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记者赵威发自内乌肯
前一天是风,第二天是雨;前一天是高温,第二天就是寒冷。在每一个昼夜的更替之间,我们的生物钟都摇摆着,难以找到平衡。
阿根廷人那样安逸和平静地生活在营地的铁丝网之外,在白色的帐篷中间,在蔚蓝的天空中飘扬的达喀尔的旗帜下面,一群群蓬头垢面的人匆匆忙忙地奔波着,从直升飞机向下看,就像一群勤劳的蚂蚁。如果是蚂蚁的话,肯定无法承受如此艰辛的迁徙,在连续四天的旅途中,包括组委会工作人员、车手、记者和随行人员在内,就算一个夜晚可以睡上几个小时,也几乎是一个天大的奢侈!
1月6日早上,我们乘坐大巴从亚科巴奇赶到了内乌肯,一路上的主题曲就是颠簸。如果不知道经过的路面是何等起伏不平,简直要产生投诉奔驰大巴减震系统是否失灵的冲动。从晚上11点上车之后,很多人就瞪着无神的眼睛,在车内微弱的灯光里,呆滞地遥望着车窗外的漆黑。风,不停的风,吹打着双层客车庞大的车身,蜷缩在车内的我们有了一种坐进摇篮的感觉。我们像婴儿一样入睡了,准确地说,是在大巴到达终点的时候入睡了!这时候,车子终于不再颠簸了。直到司机粗声粗气的嗓门喊醒了每个人,真想再睡上一个小时才好!遗憾的是,司机要清理车辆了,这是他的工作。我们同样不能滞留,一大堆的稿子等着去写,等着去发!
这已是连续第二天的大巴之夜了。1月4日晚,同样的大巴,那一夜我们不是在颠簸中度过,而是在漫天灰尘中度过的。从马德林港到亚科巴奇,我们都用围巾或者衣服捂紧了鼻子和脸,每个人都只露出两只眼睛,与非洲撒哈拉沙漠中当地人的装扮别无二致。13个小时之后,众人下车的时候彼此都难以分辨了,认不出对方倒没什么,麻烦是在拿行李的时候,因为每件行李都变成了同样的土灰色!
白天在营地里奔波,晚上在路上奔波,这倒是时间和空间上100%的开发。辛苦固然不用说,但这样的陆地前行,起码减少乘坐飞机时从营地到机场的一个小时时间,更重要的是,减少了每一次背着行李从一个地方跑到另一个地方的体能消耗。因此,这种组织上的权宜之计,反而成了媒体和随行人员最喜欢的一个交通方式。
达喀尔拉力赛绝非一次平常的旅行,如果想寻找舒适,那么肯定找错了地方。就算是在透过窗口常常可以看见海豚出没的著名海滨旅游胜地马德林港,组织方居然选择在一个尘土弥漫的沙丘背后建立临时营地。这是阿根廷大西洋沿岸类似于法国尼斯一样的漂亮城市,海边一排排设计别致的别墅,显示着这里的富裕和文明程度。经过这座城市美丽的滨海大道时,你根本无法想象,接下去的一整晚你都要笼罩在尘土当中,要在一个被手机网络所遗忘的角落里熬到天亮。
与世隔绝的感觉,是达喀尔拉力赛所要寻找的一种感觉,在这种与世隔绝的地方寻求与我们本来的世界的联系,也就成了我们所有随行人员的使命。是的,达喀尔就是这样一场游戏,就像在森林里找路,就像在沙漠中找水。在找到之前,我们这个驮队当中所有人承受的都是折磨。车手的折磨就不必说了,在平原50摄氏度的高温和山地不足10摄氏度低温的寒暑交替之间,在风雨交加尘土飞扬的赛道上常常是昼夜不息地连续奔波。就算是我们媒体记者,也要不得不用挣扎的姿态完成每一天的采访。所有人,就像是在大洋中间被扔下水,必须找到自己的救生圈。
幸好,在淅淅沥沥的雨水之后的上午,还能看到湛蓝的天空,还有天上懒洋洋的白云,让我们体会到片刻悠闲的幸福。幸好,在冷水浴之后的夜里,哆哆嗦嗦地回到帐篷之后,躺在白天的雨水还在沉淀的草地上,可以看到触手可及的星斗。抛开在车手眼中映射出的艰辛和兴奋,这样平常的场景,已足以让我们感受到作为达喀尔一员的快乐。
就像你的爱人把抱怨当作爱你的方式一样,当我在诉说着旅程中种种艰辛的时候,其实,我正沉浸在幸福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