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美国美人拯救美式传奇-印地500和达尼卡-帕特里克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7月05日09:45 全体育
美国美人拯救美式传奇-印地500和达尼卡-帕特里克

查看全部体育图片 循环图片

  “地球上最壮观的赛事”是否迎来了它需要的圣女贞德?

  5月23日上午,纽约,时代广场。中心位置被活动栏杆围了起来,里面摆出了33部赛车,33名“武装到牙齿”的车手整齐地排列着,站在队伍最前面的则是前国务卿科林-鲍威尔,他凝神注视着自己面前的一尊巨大的奖杯。

  虽然隔离区之外簇拥了200多名媒体记者,但围观群众却是寥寥无几。见惯了大场面的纽约客本来就脚步匆匆,很多人上来一瞧,“哦,不是《星战前传三》啊?!”转身就走。留下来的人里当然也有一些特地赶来的懂行人,这些“死忠”分子热心地向周围看热闹的外国游客解释:“这不是F1,这是我们美国的印第赛车。印地500,知道不?‘地球上最壮观的汽车赛事’,29日就要举行了。”“哦,是吗?”几个从爱尔兰来的游客心里嘀咕着:老美就爱吹牛皮,这么有名我怎么没听说过,纳斯卡倒是知道。对了,场子中间那穿着赛车服的小妞倒是长的不错,西北航空公司的机上杂志好像就是用她做的封面,叫什么来着……

  “砖场”里的伟大赛事

  前面那位老美并没有吹牛。在国际赛车界,如果说,一级方程式摩纳哥大奖赛最富戏剧性,法国的勒芒24小时不间断拉力赛最考验耐力,那么,构成这汽车赛事“神圣三位一体”的第三位——印地500大赛则将前二者的优点兼而有之。

  “印地500”的全称应该是“印第安纳波利斯500”。这个词组代表的意思是:在印第安纳波利斯赛道上举行的总里程为500英里的开轮式赛车大赛。“开轮”是指类似F1的车轴和悬挂系统“晾”在外面的赛车,与纳斯卡和拉丁赛所用的房车外观的赛车相区别。椭圆形的印第安纳波利斯赛道全长为2.5英里,因此车手们恰好要开200圈。

  首届“印地500”于1911年5月30日举行,8万名观众在支付一美元的门票后涌入赛场,出生于宾夕法尼亚洲的美国车手雷·哈朗借助放在汽车仪表板上的一面小镜子获得了比赛的胜利,这也是汽车后视镜的雏形。因为当天正好是美国阵亡将士纪念日(每年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从此,在以后每年阵亡将士纪念日所在的那个星期的周末比赛就成为了惯例。

  作为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最堂皇的赛车赛事,仅有两次世界大战短暂打断过“印地500”的前进步伐,至今年已经是第89届,并且由这项赛事衍生出了一种赛车类型(印地赛车)和一项赛事(印地赛车系列,IRL)。更令人吃惊的是,不管经济景气如何,每次印地500大赛时容量高达30万人的印第安纳波利斯赛道总是挤得满满当当,的确可以自我标榜为“地球上最壮观的赛事”。

  为什么会吸引这么多人呢?这和老美追求直率和热闹的心理传统有关。与通过发夹弯等模拟城市街道障碍的F1不同,美国人玩赛车更喜欢追求速度和耐力的极致,所以无论印地还是纳斯卡都采用椭圆赛道,通过近乎直线的大大弯道和半公里长的直道来让实力相当的赛车悉数搏杀。阿拉勒-拉特曼车队的工程师托德·伯兰德就曾讲过:“没有人会在这个赛场上大力刹车,我只听说过人们在短距离的环形赛道上踩刹车,但绝不是在这里。”拥有两段长达1000米直道的印第安纳波利斯赛道可以让车手将油门一踩到底,同时F1所禁止的“光胎”也能帮助你尽情享受急速运动的刺激与乐趣。

  2003年,印地赛新星托尼·雷恩失事命殒赛场后,印地赛事的管理层曾下令将引擎的动力减少到3升,并且对底盘的空气动力学要求也做出了变更,这些变化使得2004年印第500的资格赛较上年速度缩减了16公里,稳坐杆位的巴迪·赖斯创造的资格赛成绩“只有”349公里——可作为对比的是,费斯切拉在今年F1墨尔本站夺冠时的平均时速不过214公里。

  与此同时,跟NBA等美式赛事的思路一样,印地赛比较讲究“公平”,这跟F1和欧洲足球的赛制思路又相映成趣。印地赛的车队必须从指定供应商那里获得标准底盘和引擎配件,同时允许共享技术成果,并且限制试车时间,这些举措都大大降低了成本,因此印地赛场上的赛车近乎F1赛车一倍。

  赛车多,速度快,车的实力又相近,这些因素叠加的结果就是印地赛的竞争激烈、热闹好看。关于这一点可以通过印第500的计时系统略窥一斑。由瑞士豪雅表提供的计时器可以精确到1/100秒,这在赛车界是绝无仅有的,但在印地赛中却是十分必要的——2002年印地赛芝加哥站的冠亚军之间就只相差了2/100秒!

  管理问题导致赛事褪色

  既然印地500如此久负盛名(至少在美国),可前面为什么又会出现在时代广场的冷清一幕呢?跟中国的足球联赛一样,这都是由于主管者的贪婪与混乱造成的。

  从诞生至今,印地500的主管方已经四度易手。最初,它是在美国汽车协会(AAA)的赞助下组织比赛的,1956年,美国汽车俱乐部(USAC)成为了全美赛车运动的仲裁机构,印地500也顺理成章地归其管辖。70 年代,由于对奖金支配和规则修订不满,车队老板们联合起来成立了“冠军车队”组织(Championship Auto Racing Teams,简称CART,“卡特”),并于1978年组织了印地赛车世界系列赛(习惯称为“卡特赛”)。不过,当时印地500大赛依旧站在USAC一边,直到1983年,USAC和CART达成协议,印地500才成为卡特赛的一站。

  尽管USAC和CART之间依旧经常就技术规章而争吵,但印地500依然是整个卡特赛里最耀眼的一站,其利润也是最为丰盛。但是到了1994年,麻烦又来了,位高权重的印第安纳波利斯赛道老板托尼·乔治宣布印地500将退出卡特系列赛,以之为中心单独成立一项全新的系列赛事,称为印地赛车联盟(IRL,简称印地赛),作为对应,CART则从此把卡特赛正式更名为冠军系列车赛(不过习惯上依然称为卡特赛)。

  乔治的理由类似曼联要求脱离英超自己组织赛事。他认为在CART之下,本应是卡特赛旗舰的印地500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而且卡特赛中有雄厚财政支持的国外选手逐年增长,美国本土职业车手越来越少,椭圆赛道赛事也有减少的趋势,这些美国元素的丧失都导致了纳斯卡(美国房车系列赛)的后来居上。他因此强调印地赛将恢复这些美国特色。

  1996年是第一个赛季,IRL几乎没有吸引到什么大牌车手和大牌车队。但乔治没有放弃同CART的斗争。2000年,在他的拉拢下,卡特赛大车队嘉纳西率领1996年卡特冠军吉米·瓦塞尔和1999年卡特冠军蒙托亚返回印地500,最终蒙托亚以王者姿态赢得了胜利。一年后,卡特赛中最著名的潘世奇车队也回归了印地赛场并取得胜利。2003年,引擎供应商本田和丰田也脱离卡特赛加入了IRL。但是仅仅并不能改变IRL和CART之间的均势,双方分裂对峙的结果就是在这近十年中,纳斯卡以火箭式速度进一步坐大,而传统的开轮式赛车却一步步没落。

  尽管印地500依然爆满,依然是北美开轮式赛车“王冠上的明珠”,但是,它已经不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比赛,也不再是美国本土最伟大的赛事,事实上,它甚至都不能再算是“砖场”的绝对主角——每年夏天在这里举行的纳斯卡“Allstate400”大赛票价更贵但同样爆满。在对广告商影响巨大的电视收视率方面,纳斯卡更是将印地和卡特远远抛在身后。

  在过去,印地500也曾经吸引到巅峰时期的格拉汉姆·希尔、吉米·克拉克等F1巨星参赛,现在呢?看看过去几年里IRL的车手名单吧:如果是海外车手,那要么是即将登陆F1的(扎纳蒂、蒙托亚、达马塔),要么是在F1里快混不下去的(费蒂帕迪、曼塞尔、达马塔……对,他呆了一年又回来了)。而美国车手呢,真正有天赋的都去纳斯卡了,尽管像杰夫·戈登、托尼·斯图尔特等大牌本来都是以开轮式赛车开始自己职业生涯的。

  花木兰来了

  谁能打救江河日下的印地500?前面提到的那个“小妞”或许是答案。

  达尼卡·帕特里克并不是在印地赛道上驰骋的第一位女车手,珍妮特·格思里在1977年打破了这项赛事的男女界限并且在后一年的比赛中进入了前十名,随后还出现了李恩·圣·詹姆斯和莎拉·费希尔这两位女车手。但是, 达尼卡的横空出世依然如同瑞典女高球手安妮卡·索伦斯坦一般,给业界和媒体带来了一次强烈的冲击波。

  作为一名第一次参加印地500的车手,在29日的正式比赛中,达尼卡创造了这么几项印地赛女车手纪录:最好的发车位置(第4名);第一次在比赛中一度足足领先其他车手一圈(可惜因为经验不足她没能将这种优势保持下去);最好的最终成绩(第4名,离登上领奖台只差一步了)。光是这些成绩就足以说明她绝非库尔尼科娃式的花瓶了——当然,她的确也很美,2003年就上过《FHM》封面。

  “香车美女”、“有女同车”,这本身就足以让人想入非非了。而且还有两点因素注定了达尼卡的受关注度:A, 她是真正的“American Beauty(美国美人)”,尽管强调本地化,但在今年印地500的33位参赛者中,美国车手其实只有14位,而最后的冠军则是在自己国内都毫无名气的英国车手丹·维尔顿;B,她有一个在娱乐界吃得开的老板。著名谈话节目主持人大卫·拉特曼拥有她所在车队的一半股份,这无疑为她扩大影响力打开了方便之门——比赛结束后,冠军维尔顿只得到了一个谈话节目的邀请,而达尼卡却是四个!

  如此地风光,对于印地500而言当然不是坏事。去年的平均收视率是4.1,今年达到了6.7,是IRL从CART中独立出来的最高点。当达尼卡一度领先的时候,收视率甚至达到了8.9——傻子才不把达尼卡当“宝贝”!

  tips: “砖场”:印第安纳波利斯赛道坐落于距印第安纳州首府西北方8公里外的一片平原上,是世界上现在还在运营中的第二古老的赛道(第一为密尔沃基赛道)。赛道完工于1909年春天,拥有可容纳30万观众的巨大看台,是美国容量最大的体育设施。赛道最早由320万块红砖铺成,因此“砖场”之名不胫而走,1961年,赛道改铺为柏油路面,但特地在终点线附近保留了一条砖道,历届冠军和冠军车队成员赛后都会去亲吻这条代表着“砖场”传奇历史的小砖道,这已经形成了传统。

  tips: “博格华纳杯”:若真是达尼卡·帕特里克获得了冠军,那么人们将会看到一副略显滑稽的场面:每年比赛结束,冠军奖杯“博格华纳杯”都会被摆在赛道上供冠军赛车和车手拍照,而高164厘米,重68.4公斤的博格华纳杯对于身高只有1.58米、体重只有45.3公斤的达尼卡来说似乎大了些。1935年,赞助商博格华纳汽车公司花费一万美金委托设计师罗伯特·J·希尔和高汉姆银器公司制造了这座巨大的奖杯,历届冠军的小头像围绕在底座周围并逐年增加,杯的上面是一个挥舞着方格旗的男性形象——不过,“他”是裸体的,这是整个奖杯唯一让人非议过的地方。

  tips:“牛奶浴”:跟其他赛车赛后喷洒香槟不同,印地500的冠军得到是一罐传统圆口玻璃瓶包装的牛奶。这一特色起源于1936年,当时一间牛奶公司成为了印地500的主赞助商,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他们要求胜利者在赛后立刻当众喝下一罐牛奶。不曾想,当年的那个商业计谋如今却成为了那些第一次观看这项大赛的人们留下的最为深刻的印象。

  蒙托亚谈印地500与F1的区别

  迈凯轮车手蒙托亚曾于2000年赢得印地500的冠军,同年他进入了F1,并在蒙扎赛道获得了职业生涯中第一个分站赛桂冠。

  首先,驾驶F1赛车进行比赛和在印地500比赛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最明显的区别就是,F1是系列赛,一年中得有八个月要驰骋在赛场上,而印第500则是单日赛。你可以把它们都看作是耐力赛:印第500的总长至少是F1的两倍,但F1每年却有19站。

  其次,在F1赛场上,你既必须在封闭的、蜿蜒的蒙特卡罗街道进行比赛,也必须适应大角度的、光滑的印第安纳波利斯赛道,这些赛道都是不规则的,这就意味着你得不停地去适应新的状况,并且采用不同的驾驶风格,与你的工程师一同为赛车的调配而努力。而在椭圆形的印地赛道里,需要的就是另外一种驾驶风格了,你必须全速前进:当你以322公里/小时的速度奔驰在赛道上时,方向的改变相当细微,而且也不用大脚刹车或者加速。

  最后一点,F1和印地的赛车也有很大不同。F1 比印地赛车包含了更多先进的科技。驾驶F1赛车更加有乐趣,你必须与你的车队在赛车的调校方面花更多的心思。但印地500的声望也是令人向往的,能够赢得印地500,是自己永远值得回味的记忆。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