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报》徐茜:思考赛车圈(之二)——观众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3月28日18:17  新浪体育

  全国内汽车运动如果从港京拉力赛算起,已经20多年,比被国家认定为幼稚产业的中国汽车业真正的起步要早,但是,汽车进入中国家庭已经好多年了,而中国汽车运动还是离普通百姓很遥远。

  大家知道,市场是由需求启动的,只要供给和需求对等,这个买卖就成了!难道中国人不需要汽车运动?这就要从汽车运动到底卖什么说起。

  这似乎很简单,随便掰着指头就能数出一大堆:车身位置、车手赛服位置、赛道位置、赛事总冠名、门票等等。但是,问题可能就出在这里,这些让大多数中国人包括企业听起来感觉很陌生的概念说到底都是汽车运动要“卖”的形式,至于汽车运动要“卖”的内容则往往被形式“包装”得不知所云了。

  那么内容又是什么?真正了解

赛车的人都知道,那就是人内心最深处的激情。

  于是,话又说回来:

  中国人有没有激情?

  现在的中国人是不是需要激情?

  现在的中国人的激情需要用什么方式表达?

  第一个问题似乎不用回答,中华民族虽然崇尚含蓄的文化,但古往今来的历史篇章里处处闪耀着激情的光芒。

  第二个问题涉及特定历史阶段社会大环境的导向,而今日的中国,是世界上最有活力的地方,事实上,姚明、刘翔、超女等也无不是作为激情的符号被大众认可,连世界杯足球这么个中国根本没戏的事儿都能火得死去活来。那么赛车,只要让大家从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中明白这到底怎么回事,需求肯定是毋庸置疑的。

  第三个问题也是经常被质疑的,也许赛车根本不适合中国国情?就此分析赛车体现激情的元素:赛车造型、车手装备、车手驾驶技术、赛车科技、特别的赛道等,似乎没有能让中国人特别反胃的东西。而

麦当劳这类严重违背中国人千年饮食习惯的餐厅都能成功,只能说明赛车牌激情的推广没有做好。尽管汽车进入中国人家庭也就是近十年来的事,而改革开放多年的中国已经带入世界主流社会,心态眼界经济实力都为赛车激情的接纳提供了无限可能性。

  那么,观众到底在哪里?观众其实一直在我们身边;观众为什么不来跟我们一起玩赛车?这是我们赛车圈自己市场动作能力还有待提高的问题,谁也怪不着。

  (撰文:徐茜)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0,600,0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