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报》徐茜:思考赛车圈(之四)——我们自己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4月12日14:27  新浪体育

  到2006年底,我们的《汽车导报-中国赛车杂志》独立成刊正好一周岁,把杂志一字排开看看,漂亮的封面背后却透着无奈—作为《汽车导报》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不管它做了多少事情,甚至对中国汽车运动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一年下来,没有赚钱,当然也没有赔什么。

  这怎么说也不是个值得高兴的事情。因为,它毕竟不是一本有专项经费养着的机关刊物,不用考虑经济效益,相反,它是《汽车导报》事业的一部分,找到最佳盈利模式始终是其立身之本。

  但是,分析它为什么不能赢利以及思考如何才能改善,甚至要自问一声:到底还要不要办下去?我想,因《中国赛车杂志》的所作所为在中国汽车运动传媒中有关相当的代表性,所以,干脆把想法写出来,大家共享。

  首先,分析我们的编辑思想(产品定位)。众所周知,我们一直在做的是一本普及性的汽车运动刊物,这里存有一份立志于推动中国汽车运动发展的朴素而美好的愿望。为了实现可读性,主编李晔带领的团队从年初就开创了用娱乐化手段馐专业资讯的先例,内容包古今中外赛车界万象,形式力求感性生动,可谓用心良苦。同时,《汽车导报》培养了多位中国最优秀的赛车记者也是业内不争的事实。

  其次,分析我们的市场运作。每个月杂志随主刊发行渠道走向全国各大主流城市,客户经理们念念不忘在主刊和改装的熟客里积极开拓。

  但结果是:收效不尽理想。一年下来,在圈子里,我们的努力和付出确实获得大家越来越多的支持、赞誉和尊重,但出了圈子,显然没有受到预期的热捧。这确实让人沮丧!

  当然也可以说,中国汽车运动前赴后继好几代了,从来没进入过真正的美好时光,大家还不是都在坚持?中国汽车运动发展20多年汽车传媒始终如影相随,其中不乏和赛车手一样传奇的“人物”,如:张千里、于明、黎明京、周纯、周萌等,这些当年亲历过港京拉力赛、巴黎-莫斯科-北京拉力赛的、着了魔一样的家伙们,每个人都堪称非常全面的赛车专家,他们在赛事某些领域的报道与国际同行相比丝毫不会逊色,但他们的付出却从来也没有令他们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媒体在公众的心目中大红大紫过。

  所以,坚持不是硬道理,精神可嘉不能代替理性的考量,我们需要反思和改变。

  当中国汽车社会刚刚起步,人们刚刚看了几场F1和知道了飘移,玩赛车游戏长大的孩子们还在读高中,以及与赛车相关的社会资源(赛车培训学校、赛车场、赛车改装、赛车相关服务机构等)还普遍缺乏,也就是说,赛车还只是少数人玩的超级游戏。与此相应,利益驱动的绝不会为理想而献身(银子)。

  媒体,和汽车运动本身一样,需要面对与理想有相当距离的现实,实现逾越,唯有仰仗天时、地利、人和方方面面的因素共同跨出一大步,而不仅仅是我们从传播角度迈出的“专业的、娱乐化的资讯”这一小步。所幸,中国汽车运动和中国汽车市场一样要成为全世界最后最大的蛋糕已然是大势所趋,“月亮的脸悄悄地在改变”,意味着我们的任何努力将不会是徒劳。

  《中国赛车杂志》注定在中国汽车运动传媒史上要扮演上启下的角色,所以,一年来,我们在“做”的同时一直没有停止过“想”,此时此刻,一份全新定位和全方位操作模式的2007年《中国赛车杂志》工作大纲已经三易其稿,新的一年中,我们还会在既有积累的基础上踏踏实实地和大家一起走过,敬请关注!(徐茜)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1,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