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人才平民待遇
桥牌运动在中国是上世纪70年代末期恢复的,1981年,世界桥牌联合会正式接纳中国桥牌协会为其会员。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中国桥牌的竞技水平在亚太地区(1995年以前称远东地区,包括中日韩、东南亚和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处于领先地位。桥牌爱好者大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社会地位,由此及彼,人们一提到桥牌往往仰视它。
事实上,中国的桥牌运动远不如棋类运动所获得的支持多。王效锋介绍,桥协每年的经费在80万元左右,参加一次世界锦标赛就要用去60多万,像青年组的比赛就不得不放弃,好钢用在刀刃上。另外,桥牌国手们是纯业余性质,“这些人都是大学生,有的还是硕士、博士。不搞桥牌,在北京随便到哪个企业每月收入都不低于万把块。现在,他们挂靠在一些俱乐部养着,每月也就两三千。桥牌比赛一般没有奖金,即便是有奖金也要大家分,真正拿到手里的也没多少。”
为保清净不准走穴
“体育搭台,经济唱戏,体经结合,携手双赢”是一个大趋势。既然桥牌的日子过得欠富裕,桥协对国手是不是可以给一些优惠政策,比如参加一些商业比赛?王效锋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桥牌入门比较难,进门之后,理论和技术水平也没有太大的提升空间,基本就是如此,比的就是谁的经验多、失误少。打桥牌是需要合作的,同伴和对手的水平怎么样,会直接影响自身的状况,有的人容易被带走形,有的人不受影响。所以,我们不提倡、不鼓励那样做。如果真有这方面的需要,我们也要具体情况具体考虑,研究后决定派谁去。”
针对桥牌欠富裕的情况,有一种说法是“社会的关注度不够”,王效锋并没有完全否认,但他也同时指出:“上世纪80年代,桥牌在大学中非常流行。如今,那些大学生们已经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我们曾经留心过,就说北京局一级的领导中就有很多人喜欢打桥牌,如何把这些中坚力量凝聚在桥牌周围,是我们今后重点研究的课题。”
迷恋桥牌无限魅力
担任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桥牌部副主任的王效锋毕业于北大数学系。还在上大学时,王效锋就爱上了桥牌运动。当记者跟他开玩笑说,中国多了一个桥牌高手,少了一个软件大王时,他笑了,并表示更愿意当一个桥牌手。王效锋以他20余年的打牌和多年的管理工作经历告诉记者,桥牌运动年龄跨度大,魅力无限。老年人打牌不但开发智力,而且增加社交;年轻人打牌不但激发潜能,而且可以培养团队精神,接受挫折教育,对完善人格很有帮助。
“打桥牌不像下国象、围棋,水平低的就赢不了水平高的。桥牌比赛就是比谁犯的错误更少,你可能是个刚入门一个星期的人,不一定输给打了一年的人,结果的偶然性非常大。从这一点上说,桥牌也比较刺激,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王效锋乐观地表示。
桥牌规则也很有意思,青年组的年龄定在28岁以下,对开展普及工作有一定帮助。“以前对青年组这一块没有重视起来,智运会有青年组的比赛,对棋协的工作是个推动。”王效锋乐观地说。
本组撰文 记者 赵睿
(新报北京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