,拿过建工局第三,1989年在北京市等级赛中拿过第二名,在1990年的“北京市迎亚运迎春杯”象棋赛上获得冠军。他是八十年代北京象棋队队员,在许多比赛中取得过优异成绩。为了象棋,高京德辞去了工作,一边下棋,一边教棋,一边学做裁判,他是国家级裁判,经常在北京和全国的一些重要比赛中执裁。高京德说,在象棋不景气的时候,自己干过早市,开过小商品店,挣的也不比教棋少,但总是没着没落的,最后还是落到象棋上了,这是因为自己对象棋太热爱了。高京德有一个生活圈子,圈子里绝大多数人都是棋友,他们经常在一起切磋棋艺,打轮次赛,上网、看电视,都是以棋为主,棋已经在他的生命中打下深刻烙印,为了棋,他什么委屈都能忍受。

  提起生活,魏国同说:“苦得厉害!”

  于川今年39岁,体胖,高血压。于川自小身体不好,年近不惑,不苟言笑,办事一板一眼,这一如他的棋风:行子瓷实,不走骗着。

  于川住黄寺大街,自幼体弱,不能从事剧烈运动。上小学的时候,在人定湖公园会了下棋。1984年进市体校跟王国栋、1985年进市少年宫跟刘准学棋,4年后由刘准引见,跟象棋大师傅光明学棋。二十岁的时候获北京市等级赛第三名,2000年与张强、龚晓民、才溢一起代表北京参加全国乙组团体赛,获得第三名。对于象棋,于川具有远大抱负,——1987年,于川参加在成都进行的第一届希望杯全国青少年棋类锦标赛期间,主办方搞了一个问卷调查,其中一项是“对今后的想法”,于川写的是:想在棋坛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这个抱负影响了他的人生走向。

  于川在职业高中学的是商业管理专业,毕业后分到燕莎友谊商城,当营业员,卖家具。于川说,九十年代中期,他的月收入将近两千元,而自己的父母在企业上班,每月不过挣二三百元。在“效益风”盛行的那个年代,于川的工作让很多人羡慕。但是,干了五六年之后,在一次象棋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之后,于川毅然辞职,与高京德一样,下棋、教棋、做裁判。于川的象棋成绩很稳定,前些年,在北京的专业、业余棋手大排名中,一直在前10名之内,现在在前20名之内。他是国家棋协大师,也是国家级裁判,他是全国这个级别中年龄最小的裁判之一,有过成功化解高规格比赛中名手棋例争执的经历。

  经过十多年经营、打拼,于川形成了自己的象棋圈子,他的生活来源主要来自这个圈子。于川的主要收入有三块儿,教棋、做裁判、搞活动,教棋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块儿。于川在小学的特长班和少年之家教棋,现在有三个点儿,有学生四五十名,一个月有三千上下的收入。北京城象棋裁判多,比赛少,在众多裁判中,于川是出场最多者之一,执裁一场150元,一年有两三千元的收入。搞活动是指受企业、社区之邀,去辅导、讲课、下车轮战,这是没谱儿的事,好的话一年也有两三千元的收入,不好的话就颗粒无收。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中国象棋 象棋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