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感到很快乐。”回到博卡后,里克尔梅对记者如是说。于是阿根廷上下老老少少都在等着里克尔梅重返国家队。然而对瑞士一战,阿根廷新的中前场新组合却大显神威。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赛前人们争论的焦点更多的集中在巴塞罗那小将梅西应该出现在什么位置上。梅西的“锋腰之争”闹得沸沸扬扬。而事实证明,以梅西为核心的阿根廷新前场确实值得人们关注。
阿根廷在中场安放了三名防守型后腰,路易斯冈萨雷斯、加戈和坎比亚索。他们在梅西身后建构了一条牢不可破的屏障,为阿根廷的进攻获得了最初的保证。而他们三人又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后腰,坎比亚索和路易斯加西亚频繁前插并且活动范围极广。特别是坎比亚索,本来就跑动范围很大的他在这个阵型中充分的发挥了自己在防守和进攻上的双重威力。而加戈更多的起到了调度的作用,使皮球更简单安全的通过中场直接给对方后防线造成威胁。
前场三人中看似跑位飘忽的梅西毫无疑问已经成为了进攻的核心。当他在中路回扯拿球的时候特维斯游弋到右边路,后者的速度和强壮的身体让对方一筹莫展,而且给前插的路易斯加西亚和萨内蒂留出了足够大的空间。另外,梅西更多的扯动到右边,回到他在巴塞罗那时熟悉的位置。这个时候,特维斯则回到中路捕捉战机,把左侧空旷的走廊留给了前插的海因策。同样是因为梅西向右扯动引起的阿根廷进攻重心偏右为坎比亚索的前插创造了绝佳的条件。本场比赛坎比亚索参与进攻的次数明显增多,而且有两次几乎是面对空门偷袭得手。
以前作为中锋的克雷斯波在新阵容中更多的起到了牵制对方防守队员,并通过跑动撕开对方防线的作用。特维斯攻入的那球,正式克雷斯波回扯拿球分给梅西,随机马上前插至禁区前点吸引了防守队员的注意才给梅西的完美传中制造了机会。
另外,和早先的阿根廷三后卫不同,海因策被安排到了左后卫的位置上,萨内蒂重返国家队司职右边后卫,阿根廷规规矩矩的打起来四后卫。这样三名中场更多集中在中路给两个边后卫的助攻留下了很大的空间。虽然在2006年世界杯期间阿根廷也是三个后卫,但当时的布尔迪索显然在进攻上缺乏必要的能力。
虽然最后阿根廷遗憾的被瑞士扳平,但是整场比赛阿根廷几乎控制着局面。中前场几名球员的换位和后卫的前插使进攻相比里克尔梅时代更加流畅并且速度更快。要知道,快速的一脚出球配合才是阿根廷的精髓所在。后里克尔梅时代,年轻的梅西带领着重新配置的中前场,让人们看到了阿根廷足球复兴的希望。
(责任编辑:R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