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闻晨报:F1不能再这样再看七年热闹了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04月18日09:09  新闻晨报

我们已经看了七年热闹,但不能再这样看七年热闹了……

  □晨报记者 陈志强

  从七年之痒,到新七年之约,上海F1的转身挺华丽:观众捧场、票房不错、车手给力,汉密尔顿反超维泰尔夺冠继续渲染着上海站的独特魔力……但这种热闹,却仿佛一堵无形的墙,让人身在其中,却感受到距离。

  先看赛道上,12支车队没一个是咱家的,24个“司机”也没有一个是中国人,离得最近的也不过是董荷斌,一位同行就曾经感叹,F1从来就是欧美人小圈子里的游戏,即便就在我们家门口,我们也像是闯入这个游戏的外来者,陌生,找不到感觉。

  从周三进围场开始,就仿佛到了国外一样,英语、德语、西班牙语是这里的通用语言,随时随地见到的是蓝眼睛卷头发的外国人,就连采访F1的记者,也是欧美记者为主流,一帮日本记者很敬业地抱成团,而多数中国同行,则是蹲守在新闻中心之内,数数看拥有国际汽联年证的中国内地记者不会超过三个,绝大多数每年只看上海站这一个现场。

  其实老外的感觉跟我们也差不多,一周的F1比赛,车手、工作人员和国外记者仿佛就是到上海来个一周游,周三去赛场碰上两个来自美国的记者,拿着地图在琢磨去苏州或者同里的一日游。当然车手们还有接二连三的商业活动,不过细数一下他们的代言,手表、润滑油或者汽车,也悉数都是觊觎中国庞大市场的洋品牌。不客气地说,如今在F1的围场内,如果要找一些中国元素,恐怕也就剩下一个“爱国者”的LOGO了。

  比比近邻:日本现在有小林可梦伟,曾经有丰田和本田两支车队;印度有印度力量外加车手叫查铎;下个赛季加入F1的俄罗斯?佩特罗夫首战惊艳,别忘了他背后还有着让董荷斌羡慕不已的巨额赞助。

  再说说中国的车迷,F1在中国七年,的确培养了无数的车迷,其中也不乏那些狂热、铁杆的粉丝,在上周四的上赛场,主办方选拔了200多名车迷,与24位车手进行互动,但别管这个圈子里如何的江山代有人才出、涌现出了多少新面孔,多数中国车迷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那些老面孔,舒马赫、雷克南,对了,还有资格最老的那个家伙——巴里切罗,其实很多车迷的内心都挺伤感,“等到舒马赫再退役了,我们也就不看F1了。”能怪他们太冷酷吗?他们从来就算不上车迷,最多是某个车手的粉丝,因人爱上车而不是相反,指望他们能长久地保持这份激情,恐怕也不现实。

  看台上9成9的中国观众,赛道上跑的却没有多少真正跟我们有丁点关联,无数同行都在感叹——如果我们能有一支车队,哪怕只是一个车手,那至少我们在新闻发布会上也可以有足够的兴趣和关注度;车迷们在看台上也能有属于自己的偶像;无数等待进入F1的中国商家们也有了真正投放和支持的兴趣点。天才车手或许需要等待,但组建或赞助车队却并不缺少可行性。

  其实不是没有改变的动力,在欧美人同样掌控绝对话语权的网球、高尔夫、篮球这样的运动中,郑洁、李娜赢得了对手的尊重,篮球也有姚明这样的绝对高度,惟独在赛车领域,F1跟中国结缘七年,却更像是熟悉的陌生人——看着近,离得远。别说F1,就算整个赛车运动,包括WRC,或者达喀尔拉力赛,中国虽有奋勇参与的斗士,却始终都没能进入这个圈子的主流行列;回顾国内,赛事此起彼伏,能让人耳目一新的新秀车手,谁能数出三个五个来?

  就在上周六,距离F1赛道不足100米的水景广场上,《汽车导报》举办的中国赛车高峰论坛上,包括CTCC首席运营官夏青、车手何晓乐和中汽联副主席严昌建都对中国赛车运动与F1的距离感慨良多,严昌建更是直言,“想法多,办法太少。都想摘果子,却没人愿意栽树。 ”中国赛车运动要想跨越这短短100米的距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路怎么走?似乎已有共识,比如青少年赛车,比如卡丁车,比如增加比赛的质量和数量,比如加强与国际赛车界的合作交流,但关键还是要扎扎实实去推进。

  我们生而有幸,在一个最好的时代,中国经济、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带给中国赛车运动一个绝佳的环境和契机,然而历经七年沉淀,量变却始终难以带来质变,不能不让人感叹:机不可失。我们已经看了7年热闹,但不能再这样看七年热闹了……


分享到:

更多关于 F1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