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沈坤彧
埃因霍温寻访周海滨
出来了 就不允许失败
半小时后,我们在市中心一家咖啡馆的露天座找了张桌子坐下。街上人来人往,人们从面前走过,各式衣着,操着各式口音,每个人的身体里都载着一段无法被复制的私人历史。周海滨在人声的喧哗中说着自己的那一段历史。历史这个词,他并不喜欢。他说那些都代表了过去,而过去的就过去了。在已经成为历史的过去中,无法回避的,是三个月零出场的留洋记录。
对周海滨来说,过去几个月时间里,他的人生被截成了两段。一个人要真正成长,必须狠心割断一些东西,山东鲁能就像是一条连着他和母体之间的脐带。如果一定要用“背叛”这个词,那么他背叛的不是鲁能,而是自己初时蒙昧的信念。“我曾经以为,自己会一辈子呆在国内。鲁能是很好的俱乐部,我在这家俱乐部赢得了很多。日子也过得很舒服,发挥70%就可以游刃有余。所有人都捧着你。但是……”
但是人都有梦想。当埃因霍温这个名字摆在面前,他看到了沉睡中的梦想,在顷刻间苏醒过来。
很多年以后,当他得知自己有机会加盟埃因霍温时,他忽然想到的是年少时那些暑假。自己和同伴乘着船一路颠簸回大连,聒噪中带着一些跃跃欲试的骚动,还有和大海一样壮阔的理想。“那时候,我们说得最多的就是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去国外踢球。不过,在当时看来,这更多的是一种幻想吧。”
知道机会就在眼前,是过年时的事情。“我想了整整三天,年也没有过好。这三天里,我把最好的和最坏的结果都想了一遍。最坏的就是出不去,耗在国内,就这么一直耗下去。一旦出去了,就不存在坏的可能,那是只有好没有坏的。”他吸了口气,“因为,我不会让最坏的情况发生。你可能会想,一场比赛都打不上还不算糟糕?现在才三个月而已,我有耐心。一年两年都打不上,那么也许我就会换俱乐部了。总之既然出来了,我就不会允许自己以失败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