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十年围甲成培养棋手摇篮 六大谜团决定其何去何从

http://sports.sina.com.cn  2009年03月13日09:36  体坛周报

  记者谢锐北京报道 1999年,中国围棋甲级联赛诞生,取代了难以为继的全国围棋团体赛,围甲联赛诞生后,中国围棋职业化进程迈开了第一步。

  十年围甲,已成中国围棋基石。一是围甲稳定了职业棋手群体。12支围甲队,每队6名棋手,一共72人;每场实际出场4人,一共48人,这个48人到72人,就是当前中国围棋的中坚力量。一届围甲共22轮,一个棋手全部参赛就有22盘对局,这22盘对局平均分布于全年,基本上满足了职业棋手最基本的年度对局需求。

  能够下满围甲22盘对局的主力棋手,在其他比赛中肯定也有出场权,一盘不胜的可能性也几乎没有,更不用说像古力九段、常昊九段那样,还能在世界大赛中斩金夺银了。所以,作为一名职业棋手,他在围甲中的年度对局数,足以支撑他的围棋职业。

  围甲联赛保证了棋手较为丰厚的收入。目前每支围甲队棋手月工资数千元,一盘胜局的报酬大致在5000元至15000元之间,个别的一盘胜局报酬还超过了15000元,这还不包括李世石的一盘赢棋10万元的天价报酬。一位围甲主力棋手,只要他能在围甲联赛中获得50%的胜率,那他的年收入即可在20万元以上,这还不包括他在其他头衔战及世界比赛中的收入。

  不敢想象,如果没有了围甲联赛,中国绝大多数一线棋手的收入将从何获取?目前类似名人战、天元战这些头衔战,前几轮每盘棋对局费大多是500元,即使打到决赛,只要没有获得冠军,收入也很有限。而夺得冠军,毕竟只有古力等极少数棋手才能做得到。

  在培养新人、加快棋手新陈代谢方面,围甲是一个巨大的加速器。对比第一届围甲与第十届围甲的参赛棋手名单发现,在总数60名棋手当中,只有17名棋手是第一届围甲中的老面孔,新人占据了71.7%的高比例。

  围甲之所以会出现如此高的棋手淘汰率,与各个围甲队要力争取夺冠和保级、不得不启用新人有关。一流棋手毕竟有限,转会又不容易,他们的要价又不会低,所以很多围甲队很早地就将目光投向了一些新秀棋手。这些新秀棋手在每年22盘围甲对局的催发下,很快就成长为一线高手,比如贵州百灵队的时越四段、武汉黄鹤楼队的李哲六段、北京大宝队的陈耀烨九段、山东联通队的周睿羊五段等等,他们都是成长于围甲,强大于围甲。

  甚至古力九段、孔杰七段、胡耀宇八段、谢赫七段这拨棋手也得益于围甲的培育,在他们的成长期,围甲给了他们充分的营养,古力曾对媒体中这样说道,“没有围甲,就没有现在的我。”可谓一切尽在此言中。

  围甲联赛还极大地提升了围棋宣传的深度和广度。一些头衔战如名人战、天元战由媒体主办,其他媒体参与度有限。但围甲联赛就不同了,电视、报纸、网络都在进行报道宣传,其覆盖面之广、报道内容之深均前所未有。一年下来,围甲总的报道量相当惊人。

  围甲的成功立足,抬升了围乙甚至围丙的价值。围乙之所以竞争日趋激烈,为了两个围甲名额争得不亦乐乎,说到底还是因为围甲的价值存在。也正因此,围甲又间接地给一大批职业棋手创造了生存空间。

  不仅如此,在围甲这块基石的支撑下,中国围棋职业化程度稳步推进,一线职业高手的高收入和良好社会形象,吸引了大批学棋孩童进入职业圈,每年定段赛之所以如此火爆,挤破门槛,从大的方面来说是中国中产阶层的出现、孩童素质教育受到高度重视,从小的方面而言就是围甲等比赛营造了一个稳固而健康的职业围棋氛围,从而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

  围甲联赛是中国围棋的重中之重,毫无疑问肯定要继续下去,但它本身却有待完善。中国棋院院长华以刚提出围甲联赛发展的六大课题,分别是:1、围甲联赛如何吸引大众的关注,进一步扩大宣传效果?当今谁能争夺到大家的眼球,谁就是赢家;2、各支围甲队寻找赞助固然不容易,但总冠名赞助似乎更难,怎么解决?3、如何增强各围甲俱乐部的自身造血功能?4、如何搞活棋手的转会环节?当然前提是各方包括官方都满意;5、要对引进外援政策进行评估,要引进人才,引进技术,避免无谓的烧钱;6、中国棋院如何准备救急方案,在总冠名赞助出现问题时如何解决?

  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将决定着围甲联赛的何去何从。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围甲 围棋 的新闻

    ·谭东女儿的自述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