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皇马技术粗糙放弃控球?谬论! 告诉你什么叫防守反击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09月30日10:10  新浪体育微博

  新浪体育讯 教练学校的课本对反击战术的解释是:“这是一种通过抢断对手然后快速推进至对方球门的攻击方式,旨在趁对手未部署好防守之际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利用对方球员压上留下的空间实施攻击。这种进攻方式不需要全体球员的参与。”

  防守反击的关键在于,当抢断一方发起快速进攻时,他们往往会在中前场形成对防守一方的人数优势。在比赛过程中,使用反击战术的一方常常会耐心等待机会,一旦对手出现失误或者他们抢断成功,他们就会快速推进,不给对手后撤布防或相互补位的时间。

  数据统计显示,足球比赛所有进球当中,大约有三分之一来自反击。在当今的足球比赛中,由守转攻是实现进球的关键环节,而反击与此直接相关。

  如果说当今足坛有一支使用反击战术的模范球队,那就是穆里尼奥的皇家马德里。除了在其他方面也出色以外,这支球队的主要特征就是,他们能够以极高的精确度、美观度和效率发动反击。

  在世界足球史上,有很多球队都以反击战术闻名于世。这种战术需要一些特定的球员阅读比赛,懂得利用队友之间的配合使攻击发挥最大的效用。此外,参与反击的球员还必须善于观察,做出快捷的反应,利用简练有效的动作或配合摆脱对方的防守,最终实现高效的射门。

  埃雷拉是反击大师

  当年由名帅埃雷拉执教的国际米兰(微博)就是一支典型的反击球队。那支球队反击战术中的关键人物之一是路易斯·苏亚雷斯,他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获得“金球奖”的西班牙人。“我们是百分之一千的反击球队。”苏亚雷斯回忆说,“当时埃雷拉招募了一批可以贯彻他独特战术思想的球员。我在他担任主教练1年之后来到国际米兰,接着哈伊尔、马佐拉和佩罗也来了。佩罗来自都灵队,他早在马德里竞技效力期间就和米格尔、科亚尔等人一起打快速反击。”

  路易斯·苏亚雷斯认为,现在的皇马(微博)拥有适合打反击的球员。他说:“哈维·阿隆索长短传结合,他前面有本泽马、迪·马利亚和C罗,这些人都是速度快、技术好的球员。在国际米兰的时候,穆里尼奥就是用这种方式组织比赛,只不过那时候他手下的球员和皇马现在这些球员特点不同而已。在国际米兰,穆里尼奥说服埃托奥和潘德夫从边路快速突进,为球队反击创造空间和机会。”

  双面阿拉贡内斯

  在西班牙,有一支球队以打防守反击为传统,这就是马德里竞技。他们这种战术最优秀的实践者之一是路易斯·阿拉贡内斯。在球员时期,阿拉贡内斯就从他的几位教练那里学习到很多东西。

  阿拉贡内斯说:“我一直认为,防守反击就是马德里竞技俱乐部的特色。在多明戈时期,在默克尔时期,甚至在更早的时候开始,马竞就有这样的特色。要使用反击战术,一支球队里必须有一些特定的球员,这些球员将决定球队踢球的方式。归根结底,球员是决定一支球队阵型打法的核心因素。比如在西班牙国家队或巴塞罗那队,球员的特点决定了他们现在的打法。”

  阿拉贡内斯回忆说,迪·斯蒂法诺效力时期的皇马有时候也会使用反击战术。他说:“当时皇马的那批球员太优秀了,他们可以用各种方式踢球。不过当普斯卡什、里亚尔和迪·斯蒂法诺寻求与亨托的配合时,他们可以在3、4次触球之后就完成一次快速进攻。而一直采用传接控球打法的是巴塞罗那,他们甚至在克鲁伊夫之前的库巴拉时期就开始用这种方式踢球。”

  “在反击战术中,你必须采用不同的方式防守和逼迫对手,”阿拉贡内斯接着说,“而且你可以在不同的阵型下打反击:3后卫可以,4后卫也可以。但你需要有位置感、视野和技术都很好的中场球员,他们要在适当的时候以恰当的速度将球传出。另外,在攻击线上,你还要有能够协同快速突进的前锋。”

  阿拉贡内斯认为,使用反击战术并不意味着一支球队的战术保守。他说:“反击不一定是从本方后场发起的,也可以是从中场抢断后发起的。打好反击战术的关键是率先取得比分的领先。我从球员时期就学习这种战术,到我当教练之后又继续发展这种战术。没有人可以对我说,这种打法不好看。事实上,反击打法既好看又有效,大家都喜欢。”

  西班牙国家教练学校前任校长马里亚诺·莫雷诺是最深谙反击战术的西班牙人之一。在阿拉贡内斯来到马德里竞技之前,他就是马竞的主教练。他说:“我和奥托·格洛里亚、比利亚隆加、马塞尔·多明戈等人直接或间接合作过,当时他们就已经掌握了反击战术,这种战术不仅需要技术能力,还需要球员有很好的速度。现在的皇马之所以反击打得好,那是因为他们拥有很优秀的球员。今天,有60%的球队使用反击打法,他们从后方开始组织进攻,争取快速抵达对方球门。不过,如果球员能力不到位的话,这种打法是不可能收到效果的。”(南诏书生)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