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世界杯申办国:英格兰完美仍拖后腿 西葡明星效益明显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12月02日11:54  东方体育日报

  当地时间12月2日,国际足联将在苏黎世总部正式投票选出2018年和2022年两届世界杯的举办地。由于同时涉及两届比赛,而且还有多达11个国家组成9个团体参与竞争,导致本次申办权之争要比历史上任何一次都显得更为错综复杂。

  申办工作在理论上分为相互独立的两大部分,一个是俄罗斯、英格兰、比利时/荷兰和西班牙/葡萄牙等六个国家形成四个团体参与角逐2018年世界杯的竞争。换句话说,世界杯肯定会在12年后重新回到欧洲。至于四年之后的2022年世界杯,则肯定在欧洲之外举行,目前将由来自亚足联的日本、韩国、卡塔尔、澳大利亚跟美国来进行竞争。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国际足联本次同时决定两届世界杯的举办权,因此在未来的投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比如来自2022年世界杯申办国的执委,完全可能以2018年世界杯的选票作为交换条件,来争取相应欧洲国家在2022年申办权争夺战中对于自己的支持。所以与以往相比,本次申办工作有可能会出现更多的变数和悬念。

  本版撰稿 特约记者 方正宇

  足球氛围浓厚

  英媒体拖后腿

  作为现代足球的发源地,英格兰拥有无可挑剔的足球氛围。包括英超联赛如今的红火局面,也证明那里在硬件设施、电视转播以及球场管理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如果2018年世界杯确定在英格兰举行,那么新温布利、老特拉福德以及酋长体育场等举世闻名的球场,只需要稍加改造就能满足比赛的要求。届时在这些球场内,会出现英国球迷齐声高唱歌曲的热闹景象,从而成为世界杯赛场上的一道风景线。

  另外在举办国际赛事的经验方面,英格兰曾在1966年举办过世界杯,接下来在1996年又举办了欧锦赛。包括接下来在2012年,伦敦还将成为夏季奥运会的举办地。所以在这方面,英格兰相对于其他几个对手绝不会处于下风。

  但问题在于,世界杯申办权之争比拼的并不只是这些硬件条件,很多时候,最后决定胜败的其实是各国在国际足联执委会中的人脉关系。在这方面,英格兰可以获得的帮助非常有限,反倒是面临着不少的敌人。

  包括就在不久前,英国媒体率先捅出了国际足联执委收取黑金的报道,非但令国际足联大丢面子,同时也将矛头指向了非洲籍的执委们。所以在接下来的投票活动中,这些执委或许会因此迁怒于英格兰,宁可将选票投给其他的欧洲国家。这个特殊背景的存在,会给英格兰的申办前景蒙上很大的阴影。

  综合国力强盛

  幅员过于辽阔

  俄罗斯在申办过程中所具有的优势,很大程度在于足球以外的特殊背景。一方面,作为世界上幅员最为辽阔的一个国家,俄罗斯或者前苏联历史上从来没有举办过世界杯,所以将世界杯安排在那里举行,本身就具有非常深远的政治意义。另一方面,作为“金砖四国”的成员,俄罗斯经济近年来呈现出高速发展的趋势,如果在“金砖四国”另一成员巴西举办2014年世界杯之后,又将2018年世界杯放在俄罗斯举行,那么也能反映出国际足联在政策上相对于新兴地区的一种倾斜。

  在硬件设施方面,俄罗斯并不像其他几个西欧国家那样完善,但是通过近几年欧冠联赛的情况来看,俄罗斯正在不断缩小这方面的差距,包括2008年的欧冠决赛就被安排在莫斯科举行。另外,随着以阿布为代表的一批超级富豪近年来高调进军足坛,俄罗斯在足坛人脉方面的能量也不容低估。甚至可以这样说,在争取选票的过程中,俄罗斯的动作或许会比任何一个对手都更加“大胆”。

  俄罗斯的劣势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由于幅员过于辽阔,导致各个赛事举办地之间可能会相距较远,导致参赛球队陷入到长距离跋涉的麻烦之中。另一个问题,就是自从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之后,俄罗斯举行大型体育赛事的经验相对欠缺,其管理经验未必能够完全胜任世界杯的要求。

  明星效应突出

  协作能力成疑

  仅以明星效应而言,恐怕没有哪个竞争者是西班牙和葡萄牙这两个联合申办国的对手。比如西班牙队已经连夺欧锦赛和世界杯的冠军,国内还有皇马、巴萨这样极具人气的超级豪门。而在葡萄牙一边,尽管整体水平不如西班牙,但也有C罗和穆里尼奥这样的超级偶像。另外葡萄牙曾在2004年举办过欧锦赛,西班牙则在1982年和1992年分别成为世界杯和奥运会的东道主,都不缺乏举办大型国际赛事的经验。

  在足坛人脉方面,西班牙和葡萄牙还具有一个特殊的优势,那就是由于语言和历史渊源的关系,他们很容易获得来自南美地区的支持。包括以格隆多纳为代表的几位南美籍执委也已经基本明确,将会把他们的选票全部投给西班牙/葡萄牙,成为后者相对于其他欧洲对手的最大优势所在。

  不过“联合申办”本身却有可能成为这个申办团队最不令人放心的地方,至少在2002年的韩日世界杯前后,国际足联为了协调两国关系曾经费了不少事情,当时一度出现了再也不会接受联合申办方式的传言。那么在西班牙和葡萄牙之间,未来能否在举办世界杯的过程中保持高度一致性,也是一个会令人产生担心的问题。打个有些极端的比方,来自葡萄牙的C罗和穆里尼奥,目前在西甲豪门皇马的处境就并不是很理想,不知道这种局面是否会给执委们产生特殊的心理暗示。

  合作经验丰富

  基础条件欠缺

  与另一个联合申办的团体相比,比利时和荷兰这对组合的最大优势,在于已经有过了成功合作的经历。当初在2000年欧锦赛上,比利时和荷兰这两家东道主同时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所以在配合默契程度方面,他们倒是并不会令人感到太担心。

  但这可能也是比利时和荷兰唯一具有优势的项目,在其他几个方面,可以说他们都处于一定的劣势。比如以综合国力而言,这个组合可以算是四组竞争对手中最弱的一家。那么在欧洲当前深陷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际足联肯定不敢把赛事放在受冲击可能性较大的国家。否则一旦主办国出现冰岛或者爱尔兰那样的危机,世界杯就将面临着难以如期举行的困境。

  另外在本次申办过程中,比利时和荷兰始终给人以一种不温不火的感觉。除了出动克鲁伊夫、古利特等元老级人物进行宣传之外,他们并没有拿出其他令人眼前一亮的推广手段。最为致命的问题在于,这两个国家无论在国际足联还是欧足联都缺乏铁杆的支持者,比较有把握的选票只有比利时籍执委德霍赫这一张,另外普拉蒂尼可能会在第一轮投出象征性的一票。所以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来看,比利时和荷兰很有可能会在第一轮投票过后就遭到淘汰。

  有望渔翁得利 足球氛围淡薄

  作为世界上的头号经济强国,美国在申办大型体育赛事过程中具有一些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他们在体育场地的硬件设施方面趋近完美,又比如具有丰富的国际赛事举办经验。哪怕仅就足球赛事而言,他们也曾在最近二十年里先后举办过男子和女子的世界杯。以这几个项目的竞争而言,没有任何对手可以跟美国相比。

  但美国最大的软肋所在,莫过于足球运动在这个国家相对较低的地位。毕竟与NFL、MLB或者是NBA等项目相比,足球在美国国内的观众人群相对有限。在这方面,美国又是所有申办国中最弱的一家。

  好在这种基础的薄弱,反过来也可能成为一种优势所在,那就是国际足联希望通过世界杯的举办,来激发美国国内公众对于足球的热情,从而开拓出一个巨大的市场。也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所以美国在足坛人脉关系方面还是具有一定的优势,并且很可能会与申办2018年世界杯的英格兰之间形成同盟关系。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本次所面临的竞争对手全都来自于亚足联。接下来的“亚洲内战”会激烈到何种程度,也是决定美国申办前景的一个关键因素。比如日本和韩国,一旦在前几轮中遭遇淘汰,那么就面临着到底把选票留给亚足联对手还是美国的选择,这也许会给美国带来“渔翁得利”的意外收获。

  地域优势明显 基础设施不足

  随着2010年世界杯在南非举行,这项赛事已经先后出现在了五大洲的土地上。那么除去短期内看不到举办希望的南极洲之外,大洋洲已经成为了世界杯举办地的最后一块“禁区”。对于澳大利亚来说,这显然是争取选票的一个重要卖点。事实上,当初在悉尼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过程中,他们也曾成功利用了奥委会委员的这一心理,最后成功争取到了申办权。

  另一方面,澳大利亚虽然算不上是一个足球强国,但其足球水平整体上还是呈现出一个上升的趋势,其国家队已经接连出现在了世界杯的赛场上。考虑到他们本次面对的对手里面也没有真正的足球强国,所以澳大利亚在足球氛围方面的弱点不至于被过分放大。

  相比之下,最大的麻烦可能还是来自于硬件设施这一块。毕竟澳大利亚国内没有高水平的足球赛事,最好的体育场地大多被用于举行橄榄球赛。如果未来要符合举办世界杯的要求,势必要求对于现有场地进行大规模的改造,或者是在未来几年内专门进行兴建。

  另外在足坛人脉这方面,澳大利亚也可能会具有一些台面下的优势。近年来每当国际足联传出贿选之类的丑闻时,焦点往往会集中在大洋洲执委的身上。那么如果说大洋洲以往曾经由于各种原因而卖了不少人情的话,现在可能就到了收取回报的时候了。

  哈曼擅长权术 大赛经验不足

  在二十年前,人们很难想象卡塔尔这样的西亚小国居然也能成为世界杯的申办国。但近年来凭借“能源经济”所带来的财力支持,卡塔尔显示出要在国际体坛大展拳脚的逼人气势。从堆积重金组建Q联赛,再到2006年举办了一届极尽奢华的亚运会,卡塔尔的野心变得越来越大,直至本次成为2022年世界杯的申办国。

  无论从硬件设施、接待能力还是举办国际赛事的经验来看,卡塔尔都具有先天不足的劣势,他们在这方面落后于所有的竞争对手。但与此同时,他们也具有一个非常独特的卖点。那就是如果像卡塔尔这样的小国也能成功举办世界杯,无疑会给更多的国家带来信心和希望。另外在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在一个阿拉伯国家举办过世界杯或者奥运会,所以这也有可能成为激发整个阿拉伯世界体育热情的一次契机。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卡塔尔所具有的足坛人脉绝对不容忽视,毕竟目前的亚足联主席哈曼就来自于这个国度。而且从哈曼以往在亚足联的表现来看,此人堪称是权术斗争的高手,上任之后经历了多次与东亚势力之间的较量,几乎每一次都以哈曼的获胜而告终。而在本次申办权的争夺战中,卡塔尔也将面临韩国和日本这些对手的挑战,或许哈曼会将其在权位斗争中形成的经验继续运用到这个领域内。

  人脉关系复杂 受制国际形势

  作为2002年的世界杯东道主之一,韩国在硬件设施方面可以基本满足要求。而且除了该届赛事之外,韩国还曾先后举办过奥运会和亚运会,具有比较丰富的大赛经验。至于韩国国内的足球氛围,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在2002年世界杯的看台上,韩国球迷整齐划一的动作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也就是在这种氛围之下,赛场上有时会出现一些颇为微妙的变化,这一点或许会令欧洲和南美的执委们有所忌惮。

  在足坛人脉方面,韩国方面主要依靠郑梦准来进行运作。但值得一提的是,郑梦准固然有可能利用他的个人影响力争取到一些选票,但与此同时,他在执委会中的敌人也并不少,无论日本人小仓纯二还是卡塔尔人哈曼,都是不太可能与他结盟的对象。甚至考虑到郑梦准当初曾经支持哈亚图竞争国际足联主席的背景,他也可以算是布拉特的政敌之一。所以即便韩国可能在第一轮投票中获得高票,但他们在接下来几轮争取落选者选票方面却毫无优势可言。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近来在朝鲜半岛上出现的国际局势变化,也有可能会拖韩国本次申办工作的后腿。尤其是郑梦准的那些政敌们,更是可以用这个理由来坚决反对韩国举办2022年世界杯。所以对于已经举办过世界杯的韩国来说,本次脱颖而出的希望并不大。

  只剩经济支撑 缺少贵人相助

  日本当初之所以能够成为2002年世界杯的举办国之一,离不开来自阿维兰热的鼎力支持。所以那次在韩国基本取得领先优势的情况下,国际足联又搞出了联合举办的新花样,让日本在几乎出局的情况下起死回生,最后还是过了一把东道主的瘾。

  但时过境迁,如今日本在国际足联已经很难找到如此强有力的支持者。包括从举办国际大赛的经验来看,自从1998年长野冬奥会和2002年韩日世界杯之后,日本近年对于举办体育赛事的热情明显有所下降。至于经济环境方面,日本虽然还保有经济强国的形象,但近年来的成长速度始终维持在低水平。尤其在本次遭遇美国这个竞争对手的情况下,日本在经济上也无多大优势。

  另外在足坛的人脉关系方面,日本也是几个申办国中最弱的一家。从亚洲足坛近年来的几次内部斗争情况来看,日本并没有多少真正意义上的盟友,无论在国际足联还是亚足联的话语权都变得越来越弱。包括在本次投票过程中,日本最后很有可能只拿到小仓纯二这一张选票,从而在第一轮即宣告出局,扮演一个“陪太子读书”的角色。不过在这种情况下,小仓纯二在接下来的选举中会把票投给谁,倒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张选票的未来归属,要比日本能不能挺过第一轮更具有悬念。

  

相关专题:2018及2022世界杯申办专题 

更多关于 世界杯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