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路:F1中国站十年观感 唯一的欣慰的是车迷

2013年04月16日10:38  新浪体育 微博

  新浪体育讯 2013年F1中国大奖赛在前天落下了帷幕,又是一年热热闹闹的谢幕,而我本人,第一次作为纯粹的旁观者,轻松自如地看了一次中国大奖赛,这也是从2004年以来第一次没有任何压力的看了一次中国站,而作为旁观者,所谓旁观者清,经过一天的沉淀,今天我来把这次的观察和大家分享一下,聊一聊一个旁观者眼中的F1中国大奖赛。

  中国站热闹?闹!

  曾经在评价一场演出的时候,我说过一句话,热闹和闹是两码事,我觉得,这句话用来形容F1中国大奖赛也挺合适的,中国站热闹吗?很多人都会说挺热闹的啊,但在我看来,中国大奖赛其实并不是热闹,而是闹!

  其实这种对中国大奖赛的观感从2004年第一届开始就一直没变过,十年时间,从一开始就存在的很多问题到现在依然如故,比如最简单,也最重要的一个吃饭的问题,比赛周末,很多车迷都要在赛场逗留一整天,但中国大奖赛的配套餐饮一直都是个大问题,以前作为报道的记者,我们都是跟上赛方面购买餐票,然后统一坐大巴车前往上赛的工作餐厅就餐,但车迷呢?只有商品区,不过相信去过现场看比赛的都知道商品区里的餐饮配套是个什么可怜样,这么多年,除了有一年作为台湾文化节活动的一部分,将台湾小吃街搬到了上赛现场,算是解决了很多车迷朋友的吃饭问题之外,剩下每年比赛期间,在现场的车迷要想吃饭就只能要么忍受大长队,要么自备干粮。我知道,上赛在这方面的工作也做了不少,比如曾经努力引入很多上海本地的名小吃,在比赛期间现场设点,但过高的运输成本加上只有一个比赛周末的这种经营模式,让很多商家热情不高,我的亲友就曾经遭遇过,想买小笼包,结果被告知只有招牌,没有包子。对中国人来说,吃的问题解决不好,那基本这项活动就可以被抛弃了。反观国外成熟的分站赛,以澳大利亚为例,现场光集中的餐饮区域就有两大片,剩下的在商品区当中星罗棋布的餐饮小摊就更是数不胜数了,我曾经亲自体验过,不论从那片看台上出来,步行不超过十分钟就能找到一家不错的,不用排大长队的解决午饭的地方。在开始的几年里,还可以说我们刚起步,配套设施不齐全可以理解,但十年时间,到了现在,配套设施的问题依然如故,我已经找不到究竟原因在哪里了!也许我只能解释为,反正比赛下午才开始,大家大可以吃过午饭,或者来个丰盛的早午餐之后再来赛场吗。其实吃,这只是这十年中国大奖赛发展历程的一个小小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我看到的是中国大奖赛十年时间收获的只有一年又一年的闹哄哄一阵风,但这一阵风却从来都不是万事俱备之后的那阵东风。

  一成不变的从业者

  和一成不变的闹哄哄一样,十年来,F1中国大奖赛当中还有一个一成不变的构成元素,那就是赛车的从业者,我甚至可以说,每年的中国大奖赛已经成了中国赛车从业者的一次聚会。这种情形如果从好的方面讲,可以说F1给了中国赛车从业者一个绝佳的交流平台,让大家可以借着这样一个机会互通有无,并且向世界最高的汽车赛事学习。但十年时间,中国赛车的从业者几乎没有任何变化,这种情况恐怕就不能说很乐观了。任何项目,如果缺乏新陈代谢,那势必慢慢走向死亡。中国从2004年赛车开始进入公众视野,十年时间,新生代的车手倒是产生了不少,比如正在保时捷卡雷拉杯比赛中拼杀的九零后代表车手张大胜,还有进军英国F3的孙正,都是国内年轻车手当中的佼佼者,但和车手方面的成长比起来,中国赛车事业的管理者、从业者的队伍却几乎是一成不变的,十年前的车队经理、十年后还是车队经理,十年前的商务主管,十年后依然也是商务主管,甚至报道中国赛车的主要媒体从业者也都是一成不变的老面孔,十年时间,中国的赛车行业几乎没有引入什么新鲜血液,几乎是以一种闭门造车的状况在运行着。

  一个行业拥有这样一批稳定的专业从业人员当然不是什么坏事,但十年时间,除了这些老面孔,几乎看不到新面孔的涌现,这就不能算好事情了,我们中国的赛车,在刚刚起步的初级阶段,就已经有了这样一支颇有点老气横秋味道的从业团队,这样的搭配除了用违和感这样一个时髦的词来形容,我实在是找不到什么别的说辞了。赛车在中国是一项新兴的项目,既然是新项目,就应该有充足的活力,但十年来,在中国大奖赛的赛场内外,在中国赛车从业者最集中的这个平台上,却只能看着活力越来越少,因为站在这个平台上的从业者年龄已经越来越大,心态已经越来越保守,面对赛车这项在中国应该高速发展的项目,不论是观念还是精力,都已经渐露疲态,依靠这样一批已经露出疲态的从业者,还能为中国的赛车提供多久的推动力?抱歉,我本人表示悲观。

  车迷,唯一的欣慰

  要说看了十年的F1中国大奖赛,最让人欣慰的就是我们中国车迷的成长,其实十年前,我在第一次前往上海国际赛车场执行报道任务的时候,更多的也是一个车迷,而不是一个职业的新闻从业者,从十年前的一个车迷成长为现在一个已经干了十年的赛车记者,我自己的成长就是中国车迷成长的一个缩影。赛车在中国作为一个小众项目,这十年来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借着中国大奖赛地处上海这样一个国际大都市的有利条件,让F1被国人所熟悉,让F1在中国拥有了一批忠实的观众。也许这些车迷的专业程度有高有低,但就像足球迷不一定都是战术大师一样,车迷一样也没必要都对比赛里的门道轻车熟路,只要迷上了这个项目,不管是迷引擎的轰鸣,还是迷哪一个帅哥车手,亦或是迷恋比赛过程中的那种高智商游戏的紧张感,只要在F1当中找到了值得你去痴迷的地方,那就没白看。回想十年前,看台上,在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中,有人可以睡得极其香甜,相信在今年的上赛看台上,应该是见不到这样的神人了。十年时间,现场观众经历了从三天近三十万,到只有十二万,再到现在回升到接近二十万,我们的车迷队伍经历了从虚假繁荣到真实增长的过程,相信,现在的中国大奖赛,这十几二十万的观众人数大都是真正的车迷,这些数字都能变成实实在在的票房。

  F1来中国十年了,舒马赫把自己职业生涯的最后一个分站赛冠军留在了这里,红牛把车队历史上第一个分站赛冠军留在了这里,十年了,中国站的冠军从未有人能够卫冕,十年了,中国大奖赛起起落落,既有过一票难求,举国关注风光,也有过冠名跳票,看台稀落的低谷,F1来了中国十年,给中国带来了世界最高水平的汽车赛事,带来了最商业化的赛事运营方式,也带来了种种水土不服的阵痛,看了这十年,到现在,对于F1在中国的前景究竟应该乐观,还是悲观,我很迷茫,因为十年时间F1在中国还没有找到方向,我只能说,希望每一个车迷良好的愿望能够成为推动这项运动在中国长久发展下去的动力,希望F1可以在中国找到像上赛的那条1175米的大直道一样的康庄大道,让我们一起寻找。

  (尹路[微博])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