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布朗成功入列10全不美 新世纪F1车队数目守住底线

http://sports.sina.com.cn  2009年03月25日12:32  体坛周报
布朗成功入列10全不美新世纪F1车队数目守住底线

罗斯-布朗

  记者徐菱虹报道  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整个冬天F1车坛最令人关注的新闻莫过于本田公司的退出以及本田车队的救赎,这标志着F1车坛和全球经济一样也跨入了“严冬”。

  在之后的三个多月中,曾传出很多人有意向购买,有墨西哥、英国的买家,甚至还传说F1推广人埃克莱斯顿将亲自接手车队,最终都被证明为镜花水月。车队高层寻找资金的同时,位于英国布莱克利的工厂并没有停工,技师们仍然在为首站澳大利亚大奖赛精心备战。奔驰公司也施以援手,同意以800万美元的“白菜价”提供整个09赛季所需的20台引擎,1月14日布朗从奔驰拿到了第一台引擎原型,之后英国总部的技术人员就开始根据引擎对赛车进行改装。埃克莱斯顿幕后也做了很多努力,他曾亲自向布朗承诺,“我保证可以给你提供前四站比赛的预算,之后比赛的资金我也会帮你想办法。”

  据说在CEO弗莱接触的十二家潜在买家中,真正有意向的一家都没有,因此弗莱和布朗最终决定:自己收购车队参赛,并成功得到了来自本田公司的援助,加上其他方面的资金,车队今年的总预算约为8000万欧元,与印度力量相仿。

  从整个F1车坛横向来看,本田车队的成功救赎,只是保证了F1车队在数量上的完整,满足F1规定的20辆赛车参赛的底线,但F1车队联盟的“质量”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正每况愈下。

  很多F1专家越来越趋同的一个担心就是:本田也许并非最后一个退出F1大奖赛的车队。“大多数情况下,第一个雪球滚下就会紧跟着来场雪崩!”前F1世界冠军劳达感叹道,“其他也想退出的车队现在就可以效仿本田。”而其中最具跟风可能的当属丰田、雷诺和宝马车队。丰田公司于2002赛季进入F1大奖赛,当时只是为了与先期独立组队杀入F1车坛的宿敌本田一拼高下。雷诺公司总裁戈恩一向精打细算,赞助商ING银行本赛季只支付了60%的赞助金额,并且宣布将在今年年底退出,连带导致雷诺公司可能也会叫停F1这一烧钱买卖。宝马公司的理由同样充分,据说公司内部已定下在拿到第一个总冠军头衔后立即抽身而退的战略。

  尽管全部10支车队关注的重点并不局限于财政层面,可经济危机也可能将成为退出的唯一理由。毕竟,众多参与F1的汽车厂商危机下一方面销售额下降,另一方面车队能吸引到的赞助也逐年递减,这导致选择F1大奖赛为广告平台的汽车企业在投资F1时更加犹豫。国际汽联为了留住所有车队,正努力号召节约开支,首先是限制在赛季中的试车,以及将引擎使用寿命从两站延长到三站,此外最为烧钱的风洞项目使用也受到限制,这样一来,丰田、宝马等大车队今年至少可以节约开支1.8亿美元左右。

  面对经济的不景气,纵然有人持悲观看法,却也不乏乐观情绪,宝马公司赛车运动总监泰森就坚信,“如果我们能减少支出,那参加F1还是值得的。因为F1毕竟是个很好的宣传平台,也是技术创新的舞台。”

  新世纪守住底线

  从2000年至今的10个赛季,F1车队数目在缓慢减少。这并非准入制度的大幅提升、F1精兵简政的政策施行,而是经营不善和金融危机双重影响下的结果。F1在新世纪的亮相时有11支车队参加,法拉利拿下了当年冠军。而随后的2年中车队总数并没有明显变化,只是在2002年雷诺和丰田独立参赛,取代了普罗斯特和贝纳通车队。2003赛季,自1978年就参赛的飞箭车队被亮起红灯,结束了F1的旅程,当年F1车队数降为10支。直到2006年车队数量未变,期间除了雷诺将法拉利赶下神坛外,饮料业巨头红牛公司在2004年11月买下了美洲虎车队征战新赛季的新闻也震撼了赛场内外。2006年F1车队变化最大,宝马、本田独立参赛,红牛老板马特希茨购买了米纳尔迪车队、组建红牛二队,乔丹车队被俄罗斯富商施耐德收购、更名为米德兰,新人超级亚久里高调加盟等多个话题令当年的F1异常热闹,22部赛车的轰鸣声响彻赛道。2007赛季世爵车队顶替米德兰出战,迈凯轮当年因间谍案遭重罚取消成绩。2008年印度富商马尔雅借世爵之壳组建了印度力量车队,可由于超级亚久里半途退出,当年仅有10支车队完成比赛。2009赛季开始前本田公司宣布终止F1活动,车队经理布朗挺身而出组建了布朗GP车队,保住众多员工饭碗的同时也避免了F1落入新赛季9支车队发车的尴尬。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2009年F1澳大利亚大奖赛专题 

更多关于 布朗 的新闻

    ·谭东女儿的自述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