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布拉特难被1亿黑金击倒 破口大骂记者手段过于不道德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12月02日13:30  足球-劲体育

  记者陆逸报道 BBC如期放出了自己的 “重磅炸弹”。刚刚结束的这期《全景》栏目录制的“国际足联肮脏的秘密”由于获取机密文件时机较晚,制作组一直加班加点,直到公开播放前才刚刚完工。和英格兰媒体一直以来捅球员丑闻、机构黑幕等新闻力度相比,BBC这次重炒冷饭的报道实在隔靴搔痒。

  即使如此,布拉特还是表示很生气。主席已经拿到了BBC的节目光盘,没看。他知道这档子节目都报道什么事情,还没有严重到必须要和道德委员会一起紧急开会的地步,但又不是无足轻重到可以放任自流。这份涌动的怒火,烤得英国首相大卫·卡梅伦、爱德华王子和贝克汉姆汗流浃背。两届世界杯票选是举世注目的大事,所有媒体、球迷都该在本周四中午聚焦在那座宏伟的国际足联大楼,而不是在BBC节目制作间那张“无耻”的秘密清单上。从《星期日泰晤士报》到BBC,英国制造的“黑幕”和“丑闻”不断撩拨布拉特的底线。就像他拒绝BBC调查记者詹宁斯的任何采访那样,他恨不得将英国籍的记者全部列入采访黑名单。BBC的报道虽软弱无力,还是让国际足联的大日子抹上让布拉特如坐针毡的黑色。

  一个节目触怒四名大佬

  BBC这次揭露内幕的消息来源,是一张从已经破产的ISL公司(瑞士国际体育娱乐和休闲集团,也是国际足联授权开发市场权益的公司)流出的秘密清单。清单上罗列了175笔秘密交易,均是由ISL公司支付给国际足联官员的,总金额达到了1亿美元。

  情节最严重的是巴西足协主席特谢拉。他在BBC调查记者詹宁斯所著的《FIFA黑幕》一书中,就屡屡出现在扫黑的名单之上,惟其位高权重难以撼动。特谢拉不仅是阿维兰热的前女婿,且自1989年担任巴西足协主席一职来屹立不倒,在本土和国际足联都培养了庞大的羽翼。这次被BBC获得的秘密清单并不让人吃惊:自1989年到1999年间,有950万美元的资金汇入一家在列支敦士登的空头公司,这家名为Sanud的公司早在2001年时就已经被证明是特谢拉收钱的秘密渠道。

  和特谢拉相比,其他两位国际足联执委收受的贿款简直不值一提。巴拉圭人尼可拉斯·莱奥兹,南美足联主席,收受60万美元贿金,英格兰申办委员会上周才刚刚游说过他;哈雅图,非洲足联主席,被指控在1995年时收取10万法郎贿金。

  布拉特的密友杰克·沃纳吃惊地发现,自己的名字也出现在节目中,而且依然是往事重提。2006年世界杯,沃纳被指控借职权之便通过家族创办的旅游公司倒卖球票,价值高出票面三倍。此事被国际足联调查证实,沃纳的儿子当了替罪羊。这次《全景》节目揭露沃纳在2010年世界杯前,曾试图从国际足联购买价值8万美元的球票用以黑市交易,但最终交易并未成功。

  三个受贿,一个黑市倒卖球票,BBC一档子节目触怒了四个极有手腕的大佬。由于涉案时间是在1989年-1999年之间,彼时瑞士还没有商业贿赂的罪名设立,国际足联暂时决定不像上次那样由道德委员会调查处理。只有身兼国际奥组委成员的非洲人哈雅图将被该组织立案调查。

  “重磅炸弹”炸向了自己

  本周二,大卫·卡梅伦、威廉王子和贝克汉姆登上英国航空公司提供的飞往苏黎世的航班时,伦敦正飘着小雪。烫得笔挺的黑色西装上带着点雪花,贝克汉姆微笑着在印有“2018/2022世界杯申办国——英国”的标志上签了自己的名字。他是2005年伦敦奥运会申办成功时的形象大使,英国人希望他的笑容和运气能将足球带回家乡。

  然而“三巨头”从容自信的微笑,丝毫掩盖不住《全景》节目给申办小组带来的恐慌情绪。6周之前,《星期日泰晤士报》揭露国际足联内部金钱换选票的黑色交易,BBC借机放话将在投票选举申办国的前一周投放“重磅炸弹”。首相卡梅伦惊慌失措地恳求没能阻止卫道士们借着“公众利益”的由头,再次将炮筒对准国际足联内部的受贿内幕。

  这时候,俄罗斯、西班牙与葡萄牙正偷着笑。俄罗斯前足协主席克洛斯科夫在启程前往苏黎世前告诉本国记者:“如果我是国际足联执委的成员,之前还在掂量着是不是要给英格兰投同情分,现在彻底没了。这和他们的申办小组无关,但执委的大家庭中任何一员被攻击——这24个成员就像个家庭一样——那还不给所有人都投下阴影?”

  大卫·卡梅伦明白事态的严重性。周二抵达苏黎世之后他立刻钻进豪华轿车直奔国际足联总部,在那里他见到面色难看的布拉特。下午的时间,是留给杰克·沃纳的。中北美及加勒比海足联主席手中握有3票,被英格兰代表团视为获胜的关键,长期以来就在为此做孜孜不倦的游说努力。这次会谈安排在五星级的瑞士苏黎世大酒店,贵宾房一晚2300英镑,首相亲自登台,给足沃纳的面子。

  如果不是BBC的《全景》节目,卡梅伦现在的心情,应该和2005年在新加坡的前首相布莱尔相仿:乐观,自信,情绪高涨。如果说布莱尔有什么值得夸耀的政绩,帮助伦敦取得2012年奥运会肯定是其中之一。卡梅伦极力效仿布莱尔,早早就确定将率代表团前往苏黎世参加这次竞标。他的竞争对手,俄罗斯总理普京基本确定将不会赴瑞士助阵。

  除了杰克·沃纳之外,被BBC指控受贿的非洲足联主席哈雅图也一直被英格兰申办小组视为“可争取”的关键票。原因很简单:在2002年国际足联主席换届选举上,英格兰将支持票投给了哈雅图。这两个最直接的打击之外,特谢拉和莱奥兹潜在作用也不容忽视,这两人最大可能是支持西语系的西/葡,但如果西/葡在第一轮被淘汰,他们的第二选择将会是英格兰。一下得罪四个,这还不让卡梅伦着急吗?

  布拉特“警告”英格兰

  英格兰人意识到他们现在身处劣势,尽管麦肯锡咨询公司受国际足联委托的调查对他们有利。数据显示,英格兰如获申办权,他们将在转播、商业收入、旅游等等经济表现上实现最大化。单从收益上看,英格兰无疑应该是绝佳的申办选择。长期以来对黑幕不遗余力的报道,却让英格兰在竞争中丧失了经济上的优势。

  普拉蒂尼一言蔽之:“我并不认为这次《全景》会影响票选结果。但是会产生影响的,是过去多年来英格兰媒体对国际足联指手画脚的大环境。”BBC记者披露国际足联黑幕的书、《全景》纪录片、《泰晤士报》针眼录像……英格兰媒体总是不乏吸引眼球的力作,他们成了国际足联的心腹大患。

  客观对比,《星期日泰晤士报》在六周前揭露塔马里等执委金钱换选票的丑闻,比BBC这次推出的10年前旧闻更触动FIFA神经,气得布拉特破口大骂英格兰调查记者“手段过于不道德”。但BBC胜在推出时机凶险,虽为自己招来一片骂名,布拉特却不可以等闲视之。

  BBC习惯性给国际体育组织 “抹黑”,得罪完伦敦奥组委就轮到了世界杯申办小组。2004年,《全景》通过下套暗访,钓出了国际奥委会成员、保加利亚人伊万·斯拉夫科夫。采取手段和《星期日泰晤士报》的记者相仿,他们冒充是“东伦敦某家咨询公司”的代表,为希望将奥运会带到伦敦的商人牵线搭桥,用贿金换取他的选票。斯拉夫科夫表示“愿意接受开价”。在交易过程中,有类似“某某委员喜欢巴黎,但是他很缺钱”这样的对话。曝光后,斯拉夫科夫下台。这次黑幕的曝光严重影响英格兰申办委员会的进程,“幸亏当时距离票选还有一年时间,我们终于从打击中恢复过来”,英格兰奥组委成员克雷格说。

  不管是出于公众利益还是发行量、收视率的考量,英格兰媒体的卫道士姿态的确揪出了一批贪婪的官员。有的倒台,有的依然在位却在公众眼中失去了信誉。然而,国际足联这个庞大的金钱机器并不会因个别官员的垮台而推倒重来。国际足联的黑日子之后,却是官员们赚满腰包的“红日子”。

  

  新浪体育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相关专题:2018及2022世界杯申办专题 

更多关于 世界杯 布拉特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