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瓜迪奥拉=里杰卡尔德? 谬论! 两代巴萨主帅有何不同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05月13日08:45  新浪体育
瓜迪奥拉是巴萨的主心骨瓜迪奥拉是巴萨的主心骨

  新浪体育讯 相当多的人认为,瓜迪奥拉做球员名满江湖,但做教练,起码之于巴萨,算是可有可无的。也难怪,当高光的边际刚刚笼罩住上这个低调、沉稳的加泰罗尼亚人时,他总会“贬低”自己以让他的队员们显得伟大。“秘密?我成功的秘密就是因为球员太优秀了。如果不是因为有梅西,我可还在丙级里混呢,说真的,巴萨的成功跟我关系不大。”瓜迪奥拉说。

  然而,瓜迪奥拉为巴萨所做出的功绩是不容抹杀的,也是无论如何抹杀不掉的,哪怕高傲的马德里人也会低下头颅,去承认瓜迪奥拉的确是有水平、有涵养的高水平教练,《国家报》甚至用加泰罗尼亚语在文章中写道:“瓜迪奥拉本身就正在成为传奇”。问题是,追本溯源,除了在西班牙备受推崇之外,瓜迪奥拉没有获得世界普遍认可的原因在于,巴萨的打法和理念由20年的克鲁伊夫打造,作为昔日梦之队的队长,瓜迪奥拉如今执掌球队不过是继承和发扬了优良传统,既无创新,又缺应变,与2005-06赛季夺得欧冠的里杰卡尔德毫无二致。

  这么说的问题也不大,当然,取决于对里氏巴萨与瓜氏巴萨所了解深度的不同,或许,不一样的人群能得到不一样的答案。里杰卡尔德放任式管理方式更重视球员的临场发挥,而疏于管理,有知情人爆料:“那支巴萨恐怕到了比赛当天早上才闹明白队里能上的都有谁。”瓜迪奥拉的风格则完全不同,他是球队的大哥大,更注重细节和纪律,在鼓动队员方面也是行家里手。而与里杰卡尔德时代一成不变地使用433阵型所不同,瓜迪奥拉在战术方面也是一位天才。据梦之队的教练雷克萨奇回忆,“瓜迪奥拉曾是解释战术的讲师,我们一旦需要变化,他就能带队员在场上去执行它。”球员时代师从克鲁伊夫,而后又做过学院派代表人物胡安马-里洛的学生,退役后还专程去阿根廷跟战术大师贝尔萨以及老帅梅诺蒂讨教业务,三人畅聊了整整一个通宵。

  就战术思路而言,瓜迪奥拉跟大多数教练一样,他崇尚控制,只是在方法上更加巴萨化,那就是以进攻去代替防守。他经常说:“一旦对方在我们半场进攻,我就担心,因为失去控球权的巴萨让我感到不安。所以,巴萨必须控球,即使是丢球那最好也要在对方半场,那样我们还可以有时间把球抢回来。”数据也说明这一点,在整个西甲,边后卫阿尔维斯竟然是在对手半场触球第四多的球员,他的数据是一般球员组织核心都达不到的数字。总之,巴萨的战术全部围绕皮球本身来进行,在瓜迪奥拉看来,这种选择的合理性在于,只要球在自己脚下,对手就不能威胁本方的球门,相应的也就减少了防守负担。这种观点与克鲁伊夫和里洛完全一致,后者曾经说:“足球不像篮球,规定了控球时间,所以不存在所谓的进攻和防守。”

  当然了,只要是进攻就要承受风险,比如对手一旦断球而形成的反击。在这一点上,瓜迪奥拉的看法是,如果仅仅是因为压上进攻就能换来进球,那么对手就根本不会得到反击的机会,换句话说,如果自己做得足够好,那么对手就做不到最好,为此他设计强调了前场队员一旦丢球后 的就地反抢战术,而且屡屡奏效。至于被不少人所诟病的后场控球倒脚战术,明眼人也有着自己的理解,“球员什么时候最累?球在对手那里,自己摸不到球的时候最累,哪怕最后把球抢回来了,也会因为体力和阵型问题难以组织起有效的进攻。”里洛说。显然,巴萨的后场倒脚控球是为了整场比赛和战局所服务的,同时也是为何大多数球队在面对巴萨时感觉比平时累的原因。

  此外,除了控球之外,瓜迪奥拉球队的核心词还包括传球和跑动。前者通过快速的传球调动对手,后者通过灵活的跑位压迫对手形成在局部上的优势。凯塔曾经活灵活现地对此概括了塞维利亚和巴萨的不同,“在塞维利亚你要 去追皮球,在巴萨,人到球到。”当然了,瓜迪奥拉不会因为太过强调自己而忽略对手,比如巴萨现在已经固定的战术之一——用梅西做虚拟9号的做法,就是在上赛季大胜皇马的比赛中被瓜迪奥拉所第一次启用的;球队先后使用过433、343、3331、352等多种阵型;对瓦伦西亚、毕尔巴鄂竞技、皇家马德里的一些比赛中都间歇性的使用长传主导进攻,这些都恰恰是在以往巴萨身上所看不见的,有着浓重的瓜迪奥拉烙印。

  印象是可怕的,当巴萨从03年崛起至今将传、控、带推至顶点的时候,一些细节被选择性的忽视了,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看不出瓜迪奥拉的巴萨与里杰卡尔德的巴萨有何区别的原因。当年,梅诺蒂曾经形容瓜迪奥拉是一个“爱阅读、爱学习、懂得聆听、有着强烈洞察力的人”。所以要想击败他带领的巴萨就需要拿出更强大的洞察力,因为瓜迪奥拉在这方面是个天才,他甚至早于你自己就知道你的弱点在哪里了。

  (刘辉)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