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亚洲保时捷卡雷拉杯2011赛季启动 参赛车手破纪录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03月14日16:25  新浪体育
亚洲保时捷卡雷拉杯2011赛季于3月12日在马来西亚雪邦国际赛车场揭开序幕亚洲保时捷卡雷拉杯2011赛季于3月12日在马来西亚雪邦国际赛车场揭开序幕

  新浪体育讯 亚洲保时捷卡雷拉杯2011赛季于3月12日在马来西亚雪邦国际赛车场揭开序幕。来自世界各地的跑车好手云集马来西亚的一级方程式赛场,在试车日测试威力惊人的保时捷911 GT3 Cup跑车。今季赛事将举行十一回合比赛,其中揭幕战将于4月15至17日在上海展开,破纪录的二十九名车手将竞逐这项区内最顶尖的GT赛事桂冠。

  链接:高清-亚洲保时捷卡雷拉杯启动 车手赛车齐聚雪邦

     专访保时捷车手王建伟:熟悉新赛车 力拼好成绩

     2011亚洲保时捷卡雷拉杯 暂定参赛名单

     2011亚洲保时捷卡雷拉杯 车手资料

  今年,保时捷中国首次接替保时捷亚太,负责组办亚洲保时捷卡雷拉杯。保时捷中国首席执行总裁柏涵慕(Helmut Broeker)表示:“今年参赛车手阵容为历届之冠,2011年赛事精彩可期。参赛车手中有不少潜质优厚的年轻新秀,他们将同亚洲最顶尖跑车赛好手一较高下。我们也同样欢迎新鲜血液的加入,使得赛果值得期待。令人欣喜的是,今年共有破纪录的五支保时捷中国经销商车队参赛。到底是年青好手胜出,还是沙场老将占先,2011亚洲保时捷卡雷拉杯,实在让人期待。”

  亚洲保时捷卡雷拉杯的一大特色是赛事分两个组别,职业车手和非职业车手同场较劲,但两组积分单独计算。

  捷成车队澳门车手艾明达(RodolfoAvila)在2010赛季A组(职业车手组)名列前茅,今年卷土重来。这名24岁的车手在上赛季第三年出战跑车赛,而初次与中国保时捷经销商车队合作便获得第四名的佳绩。

  新加坡车手莫永新再次代表PorscheClub Singapore车队参赛,他去年在非职业车手组(B组)所向无敌,第二次夺得冠军。

  莫永新技术出众,今年是他第五次参赛,目标更是直指A组锦标。

  香港车手欧阳若曦及日本好手泽圭太将代表LKM Racing车队参赛,两人实力强劲,定会在赛事中掀起波澜。欧阳若曦是连续两届亚洲保时捷卡雷拉杯冠军得主,现在主力参加FIA世界房车锦标赛,泽圭太则连续两年夺得澳门GT杯锦标。欧阳若曦在上届十二回合赛事中上阵六次,获得年度第六名,今年FIA世界房车锦标赛和亚洲保时捷卡雷拉杯赛程未有冲突,他必将全力以赴,争取自己的第三个总冠军殊荣。而泽圭太在2007年与赛事锦标擦身而过,今年将再次向总冠军进发。

  卫冕冠军追星车队是另一支中国保时捷经销商车队,曾两度夺得亚洲保时捷卡雷拉杯冠军宝座。今年,车队宣布与23岁新晋车手亚里山大(Alexandre Imperatori)合作。瑞士籍车手亚里山大以中国为家,是一位出色的方程式车手,去年曾在日本三级方程式锦标赛获第五名。今年是他首次转战跑车赛,并在亚洲保时捷卡雷拉杯亮相。

  香港车手马清扬是前B组冠军,今年是他第二年参与A组赛事,他将代表 Hong Kong Racing车队上阵。

  美国车手黄拜仁(Brian Wong) 也将首次亮相亚洲保时捷卡雷拉杯,他和新车队Absolute Racing合作参战A组赛事。法国车手理查德(PaulRichard)是另一位赛事新手,他搭档再次参赛的2007年B组冠军香港车手李国法轮流上阵。理查德经验丰富,曾出战著名跑车赛事如24小时Daytona和美国利曼系列赛。

  A组车手实力超凡,活力与经验兼备,B组车手阵容也不遑多让,一众来自世界各地的非职业车手整装待发,期待在亚洲保时捷卡雷拉杯中一决雌雄。

  新加坡车手张灵康在2010年B组积分榜仅落后宿敌莫永新,今年他继续和中国保时捷经销商车队康顺车队合作。香港兄弟兵谢汉耀(Francis Tjia)及谢马赛(Marcel Chia)再次代表OpenRoad Racing车队上阵,两人去年首次参赛,表现出色,其中谢汉耀更得B组第三名。

  另外两对香港兄弟兵亦会继续参赛,申威和申庄代表Modena Motorsport车队出场,古汝诚和古汝龙则会轮流代表DAYCRAFT车队上阵。

  中华台北车手李勇德在2011赛季继续为璞园建筑车队出战亚洲保时捷卡雷拉杯。29岁的新加坡车手陈友贤再次搭档Wimobilize McElreaRacing车队上场,他在2010年得B组第七名。陈友贤每次出赛都有进步,今年他有能力问鼎冠军。布莱恩迪(Philip Briandet)是另一位来自狮城的车手,代表宣扬碳中和的Shift2Neutral车队上阵。

  OMAK车队的麦庆德和杨积奇今季再度参赛,2008年B组季军澳大利亚车手特里斯达(Paul Tresidder)今年也重返亚洲保时捷卡雷拉杯。

  中国车手王建伟是亚洲保时捷卡雷拉杯和跑车赛的另一张新面孔,其所代表的百得利车队是第四支保时捷中国经销商车队。王建伟现年25岁,来自河北,于2002年中国场地锦标赛初试啼声,并在2005年荣获亚洲宝马方程式奖学金,去年获中国尚酷杯第八名。

  中国女车手谭颖曾在2004年以嘉宾车手身份参赛,今年首次参加整季赛事,代表新成立的中国经销商车队C&D建发车队。谭颖经验丰富,曾在2008年亚洲GT系列赛得季军。

  澳洲GT赛澳门籍车手黄镜辉和香港新手马智勉医生今年首次出战这项亚洲顶尖的跑车赛,加盟Asia Racing Team。另外两位新车手包括代表新车队Nexus Racing的马来西亚车手迪施华(Henry D’Silva)和代表Woyo车队出赛的意大利车手利素(Davide Rizzo)。

  亚洲保时捷卡雷拉杯2011将于四月隆重揭幕,担任一级方程式瑞银上海大奖赛辅助赛。赛事稍后也会在一级方程式新加坡大奖赛期间上演,届时车手有机会在极具挑战性的滨海弯赛道上驰骋纵横。

  今届赛事将主力在中国进行,除了揭幕战上海站,赛事也会在珠海国际赛车场和首次在新建成的内蒙古鄂尔多斯赛车场上演。亚洲保时捷卡雷拉杯致力将世界顶级赛车运动带到中国各地,使得这一运动在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大放光芒。

  亚洲保时捷卡雷拉杯获Mobil1及Michelin 两家国际车坛知名企业全力支持。保时捷和Mobil1早于1996年展开伙伴关系,双方在研发方面紧密合作,如今每一台新制成的保时捷发动机均注入了Mobil1的高性能润滑油。Michelin是亚洲保时捷卡雷拉杯的轮胎合作伙伴,保证每位参赛车手都能得到最高水平的轮胎辅助,Michelin轮胎的稳定表现和崭新科技使许多世界级车队的成绩不断进步。Michelin和保时捷合作无间,卓越成就获得世界肯定。

  亚洲保时捷卡雷拉杯由马来西亚的亚洲赛车运动有限公司(Motorsport Asia Limited)筹办。

  保时捷911 GT3 Cup

新版保时捷911 GT3 Cup赛车新版保时捷911 GT3 Cup赛车(摄影:宋雪峰)

  新版保时捷911 GT3 Cup在2010年登场,较老款性能更强、更宽、更快,是全球最畅销的赛车。新型号首次以轻盈的公路版911 GT3 RS跑车为蓝本,车身大部份沿用公路版的设计。保时捷因比赛需要改良了赛车的空气动力效率,前扰流唇调低了15毫米,大大提高前轴的下压力。后轴的下压力也因为尾翼由1.46米加宽至1.7米而得到提升,尾翼更是效仿速度更快的911 GT3 Cup S 跑车设定,位置较以前更高。

  新车与量产型911 GT3 RS采用同一款发动机,容积由旧款的3.6公升增大至3.8公升,最高8,500转的六汽缸水平对向发动机输出达450匹马力,较以前多三十匹。

  新车的排气系统采用赛车催化转换器。发动机动力通过 ZF Sachs赛车用离合器、六速序列式变速箱及限滑差速器传送至后轴。

  车尾较公路版加宽44毫米,可容下更大的轮胎。前轴采用9.5 J x 18的轻合金三件式轮圈,后轴也同样宽阔,能采用12 J x 18合金轮圈。

  前轮及后轮的防滚架可作七个不同位置的调节,能根据赛道的特点作出更准确的设定。倾角、轮距、高度和后翼都可以根据赛例作出调整。

  关于亚洲保时捷卡雷拉杯

  亚洲保时捷卡雷拉杯在2003年首次开赛后说从未停止过。作为保时捷「单一车型」赛事成员,它迅速成为区内顶级跑车赛事,获得车迷热烈拥戴,传媒争相报导。

  赛事将刺激的赛车比赛带到区内每一个角落。车手阵容多元化,来自亚洲及欧洲各地,包括经验丰富的跑车和房车赛好手,以及充满天份而且雄心勃勃的“绅士”车手。

  关于保时捷中国

  保时捷品牌一直以日常使用终极跑车形象享誉世界。凭借“PorscheIntelligent Performance”的设计制造理念, 保时捷推出了一系列名副其实的高效、高性能新款跑车。自2001年正式运营以来,保时捷中国为中国市场带来多款经典的车型,它们代表着保时捷自1948年起一直秉承的运动精神,包括具有传奇色彩的911系列、久负盛名的Boxster和Cayman中置发动机跑车、豪华SUV翘楚Cayenne车型以及四门GT跑车Panamera。保时捷中国目前在全国范围内辖有31家保时捷中心,以确保全国车主均能体验到与保时捷品牌相称的独到个性化服务。2011年,保时捷将携2010年度销售突破一万辆的骄人业绩在中国举行10周年庆典。

  

分享到:

更多关于 保时捷 卡雷拉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