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合同将到期是否续约未定 上赛道一个等待拉直的问号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03月13日09:16  南方都市报

  从2004年创办至今,F1中国大奖赛已经走过了6个年头,4月16日,它就要步入“七年之痒”的时间节点。第一个7年合约即将到期,明年的中国大奖赛是否依然存在?这是一个从创办之日起就开始萦绕于运营单位和本土车迷的问号。

  根据新赛季的赛历,今年的中国大奖赛被安排在了第3站,即4月份的第二个周末在“上”赛道进行。而是否续约的问号,则最早要等到今年的10月30日才能被拉直,上海方面与FOM(F1管理公司)之间的谈判早已开始。“只要条件具备,合同就会延续。建立纯粹的合同关系还是一种合作伙伴的关系,需要双方进一步进行沟通和达成共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赛事运营方久事公司总经理姜澜如此表示。

  甲方优势 覆盖世界的宣传平台

  如果将正在展开博弈的双方称为甲方乙方,那么手握赛事商业开发权的F1管理公司当然就是甲方了。全球直播所衍生的广告效应,无疑是他们手中的最大底牌。

  F1被称为夏季奥运会和足球世界杯之外的全球第三大体育赛事,其影响力覆盖范围遍布全球。2009赛季,在阔别了12年之后,F1的电视转播权重新回归BBC(英国广播公司)手中,观众们不仅可以通过电视收看比赛,还可以通过广播收听以及登录BBC的网站观看。

  上海市政府充分利用了体育赛事作为外宣传媒的价值,第一个借此打广告的是世博会。2008年和2009年,上海国际赛车场均开辟了一个8000多平方米的看台进行世博宣传推广,这项推广举动以很小的投入取得了巨大的媒体宣传效应。姜澜承认:“一个多小时之内几十次的曝光,投入产出之高没有任何一种媒体能够实现。”

  世博会将于今年在上海召开,这个项目功成身退之后,更有国家的某些部委瞄准了中国大奖赛的巨大平台。“F1不仅仅是赛事,也是针对全世界的优秀媒体平台,要很好地利用。前两年我们是世博会,今年就不一定以这个形式出现了,而且也不仅仅限于世博了,主题更宏大一些。”尽管姜澜拒绝透露是哪些机构借机推广,但上海市政府已委托第三方对F1价值进行综合评估已是不争的事实。据了解,这份报告按照计划应该在去年年底完成,它直接为上海的决策层进行服务。姜澜透露:“从市领导和各方面支持的决心以及要求来看,F1赛事一定是发挥了很大的社会效应的,赛事的引进一定是有价值的。持续地办这个赛事,是有可能和有必要的,这一点,我想我是能够判断的,不会有错。”如此一来,中国大奖赛正逐渐突破“体育”与“上海”的范畴。

  乙方优势 日益壮大的消费市场

  一项运转了6年的赛事对于社会经济的综合影响有多大?这需要依托一个权威的评估模型才能精确和科学地评判,但有几个数据,是姜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反复强调的。

  “2004年我们无法统计电视收视率,因为实在是微不足道。而现在中国固定收看F1的车迷人群达到了七千万到八千万,上海就有70万的车迷。另外,我们的赛场在6年中先后接纳了80多万观众,这其中铁杆车迷占到了30%左右,70%是陆续加入的。”姜澜说,“在历年每站比赛中,收视率最高的总是中国站,这就是7年努力的回报,将来的人数一定会更多。中国站对于提升F1车迷数量的作用不可小觑,我们让更多汽车运动爱好者体验到了这项顶级赛事的魅力。”

  而国内的F1消费人群也经受住了考验,2008赛季的中国大奖赛是在10月份进行,随后由于赛历的调整,2009赛季前移至4月,这意味着,短短的半年时间,中国车迷有两次机会亲临赛场。“对于大部分的车迷来说,在金融危机的特殊情况下,要在6个月的时间内两次来看F1是比较困难的,但即便在这种不利的条件下,上赛场并没有出现主看台空空如也的局面,相反在正赛当天虽然下雨,但是很多观众都冒雨观看,这让我非常感动,也更有信心将赛事继续举办下去。”姜澜说。

  在他看来,中国日益壮大的消费市场,是能够留住F1的重要因素。“中国是一个成长的大国,全世界都看好这里的前景,我们的优势就是市场的优势。”姜澜充满自信,“中国未来的发展潜力,包括汽车市场开拓,都是值得FO M垂涎三尺的地方,谁不希望提前在中国布局?F1从成熟国家向新兴国家发展,也是这个项目永葆青春的一方面。”

  正因如此,一向“贪得无厌”的F1掌门伯尼也主动向上海示好,去年周五的练习赛过后,他主动来到新闻工作间接受中国媒体的采访,“只要中国愿意,F1可以永远留在中国。”而到现在,伯尼更有了细致的让步措施,姜澜透露:“让我们都没想到的是,他竟然会自己主动提出来,愿意拿出资源来馈赠我们的大客户。”

  胜负的天枰正在渐渐向上海方面倾斜,他们看似已经掌握了续约的主动权,但事情并非这么简单,上赛场如何与FO M形成合力的关系,在地位对等的情况下达到双赢,将是双方能否继续携手的关键。姜澜表示,此前7年双方签订的合同,并非在双方利益对等的情况下达成协议的。“那时候我们想把这个项目引进来,觉得F1在全世界都很有影响力,我们引进来了可以体现我们中国的综合实力和开放的姿态。如果要续约,我们跟外方之间要谈判的东西,就是怎样把简单的生意关系变成一种合作,同心协力共同培育推动一项运动。第二轮合作的关键就在于转变买卖关系,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不要说再办7年,办70年都没有问题。”

  采写:本报记者 徐显强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2010F1巴林站专题 

更多关于 上赛道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