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翁鉴轩 《轿车情报》
CTCC中国房车锦标赛(简称CTCC),是中国最高级别的房车赛,其前身CCC全国场地锦标赛始于2004年。在经过7年的起起伏伏后,如今的CTCC已进入纯粹的商业化运作阶段。
眼前的2011年,对CTCC而言,将是一个变革之年。规则上推陈出新,财务上扭亏为盈,当机遇与挑战都呈现在面前时,赛事的幕后经营者会有怎样的考量呢?
夏青――CTCC中国房车锦标赛首席运营官,在新赛季开战前夕,为我们一一道来。
轿车情报:在2009年时,我曾对您进行过一次专访,记得当时一切都还在筹划之中,CTCC的赛事LOGO草案也只存在于您的电脑里。如今两年过去,您觉得CTCC最大的变化有哪些?
夏青:CTCC的一切都没有变,唯一的变化,是他比以前的任何时刻都要自信,新赛季的CTCC,你会发现很多自信的外在表现。
轿车情报:在力盛成为CTCC推广商前,这个项目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经过这两年的运营,作为CTCC的运营商方,财务的收支平衡时什么状态?在商言商,您认为在中国推广本土赛事,是一项好买卖吗?
夏青:过去的CTCC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在去年历史性地做到了收支平衡,并且这个业绩增长线斜率很高,箭头朝上,今年想掉下来很难。
但财务状况不是决定一件事情做的好不好的唯一判定,我只能说我现在做CTCC的环境比过去几年好很多了,目前中国的汽车产业可以用气势恢宏,气象万千来形容,赛车作为产业链上的一部分,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是必然的。
轿车情报:CTCC似乎遇到了参赛车队数量缩水的问题,有些老牌车队也只是选择性参赛,而没有跑满整个赛季。您认为这是什么原因?CTCC推广方有又何对策?
夏青:作为一个赛事平台,我们的工作目标就是不断提振CTCC的品牌形象,提升赛事规模,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所有参与者共同努力,持续冲刺,一部分人跟不上是很正常的,这就是优胜劣汰,我们不能因为要保护弱者而拖慢整体的发展,所幸的是,经过如此锻炼,跟上步伐的都变得更强了,后补进来的也是更有生命力了。
轿车情报:新赛季CTCC的分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两个自然吸气组、一个涡轮增压组,三个组别都没有将排量大小定死,而是分别给出了各自的区间。在制定新规则时,主办方是如何考虑的?
夏青:涡轮增压在近几年的汽车产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也是国际汽车运动的一个潮流,我们能这么迅速的与国际接轨,与产业接轨,正是CTCC自信的表现之一,给更多的机会让更多的汽车品牌能够同场竞技,让这个赛事品牌更赋含金量。
轿车情报:据悉一汽-奔腾将会携旗下的奔腾B50参加CTCC,他们也将成为继海马之后的第二个自主品牌厂商队。不过,与其他合资品牌车队相比,他们依旧显得势单力薄。您如何看待自主品牌参与赛车运动的现状?
夏青:我们的赛事在大踏步的向前发展,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才真正开始发挥作用,既然能有信心参与到赛事中,就证明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准备好了竞争,我们对于参与者将一视同仁。另外,我可以很负责的告诉你,自主品牌对于参加汽车运动的热情将在未来被持续点燃,你完全不用担心。
轿车情报:上赛季一共有10支车队参赛,今年CTCC的阵容还会有怎样的变化?
夏青:现在可以确定的是,去年参赛的6支厂商车队今年仍然会继续参赛,最后的报名情况肯定要等到开赛前才能确定,不过我相信参赛规模一定会超过去年,我听说赛事团队已经在为第一场赛事的PIT房不够分在犯愁了。
轿车情报:上赛季北京站比赛是在顺义奥林匹克水上中心举办,但今年又回归了金港赛车场,这是什么原因?CTCC是否还会举办街道赛?
夏青:去年北京顺义街道赛是非常成功的,但艰难程度也只有参与到其中的人才知道,这绝对是一场中国赛车运动的创举。要成功举办一场街道赛,需要牵涉到的环节太多太多,赛道的规划、搭建、配套设施的建设,现场安全的维护等等,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赛事的顺利举行,在无法完全保证所有环节都到位的前提下,街道赛都是无法开展的。至于重回赛车场,是因为在场地赛车这个产业链中,赛车场是重要的一环,我们不能长期脱离,是需要相互支持的。
轿车情报:CTCC今年将延续八站的规模,这样的赛程是否会造成中小车队力不从心的局面?您认为最合理的分站数是几站?
夏青:在CTCC里,我们没有财力不济的车队,只有盈利水平处于投资阶段的车队。适当的增加比赛站数,不仅仅是为了提高赛事影响力,同时也是为处于投资阶段的车队尽快找到盈利模式增加筹码。虽然今年我们仍然延续2010年全年八个分站,但是分站赛的扩张是赛事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的分站赛还会不断增加,甚至有可能将赛场搬到海外,去国外进行CTCC的分站赛。对于中小车队来讲,是要去适应这样的发展速度,并且跟上这样的发展速度,才有可能不被淘汰。
轿车情报:WTCC今年将与CTCC共同比赛一场,双方的合作方式是怎样的?您认为WTCC会为CTCC带来些什么?
夏青:WTCC和CTCC的合作一直以来都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无论是去年的表演赛也好,还是今年的赛事合作,双方都是抱着相互平等的心态进行的。
一直以来WTCC的商业运行模式给我的感触是最大的,他们的商业模式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但是,我还是要说,这里是中国,赛事的发展还是要符合中国的国情。在保证自身赛事文化的前提下,通过WTCC的引进,不仅可以学习到更多国际赛事运作的经验,同时也是一个将CTCC带到国际舞台的机会,可以说这次合作是国内赛事与国际赛事合作的一个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