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届象棋文化节开幕在即 荥阳市市长杨福平致词(图)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0月25日14:19 新浪体育
首届象棋文化节开幕在即荥阳市市长杨福平致词(图)

查看全部体育图片 循环图片

  新浪体育讯 尊敬的各位来宾、新闻界的朋友们:

  在这收获硕果、播种希望的美好时节,我们相聚在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共叙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象棋文化,挖掘象棋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底蕴,张扬 “ 中国象棋之都 ”―― 荥阳的新魅力。这是荥阳市以棋会友,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快发展的重要举措。借此机会,我谨代表荥阳市委、市政府和全市 62 万人民对各位来宾、新闻界的朋友们的到来
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对荥阳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荥阳市基本情况

  荥阳市是河南省会郑州下辖的县级市,位于郑州西 15 公里,全市 16 个乡镇、办事处,人口 62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18.1 万人,占全部人口的 30% 。全市面积 907.8 平方公里,南部山区、中部平原、北部邙岭各占三分之一。荥阳是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市)、全国乡镇企业 200 强县(市)、全国科普示范试点县(市)、河南省省级文明卫生城市、河南省首批 23 个对外开放重点示范县(市)、 35 个扩权县(市)、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市之一。

  荥阳是距河南省会最近的县级市。境内交通便利, 310 国道、陇海铁路、连霍高速、郑州绕城高速穿境而过,今年开工的郑州至西安铁路客运专线从荥阳市区南边通过。荥阳市区多条主干道也已实现与郑州的连通,距省会郑州仅有 15 分钟车程,到郑州国际机场仅有 30 分钟车程。

  荥阳历史悠久,文 化厚重。荥阳之名,来自《尚书?禹贡》中的“荥波既潴”,即夏禹治水,将济水自温县引入黄河,南溢为荥,汇集成泽,称为荥泽。战国时,韩国在荥水北岸筑城,名曰荥阳。自公元前 202 年秦朝置县到 1994 年撤县设市,已有 2000 多年的历史, 厚重的历史在荥阳沉积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境内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200 多处。古文化遗址有中原地区独一无二的旧石器时期遗址――织机洞古人类洞穴遗址,有国内最早发现的四处仰韶文化遗址之一――秦王寨文化遗址、郑国京城遗址等;古战场遗址有 楚汉相争、中分天下的鸿沟, 刘、关、张三英战吕布的虎牢关等。荥阳人杰地灵, 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夫人嫘祖、 战国时法家人物申不害、唐朝“诗书画”三绝的文人郑虔、晚唐最杰出诗人李商隐等都出生在荥阳 。荥阳是海内外公认的郑氏祖地, 有“天下郑氏出荥阳,荥阳郑氏遍天下”之说。荥阳风光秀美,省级 风景名胜区环翠峪 “洞奥、石奇、谷幽、峰险”,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环翠风景冠中州”之美称,其他还有与少林寺齐名的佛教寺院洞林寺、与武当山齐名的道教道观飞龙顶等。这些丰厚独特的人文及自然资源,是我们开发历史人文资源,打造文化特色名城的珍贵资源和特殊优势,也是我们下步发展的重点之一。

  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境内丰富的资源,近年来,荥阳抢抓国家促进中部崛起和河南省建设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的战略机遇,经济实现了又快又好的发展。 2004 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 113 亿元,同比增长 16.2% ;财政收入完成 4.02 亿元,增长 49% ;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7648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3839 元。 2001―2004 年,全市综合经济实力均居全省 109 个县(市)第五位,在全国县域经济中排名第 141 位。

  二、荥阳与象棋文化的历史渊源

  中国象棋在全国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象棋运动参与人数之多、流传地域之广、渗透社会层面之全,以及精神内涵之博大深厚,是其他式样的文化活动难以企及的。可以说,全国各地无论男女老少,无论城乡,无不为其魅力所感染,尊之为国粹瑰宝,实乃当之无愧。象棋运动深入社会生活,形成如今的规模、气势,自有雄浑深厚的文化根源,也与荥阳这座历史名城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象棋棋盘中的 “ 楚河汉界 ” 就在今天荥阳市广武山上。因此我们说,象棋与荥阳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提起象棋,不能不说 “ 楚河汉界 ” ,提起 “ 楚河汉界 ” 就不能不说荥阳。据史料记载,汉高祖二年即公元前 205 年,刘邦引兵东向,出函谷关;三月,与诸侯会盟洛阳,集 56 万人马伐楚,乘楚霸王项羽率兵征齐而后方空虚之机,一举攻下楚都彭城。项羽闻讯,立即回师,在灵壁一带与汉军展开激战。汉兵大败,溃不成军,刘邦仅得数十骑卫护而逃出重围。五月,到荥阳招集残部,又会合萧何从关中送来的人马,兵势重振。从此,楚、汉在荥阳展开了长达 4 年之久的拉锯战 ―― 你进我退,你退我进,反复争夺,不相上下。在此期间,形成了一段极为特殊的战争景象。楚占据东广武城,汉占据西广武城,中间隔着鸿沟相持未决。在势均力敌、空前残酷的激烈争战中,谁也无法逾越鸿沟一步。形势促使双方相约: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史记》记载 “ 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 ” 。历史就这样使鸿沟成了 “ 楚河汉界 ” 。特别令人注目的是 “ 中分天下 ” ,形成了象棋棋盘上 “ 楚河汉界 ” 中间的划分!历史在告诉后世:黑、红两军隔河界相持立营,严阵对垒,以及擒 “ 将 ” 制胜,并非凭空想象,而是源于楚汉相争中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史实。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曾登临广武山,为此挥笔写下《鸿沟有感》,以哲理般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万分感慨: “ 相持未定各为君,秦政山河此地分。力尽乌江千载后,古沟芳草起寒云。 ” 由此见,象棋文化里的 “ 楚河汉界 ” 就出自曾发生在荥阳的战争史实。

  “ 象棋 ” 一语最早见之于《楚辞》和《国策》,象棋成型约在唐末至宋初。那时,不叫象棋,而称之为 “ 象戏 ”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写下十分生动的诗句予以吟赞: “ 兵冲象戏车 ” 。可见,象棋制艺成型之前,已以不同的姿态融入社会生活之中。明、清也有许多文学、戏剧作品描绘象棋运动。相传,明代初年,明成祖朱棣所立太子朱高炽(明仁宗)见两个小太监在宫中对弈,遂命进士曾启以诗咏之。曾启当即吟咏出七律一首: “ 两军对敌立双营,坐运神机决死生。千里封疆驰铁马,一川波浪动金兵。虞姬歌舞悲垓下,汉将旌旗逼楚城。兴尽计穷征战罢,松阴花影满棋枰 ” 。诗作鲜明地揭示了在中华民族辉煌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楚汉之战和象棋的血肉之缘,这首诗也被后世誉为吟诵象棋运动的代表作。与此同时面世的《百变象棋谱》等书所标明的象棋制艺中,也明确地标出了 “ 河界 ” 或 “ 楚河汉界 ” ,把棋子分为黑、红双方对垒。尽管象棋在全国广大地区流传时,不同地域有过不同的式样,但,两军立营,相持对垒,中隔 “ 楚河汉界 ” ,棋子命名 “ 将、士、象、车、马、兵(卒) ” ,色分黑、红而战,战局中 “ 斗智不斗力 ” 、通力擒 “ 将帅 ” 等等,都植入楚汉之战的文化底蕴,在历史、地理、人文形态诸方面处处吻合。作为 “ 楚河汉界 ” 的鸿沟,不仅留在了荥阳这座 “ 东方名郡 ” ,留在了中华历史的灿烂进程中,而且也留在了象棋的棋盘上,留在了全国各地男女老幼的心中。随着象棋文化的广为传播和流行,也更加锲入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中。作为象棋文化的策原地,荥阳和作为 “ 楚河汉界 ” 的鸿沟,正在以她在中华文明史中的鼎然而立的历史地位和独特风貌,激励着象棋运动更加发扬光大、灿烂辉煌。

  三、首届象棋文化节情况

  为深入挖掘、充分张扬中国象棋文化,使源远流长的象棋文化成为荥阳建设先进文化、促进招商引资、促进全面发展的有效载体,我们决定今年 11 月 10 日至 12 日在象棋中 “ 楚河汉界 ” 的策源地荥阳举办首届中国象棋文化节。我们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也是一件责无旁贷的事情,没有哪一座城市能比在荥阳举办象棋文化节更有说服力和号召力。我们的宗旨就是,通过文化节弘扬民族文化,彰显荥阳 “ 中国象棋之都 ” 的品牌,打造文化产业大市、文化产业强市,为促进中原崛起和提高省会郑州首位度作出积极贡献。

  为举办这次象棋文化节,荥阳投资在入市口建成了造型别致的象棋文化广场,还规划出以楚河汉界为核心的象棋文化发展蓝图。目前,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首届中国象棋文化节由中国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主办,荥阳市人民政府、河南省社会体育管理中心承办。中国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王汝南,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党委书记裴家荣,荥阳市委书记丁福浩任名誉主任。荥阳市委副书记、市长杨福平任主任。文化节主要活动安排为: 11 月 10 日举行开幕式,在与央视合办的 “ 想挑战吗? ” 栏目录制现场举行万人同场竞技大赛。 11 月 8―12 日举行河南省象棋锦标赛。 11 月 10―12 日,组织中国象棋文化研究专家、专业棋手及业余爱好者对象棋文化起源、流行及发展趋势等进行研讨;还要将规模宏大的楚河汉界景区规划以图片的形式进行展出。 11 月 12 日举行闭幕式,进行中国象棋车轮战表演。

  各位来宾、各位新闻界的朋友,荥阳去年曾成功举办了首届郑氏文化节,并得到了新闻界朋友的广泛支持,使首届郑氏文化节成为全球瞩目、硕果累累的文化盛会。在短短的 10 多天后,中国首届象棋文化节将在中国象棋之都荥阳拉开序幕,热情好客的荥阳人民诚邀各位来宾以及新闻界的朋友届时光临这一盛会,为首届中国象棋文化节增光添彩。我们相信,通过在座各位以及新闻界朋友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我们一定能把这次文化节办成一个成功的文化盛会!

  最后,祝愿首届中国象棋文化节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来宾及新闻界的朋友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谢谢!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75,000篇。


 

评论】【中象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