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形容法国与奥地利这两支球队的交锋史再合适不过。上世纪50年代之前,高卢雄鸡与奥地利人共交手7次,无论主客场,法国人全部落败,得失球数竟为6比24,那时候奥地利堪称世界足坛的一支劲旅,甚至在第二届世界杯上杀入四强,马蒂亚斯-辛德勒的名字震朔欧罗巴。随后30年间,法国足球逐渐崛起,对方则江河日下,此消彼长,高卢人8战5胜1平2负。而自80年代以来,法国在普拉蒂尼和齐达内的率领下已经成为顶级强队,奥地利彻底沦为欧洲二流,双方共5次碰面,法国人4胜1平占据压倒性优势。昨夜之前,双方前20次交锋以9胜2平9负战成平手。
赫尔佐格和波尔斯特,奥地利足球近年来的两位代表人物早已不在阵中,多梅内克的对手如今没有了像他们那般摧营拔寨的利器,大部分奥地利国脚都在本国联赛或欧洲二三流联赛中效力。法国队实力对比已是占优,又兼有法兰西大球场的主场之利,从双方的国家队排名来看,获胜不算意外。
事实上,比赛过程与比分并不完全吻合。双方射门次数比为15比3,获得的角球数比为8比0,法国队上半场在控球率上更是占据压倒性优势。
然而比分最终只是1比0。法国球迷原本期待一场大捷后痛饮的计划,变成了细细回味比赛过程的小酌。为何难以取得更多进球?回放比赛录像以及法国队的换人记录,不难找到答案。
多梅内克以4-3-1-2开场,在中场放上三名后腰加纳斯里的配置,意在利用后者的传球撕开奥地利队的铁桶阵。然而在比赛中,锋线上的阿内尔卡时常回撤到左边路拿球突破,只留得西塞一人深入对方腹地,从看台上望去,法国队更像是在打4-5-1,这是过去多年来蓝军一直沿用的阵型,其优势在于有效的控制住中场,实际上纳斯里也做到了这一点,马赛小将利用出色的控传技术和大局观指挥着法国人的进攻,但遗憾的是,西塞状态不佳,不仅个人带球突破常常被对方断下,对纳斯里和阿内尔卡的传球落点判断也不够准确,为数不多的几次难度不大的射门非偏即高。阿内尔卡拼抢积极,甘愿为队友做球,态度可嘉,但他回撤拿球的同时也远离了第一攻击线,纳斯里倒是敢于插上,但射门却非小将强项,因此,法国队在上半场控球率超过60%,却迟迟没能打破僵局。前45分钟,法国队更像是一只没牙的老虎,进攻声势浩大,但西塞显然游离于比赛之外,赛后,黑旋风被媒体大了4分的低分,为法国队全队最差,中场被换下实属正常。
第46分钟,多梅内克换上求战欲望极其强烈的本泽马,补齐了西塞这块短板,法国队的进攻终于不再是雷声大雨点小。纳斯里仍然延续着上半场的优异表现,阿内尔卡则依旧在左路活动,法国队继续保持着高控球率,进球于是水到渠成。本泽马也用处子球回报了多梅内克的换人决定。
或许是友谊赛的性质让多帅将胜负置之度外,同时这也是6月份欧洲杯重燃战火之前法国队的最后一次磨合机会,纳斯里在第70分钟马卢达换下。里昂球星到了他熟悉的左边锋位置,阿内尔卡担当中锋,本泽马右倾,法国队的阵型与上场对阵立陶宛时相同,而这个4-3-3上周末在考纳斯已经被证明不能发挥出法国队的进攻威力,本场也不例外。同时由于纳斯里的下场,法国队控球率迅速下降。随后第77分钟换下迪亚比的皮奎翁尼也得到了亮相机会,并客串起了右前卫,马卢达回撤至左前卫位置,法国队的阵型摇身一变,成了4-4-2,组织进攻的变成了马武巴和拉萨纳-迪亚拉。连维埃拉和马克莱莱都不能胜任中场司令的角色,还能指望这两位小将在进攻中给球迷带来惊喜么?拦截是他们的绝活,传球却是他们的短处,此时,这两人成了进攻中的短板。缺少了传球手,纵然本泽马状态不错,最终也没有获得破门良机,而阿内尔卡也没有上一场的好运气,于是比分最终定格为1比0,法国队控球率则大跌,至后半段已经下降到52%。
事实上,法国队虽然全场占优,但真正有威胁的时段只有纳斯里和本泽马同时在场的25分钟。其间由于纳斯里的传球和控制节奏,本泽马,阿内尔卡都获得了几次全场最好的机会,前者还打进了唯一进球。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10号角色在法国队进攻中的重要性(纳斯里身披22号,法国足球习惯将进攻组织者的位置称为10号位)。事实上,这正是法国足球20多年来的强大之处,普拉蒂尼和齐达内都是顶级的中场大脑,当普拉蒂尼退役之后,法国队甚至连续缺席两届世界杯,而齐达内退役之后,高卢人客场输给了苏格兰。9月份曾以4-4-2阵容痛宰意大利?那只是一个占据了主场之利和满怀复仇之心的个案,上月对阵阿根廷时的失利更能说明问题。
即使比分最终仅为1比0,着眼于未来,仍然要为法国队送上喝彩。纳斯里70分钟已经征服法兰西,初次证明了“齐达内接班人”值得继续看好,如能在直接任意球和个人射门得分能力上有所改进,当是法国队10号位的首选。法国队的另外一个收获在于,世界杯上平局年龄最大的球队,在法兰西大球场摇身一变,成了潜力无限的青年军,25.45的平均年龄在近年来的法国队身上极为罕见,而中前场的平均年龄竟然只有22.8岁,这哪里是多梅内克的用人方式?分明是温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