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澳洲站技术:F2007新冷却方案 3车队侧导流对比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4月02日00:16  新浪体育
新浪体育讯 
F1澳洲站技术:F2007新冷却方案3车队侧导流对比

  本期看点(澳大利亚站)

  新赛季的开幕,意味着F1新一轮的技术竞赛又开始了。今年,我们将像上赛季一样,在每站比赛结束之后,为车迷奉上最严谨的技术分析;以帮助大家了解各支车队最新的技术动态,特别是赛车的具体发展情况。

  本期技术的核心看点是:法拉利为了冷却赛车的液压系统,在气箱中专门分了一个气道出来,这样的设计,在F1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另外在本期技术中我们还将看到,三支核心车队:法拉利、迈凯轮和雷诺的赛车,在最难控制的气流区域——前轮与侧箱之间的过渡区的最新发展情况。而关于吵得沸沸扬扬的变形底板问题,由于我们在之前已做过深入的技术报道,在这里就不再赘述。

  一,法拉利F2007液压冷却气道和鼻锥小翼

F1澳洲站技术:F2007新冷却方案3车队侧导流对比

  在新车F2007上,法拉利新增了一个独立的气道,专门用于冷却赛车的液压系统。如主图圈中所示:F2007的气箱被切为两部分,上面的入口(绿色数字1标注),用于向变速箱和液压系统的小型散热器输送冷却空气。下面的主管道(绿色数字2标注),则用于给引擎提供新鲜空气。

  技术分析:如上所述,新开的气道是专门用于冷却液压油。它的管道布置沿着气箱背脊,一直到背鳍与车身交汇处,最终流经小型散热器的气流,将通过背鳍与车身交汇处的开口排出(见主图黑色箭头所指的位置)。

  由于这样是借用车身上方的气流,侧箱用于冷却引擎油冷和水冷系统的气流保持不变,因此对引擎的性能表现不会造成任何影响。但是,F1技术分析专家加里-安德森(Gary Anderson)认为,从法拉利开设这个冷却气道来判断,可能是因为F2007在侧箱冷却上受到了限制,现有的设计已经无法再进一步提高气流交换量。

  除了这个独特的冷却气道之外,F2007在墨尔本另两项值得关注的变化是:在鼻锥靠近驾驶舱的两侧,各增加了一个气流分割片;侧箱导流板靠近末端的位置,塑造出了极其复杂弯曲表面。至于前者,它的主要作用是创造涡流,以对进入侧箱和流向底板的气流起到加速作用。

  二,迈凯轮MP4-22鼻锥

F1澳洲站技术:F2007新冷却方案3车队侧导流对比

  迈凯轮在墨尔本拥有两套可选择的鼻锥的设计。当车队准备装箱前往澳大利亚时,较短的一种(下图)还没有通过撞击测试;所以较长的一种(上)已通过撞击测试的鼻锥,被带往墨尔本作为备份。在周五练习的时候,较短的一种鼻锥顺利的通过了撞击测试,最终,较短的这套被迈凯轮在整个周末采用。

  三,迈凯轮MP4-22侧箱导流板

F1澳洲站技术:F2007新冷却方案3车队侧导流对比

  迈凯轮新车MP4-22使用的侧箱导流板,拥有更加复杂的弯曲外形,以及一个新增的小尺寸垂直翼(箭头1)。与此同时,翼片的末端(箭头2)也和前任车型不同。

  技术分析:随着一站接一站的比赛,我们将看到迈凯轮侧箱导流板的位置会不断的发展。这样细小的改进能实现气流的优化,同时也能对提到车身整体的空气动力学效率起到一定的帮助。要保持紧跟对手的步伐,这样的改进是必要的,因为处于后面的车队不仅会不断追赶,还会选择在某个阶段引入大幅升级的套件,比如银石通常是各队升级版战车的首演地。总之,F1赛车空气动力学的发展是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步一步不断前进。

  四,宝马-索伯F1.07鼻锥水平翼片

F1澳洲站技术:F2007新冷却方案3车队侧导流对比

  墨尔本站,宝马在新车F1.07的前悬挂上下叉臂之间,安装了一对水平翼片。

  技术分析:类似结构的翼片,本田曾经使用过。它的作用主要是整理来自前翼后缘的气流,将其重新排列,以允许赛车底板更好的利用这部分气流,这最终也将起到增加总体下压力的作用。

  五,雷诺R27侧箱导流板与后视镜

F1澳洲站技术:F2007新冷却方案3车队侧导流对比

  雷诺在墨尔本有两项改进值得关注,一个是在侧箱导流板的末端,安装了双层三角片(箭头1),另一处是为了防止后视镜的震动,新增加了一根斜拉支臂用于强化结构。

  技术分析:雷诺在侧箱导流板末端安装的双层三角片,也被称为UPPER FIN,法拉利曾在去年使用过类似的设计。 它的作用主要是改变来自低位置鱼翅尾缘的气流,并同时帮助增加赛车的整体下压力。另外,它也扮演着车体群边的角色,帮助密封底板的边缘。

  关于在后视镜上增加一根斜拉支臂,是被迫作出的改进。因为车手抱怨后视镜在比赛中受气流的冲击震动厉害,严重影响了后方视野,所以需要加固。

  新浪独家稿件 严禁媒体转载

  (行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