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英格兰的罪人仍是曼联巨人 不可或缺之人卡佩罗怎舍得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10月21日00:06  足球微博

  记者刘彬彬报道 在英格兰国家队,赛季开始狂入10球的鲁尼不但颗粒无收还惹上了停赛麻烦;而回到曼联(微博),在球队急需一场冠军杯胜利的时候鲁尼便挺身而出包揽两个进球帮助曼联取胜。一周之间,英格兰的罪人,重新在曼联成为巨人,鲁尼也凭借这两个进球,以26球超越前队友斯科尔斯成为英格兰本土球员在冠军杯上进球最多的一位。

  错失一个,两个赎罪

  当维恩·鲁尼终于在第62分钟帮助曼联攻入一个点球时,他下意识地亲吻着胸前的曼联队徽;而一周前,他的下意识动作却是粗暴地踢向黑山后卫德祖多维奇!这就是区别,在曼联,鲁尼知道怎样将精力集中到球场上,知道怎样变负为正,当弗格森上周在安菲尔德将他放在板凳席上时,给他留下的,是更多爆发的空间……

  简单看来,对手是小组垫底的加拉迪钢铁,比分是可怜的2比0,甚至两个进球还全部是点球,但比赛的进程却并非如此简单——罗马尼亚人人如其名,以钢铁般的意志在上半场成功阻止了曼联。鲁尼刚刚取得进球,维迪奇便在一次中场边线附近的飞铲后被罚下场,10打11的曼联直到伤停补时才扩大比分,安心回朝。对阿森纳和切尔西这样的强队能够化复杂为简单,对加拉迪钢铁和西布朗这样的球队也可以化简单为复杂,这成了曼联本赛季一个有趣的现象。

  鲁尼的贡献,远不止罚进两个点球一般简单,曼联的第一个点球,是他在反击中禁区内无私传球给埃尔南德斯,对方队长科斯丁无奈下只能用手拦住小豌豆的传球;第二个点球,是他在禁区内被绊倒。曼联的两个进球都和他有关,而小胖在比赛中还有另外两次机会,第31分钟,他的直接任意球低射绕过人墙奔向球门右下角被对方门将扑出;进球前,他还有一次接到纳尼传球小禁区内背身拿球原地180度转身射门稍稍偏出门柱。

  两次点球,鲁尼都一击而中。而本赛季初,当曼联对阵切尔西(微博)时,鲁尼曾经有一次尴尬的点球滑倒,但那场比赛大局已定点球罚失无伤大雅,本场比赛的点球却是价值千金。

  赛后,“继续让鲁尼罚点球”这个明智的决定也成了媒体恭维老佛爷的一大话题,“错过一个会有什么区别,他摔倒了!”弗格森不以为然地回答记者们,“我们下半场让鲁尼的位置更靠前,这制造了区别,我在中场休息时不是特别在乎,但是我还是要对球员说,他们的控球没有穿透力,不足以创造机会。下半场我们改进,通过鲁尼、安德森和纳尼这三名球员改变了比赛。”爵爷总结。

  这一次,翻身时间最短

  像上周中被罚下一样糟糕的时刻,鲁尼在职业生涯中已经历不少,曾经造成的后果也很恐怖:上赛季此时因为罢赛、“妓女门”、伤病12场比赛只有两球入账,而在那之前,他还有国家队11场不进球的尴尬纪录。但这一次,鲁尼的复苏时间最短,这也足以证明,如今的鲁尼确实走在成长的路上。

  事实上,曼联本场比赛没进球前的形势比上周的英格兰国家队还要危难,看起来这更是鲁尼展露火暴脾气的机会,但鲁尼没有。在第一个点球判罚后加拉迪球员们围着裁判辩解,小豌豆也上去申诉,但是鲁尼却静静地走向底线,远离喧嚣。这样的画面同样发生在维迪奇吃到红牌时,鲁尼做的,是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到比赛中。他在曼联,已经两年没有吃到红牌了。即便上周的那张红牌,他犯规后也迅速道歉,然后安静走下场,和两年前在曼联因为怒摔皮球得到第二张黄牌下场的场面已经大相径庭。英国媒体指责他的 “不思悔改”,而老帅弗格森却提醒大家:鲁尼其实一直在改进。

  欧足联的禁赛通知发布后,足球专家们在各大媒体热烈讨论,几乎一致认为卡佩罗甚至不应该将鲁尼带到欧洲杯,国人的指责并没有让鲁尼赌气抗议,反倒公开表示“自己永远不会退出国家队”。事实上,他的手臂上还有国家队文身。而他本人则在尽一切可能地挽救自己闯下的大祸,他给欧足联上书恳求,还准备亲自参与申诉。即便受害者德祖多维奇也为之动情,“我想这不公平,他只是当时下意识的动作,之后他立即向我道歉。虽然痛处有些肿胀,但并没有淤伤,我当时甚至没有感觉到他那一脚。”已经获得附加赛资格的黑山人当然愿意感谢一下这个“间接功臣”。而欧足联的发言人对此也给予确认,“以前就有过受害方为受罚球员说话的先例,但是我们不会公布听证的细节。我们完全不会针对谁,我想所有人都会很高兴我们接受这样的支持。”

  而即便不这样,也少有人相信卡佩罗真的会把鲁尼排除在大名单中。在英格兰国家队,即便鲁尼的28个进球并不足够展现杀手本色,但是他在场英格兰胜率70%,球队场均进球2.27个;而他不在场上球队胜率仅有43%,场均进球仅为1.71个的成绩也可以显示出他的“不可或缺”。

分享到:

更多关于 曼联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