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新鲜感后变得不再有热情 F1上海站二年级综合征总结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0月18日16:06 华商网-新文化报

  16日,2005F1最后一站比赛上海站比赛在一片混乱中落幕。阿隆索夺冠,雷诺车队获双冠王。法拉利车王舒马赫退出比赛。然而,F1赛车在中国却患上了“二年级综合征”,所谓“二年级综合征”是说人们对F1过了新鲜感后变得不再有热情。今年是F1进入中国的第二年,他们也在遭遇“二年级综合征”。至于“二年级综合征”都有什么发病“症状”,“发病”原因究竟是什么,该开个什么“药方”,如果有兴趣请您随着我的文字,咱们一起来看看。

  10月15日,“上”赛场总经理郁知非一脸笑容地出现在了F1车手签名会的现场。然而脸上的笑容不能掩盖他内心的忧虑,排位赛稀稀拉拉的上座率不得不让这位“上”赛场的大管家担心,那份与F1签订的为期7加2的合同是不是来得太早?因为自去年F1在上海度过狂热的“处女秀”之后,今年F1在中国还是“降温”了。

  症状一 媒体“外热里冷”

  作为世界上最昂贵的一项运动,F1在欧洲和美洲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然而已经经历过一次F1高潮的中国媒体,这一次却似乎并没有投入太大的热情。

  据“上”赛场方面的统计,此次来上海报道F1的国内媒体记者大约只有150人,而除去上海本地的记者和与F1方面签下合同的

中央电视台外,其他媒体的报道人数不会超过50人。与之形成强大反差的是,境外媒体此次大约有近500人报名。

  病因

十运会影响F1

  中国媒体对F1的冷漠实际上也是有原因的。一方面四年一届的全运会正在南京举行,绝大多数的体育记者都在南京奋战;另一方面,语言和采访上的困难也是让一些媒体对F1望而却步的因素。

  症状二 抱怨不少

  尽管“上”赛场为了第二次F1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尽管郁知非深知宁可让自己人骂不能让车迷骂,但是这并没有让所有人都满意。本次F1上海站令记者感触最深的要算对赛事组织者的抱怨声了。首先是来自车迷对票价的抱怨。票价的抬高似乎超出了车迷的承受范围。其次是交通方面的抱怨。最后是F1的授权商品销售。一件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T恤最便宜的也要300元左右。最为可气的是赛场外的商铺出售的F1标志产品中甚至出现了假货。记者给同事们购买了价值500元钱的火机,但很多都打不出火来。

  病因 组织不力

  F1的收官战,票价比去年平均提高了6%,票价提高之后车迷已经开始抱怨。八万人体育场是球迷坐大巴的集中地点,周围围着不少黄牛(票贩子),问起今年的生意,一位黄牛苦叹道:“今年不能跟去年比啊,今年我们收倒是收了一堆票,但就是没人来买啊!”由于“上”赛场远离市区,这给很多车迷和记者的交通都带来了不便。组织上的不得力使得F1上海站显得比较混乱,这也显示出组织方对组织这样大型赛事经验的缺乏。

  开方 F1需要中国印记

  13日的F1峰会上,郁知非在众多老记和赞助商老板的面前说了一句真心话:“没有中国车手或者车队的参加,F1在中国的前景难以预料!”实事求是地讲,郁知非的话说得恰是时机。在一个汽车工业并不是十分发达的国度,举办F1赛事的确是一场赌博。而这场赌博到底最终能不能赢绝对是个问题。

  此外,中国车迷的消费能力也是制约F1在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看着“上”赛场外的车队纪念品专卖店里的商标,几乎每个中国人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他们凭什么卖这么贵?”中国车迷的消费能力显然还达不到F1车队的胃口,如果这样的情况近期得不到改变,F1在中国的确会迎来一场危机。本报特派上海记者 陈涛

  幕后雷

  诺将获得千万美元奖金

  舒马赫的车号将变为6号

  本报综合消息 前天,2005赛季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的车队总冠军终于在上海F1赛道决出,但幕后的许多车迷可能并不知道。在奖金方面,获得年度冠军的车队大约能获得1500万美元的奖金,第二名为1200万美元,季军约900万美元左右。赢得F1年度冠军的车队,除了可以得到最高的奖金外,还将参与F1电视转播权收益的分红。在当前的《协和协议》下,10支车队能分得的总收入占电视转播收入的23%。

  另外,国际汽联的运动规则规定,车队年度排名将决定下赛季车队在维修站的位置,夺得今年冠军的车队,下赛季将被安排在维修站入站后的第一个车间,这对于车队是另外一个奖励。冠军阿隆索的

赛车编号改为1号,而多年霸占这一编号的车王舒马赫将变为6号。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720,000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