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继海扭转欧洲人对中国球员偏见 郑智亦是成功典范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5月14日09:53  人民日报海外版

  又是一个赛季过去了

  中国留洋球员又将面对一次去留的抉择

  在艰难中前行

  在逆境中奋斗

  他们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

  还有前程未卜的

  中国足球

  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上周末结束了本赛季的征战,孙继海效力的曼彻斯特城队在最后一轮比赛中1∶8惨败于对手。这是孙继海在这里踢的最后一场比赛,6年来,“中国太阳”几乎每场比赛都要在曼城队“升起”,他和老队长邓恩成为仅有的两名留在队中6年的“元老级”球员。可就在这场告别赛中,踢球一直兢兢业业的孙继海遭到了英格兰媒体的“炮轰”。

  曼城队在这场比赛中丢掉了8个球,后卫线上的孙继海自然难逃其责,但如果看了整场比赛的人就不会觉得这是孙继海的错。曼城队的大部分队员因为主教练和俱乐部之间的矛盾,以及下赛季的去留问题而显得心不在焉,相比之下,吃到一张黄牌的孙继海应该算是场上为数不多的拼命球员之一。可这仍然不能改变孙继海的命运,他在一片非议声中,离开这支效力6年之久的球队。

  这就是英超职业联赛。这就是只身闯荡国外足球联赛的中国球员的境遇。

  和更多的留洋球员相比,孙继海还算是成功的代表者之一,毕竟他完全通过自己的努力,凭借球技在英格兰一支顶级联赛球队中站稳了脚跟,而且创下了多个中国球员留洋的纪录。但是像孙继海这样的球员毕竟是少数,更多中国球员的留洋之旅只是像流星一样,来去匆匆,一闪而已。

  对于中国球员来说,留洋踢球远不像学生留学那样简单。除了要克服语言、训练模式等难关之外,还要面对国外职业足球近呼残酷的竞争。特别是中国足球水平一直都得不到欧洲足球的承认,中国球员想要在欧洲国家的联赛中站住脚就要付出远超过一般人的努力。

  1987年,谢育新加盟荷兰兹瓦鲁市PEC82足球俱乐部,历史性地成为中国足球运动员转会国外球队的第一人。自那以后,古广明、贾秀全、柳海光、秦国荣等人先后留洋踢球,成为效力于国外联赛的最早一批中国球员。进入上世纪90年代之后,中国足球水平持续下滑,中国球员在国外联赛中销声匿迹了很长一段时间。

  上世纪末期,中国球员再次进入欧洲足球俱乐部的视线,但这一次引起他们注意的并不是中国球员出众的个人能力,而是慢慢打开的中国足球市场。那时,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正进行得热火朝天,中国足球市场巨大的商业价值就像一座刚刚挖开一角的金矿。国外俱乐部正是看中了这点,开始有意引进中国球员。这种商业目的性极强的球员引进,也为中国球员的海外命运埋下了隐患。

  1998年,杨晨转会德甲法兰克福队,范志毅与孙继海转会英甲的水晶宫队,法国南锡俱乐部以租借的形式引进李金羽一年,周宁也去了德国曼海姆。2000年,谢晖转会德国亚琛队,黎兵以租借形式去到德国乙级球队奥芬巴赫队,马明宇转会意甲球队佩鲁贾,张恩华以租借的形式加盟英格兰格林姆斯比队。2002年孙继海转会英超曼城队,李铁和李玮峰加盟英超埃弗顿队。

  中国球员在那几年频繁输出,似乎有“井喷之势”。可是在这种“繁荣景象”的背后,却少有几名中国球员能够凭借自己的实力真正获得球队的重用,他们中间更多的留洋时光只是在“板凳”上度过,因为其中不少人只是以“公派留洋”或“商业合作”的模式留在队中。对于那些国外俱乐部来说,留下这些中国球员只是为了和中国企业更好地合作或者开发在中国国内的市场。和同时期转会欧洲俱乐部的日韩球员相比,中国球员明显处于下风。

  可不得不承认,中国球员一直在努力。除了天赋上的差异之外,孙继海、邵佳一等球员正试图用自己的努力来扭转欧洲俱乐部对中国球员的印象。虽然这种努力有时候效果不是很明显。但是他们所付出的每一滴汗水里,都打下了中国球员的印记。而像郑智这样最终征服英国媒体和俱乐部的成功典范,必将越来越多。

  本报记者 罗俊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李宁iRUN跑步俱乐部 科比当选MVP是否实至名归
参加花式篮球选拔赛,赢showtime签名限量版篮球服
有奖招募:李宁08之旅西安、桂林战地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