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闫羽述评 但凡在足球经理游戏《Football Manger》里选择强队的人,都会有这种倾向——组建两套阵容,一套由成名球星压阵,另一套则是“妖人合集”。所谓“妖人”,指的是那些现实中只小有名气,游戏里却潜力惊人的年轻球员。而一旦拥有这两套人马,玩家必然是一套阵容征战联赛,另一套阵容去拼冠军杯,见谁灭谁。
把这一套挪到温格头上,似乎也合适,因为除了征战英超联赛的队伍,阿森纳还能用预备队年轻人来应付联赛杯。甚至于,阿森纳“二队”还曾经踢得有板有眼,大有直奔冠军、超越前辈之势。
不过现实残酷,如今他们输给一支英冠球队,并且是2005-06赛季以来联赛杯上最差战绩。过去三年,枪手至少都杀入半决赛。这无疑又是个梦想的破灭,年轻枪手华丽的足球没能走到最后,进一步让人怀疑他们的前程。
失利等于失败?就此对一帮不到20岁的孩子下结论为时过早。其实,失望的主要来源并非是年轻枪手表现糟糕,而是曾经附加在他们身上的期望值过高。平心而论,年轻枪手绝非个个都是天才,即便是抢眼人物,水平也有限。过去有阿利亚迭雷的例子,如今的辛普森也是依靠威尔希尔的足球智慧才能在对威根时梅开二度。他们之所以被热捧,主要还是因为团体的魅力。
从另一角度来说,阿森纳在联赛杯又是没有失败的。原因很简单,温格从未认真考虑过要拿这座奖杯。在教授执教兵工厂前7年里,联赛杯战绩只能用“糟糕”一词来形容。唯独1997-98赛季打入过半决赛,那时温格派上的球员大部分还是主力,结果却0比5惨败于切尔西。此后教授坚持在联赛杯使用替补加新人,直到2003-04赛季,枪手才开始展现强队风范,每年至少杀入1/4决赛。
温格的态度并没变,联赛杯始终是休整和练兵的舞台。变化只是阿森纳聚集了越来越多的年轻才俊,二队实力越来越强,战绩也就水涨船高。不过不能反过来说战绩差实力就不强。2004-05赛季,阿森纳也是两场漂亮胜利后止步于8强,成绩远逊于前一年险些杀入决赛。但那一届的枪手二队却有不少明星:朱鲁目前还在经受磨砺,范佩西和克利希则已是球队主力,转会的弗拉米尼、彭南特和森德罗斯也有了自己的领地。
2004-05赛季阿森纳是输给替补出战的曼联,如今在伯恩利效力的伊格尔斯当时也是红魔首发。枪手则和本场一样是 “一老带群小”,登场亮相的14名球员,只有阿穆尼亚年龄较大,巧的是当时西班牙门将在球队地位和本场队长西尔维斯特相似。比赛进程同样是阿森纳过早丢球,那次没到两分钟,枪手就被红魔偷袭得手。这种丢球和年轻人缺乏经验有很大关系,并不完全是能力问题。
“我们没有经验,但应该用智慧来补偿。”温格赛后教育弟子。这绝不是痛斥,小伙子们有太多好机会没抓住,确实不应该。反过来想,教授的话隐藏了一个前提,就是球员们原本有才能、有“智慧”。
年轻人受点挫折是好的,况且这种挫折还达不到摧毁信心的程度,是经验积累的必要。联赛杯出局,最大损失不过是枪手二队少了两三场集体实战的机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