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有个马拉松,胜利有个苏勤生。
苏勤生是胜利油田井下鲁胜石油公司滨南采油五队一区的职工,今年57岁了,从2003年第一次参加北京国际马拉松比赛8年以来,他参加了61站全程的马拉松比赛,参赛里程3000多公里。
苏勤生到过雅典,到过港澳,在国内许多城市参加马拉松比赛。无论他走到哪里,都不忘记宣传马拉松精神,都不忘记自己是中国石化人,是胜利人。
而参加所有的这些比赛,都是自费的。为了参赛,他成了一个清贫的马拉松战士。他说,我清贫,但也富有。人,只能追求一面,我感到我是精神的富有者。
他对于马拉松的执着和着迷,令人敬佩感动。
2011年2月26日,苏勤生参加了“2011年福州12小时超级马拉松比赛,在12小时的时间里,连续绕400米跑道跑了280圈。
2月27日的《福州日报》上,有他奔跑的身影。
在28日福州开往青岛的K68次列车上,记者巧遇苏勤生,开始了当记者以来的第一次列车采访。
爱上马拉松
苏勤生在青少年时代,就非常喜欢体育运动,跑步、游泳、踢足球,成为了日常的功课。在青岛的大海边,他拥抱浪花;在宽阔的马路上,他健步追风;参加学校运动会,多次在同学们羡慕的眼神里拿奖,从运动中享受无尽的快乐。
1972年12月,18岁的苏勤生招工来到胜利油田,当了一名油建工人。
孤岛会战,寒风刺骨,白天劳作,早上和晚上,他没有放弃运动,那里没有别的运动条件,只能跑,不停地跑!跑,成了他的至爱。
在井下公司和胜利油田举办的运动会上,他多次受到关注,成为运动明星。
光阴如梭。2003年,他第一次参加了北京国际马拉松比赛。过去最多跑10000米,现在,他要面对42.195公里,实现自己的第一次跨越和挑战。这一次,他跑了4小时20分。
“跑鞋不好,没有经验,后半程大腿抽筋,但是,我咬牙坚持,坚持就是胜利,我决不半途而废!”苏勤生说。
2008年11月,苏勤生参加了上海国际马拉松全程比赛,用时3小时20分,比第一次提高了1小时!
实现这个突破,流着他多少心血!问到困难,他对我说,我太喜欢马拉松了,真的,参加比赛就会忘记一切困难!
2009年3月,苏勤生来到韩国首尔参加国际马拉松比赛,当时,由于国外条件不适应,加上旅途劳累,当天风很大,他跑了3小时40分。
“我们四个人,代表中国大陆参赛,感到心里特别高兴。”这是苏勤生第一次走出国门参赛的感受。
2010年10月31日,雅典。为了庆祝马拉松战役2500周年,雅典举办了第28届国际马拉松比赛。苏勤生第二次来到国外,来到马拉松诞生地,参加比赛。
“无论有多少困难,我一定要到雅典,因为,那里是马拉松的故乡。”他说。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飞行,他到达了雅典。在比赛现场,热情的市民和华侨,为他们助威呐喊。在跑道上,苏勤生拼命地跑,心里却十分感动。
“我喜欢马拉松,我为中国自豪!”在后来的记者问答中,他感动地落泪。
2010年12月4日,苏勤生参加上海国际马拉松比赛,有幸再次见到了曾在雅典见到的马拉松市长赞达费先生,并合影留念。
苏勤生还发挥认识一些国际马拉松重要人士的作用,主动担当了中国马拉松“民间大使”的角色,为即将举办的东营黄河口国际马拉松比赛发挥独特作用。
苏勤还真真地当了一回明星。
2009年第北京第29届马拉松比赛暨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新闻发布会上,他和一些“体育明星”同台作为新闻发言人,应邀参加发布会。“我是中国石化的一名普通员工,我来自胜利油田,我热爱马拉松运动,到今年,我参加了近60站的马拉松比赛……”
他真诚的话语打动了所有与会者。
坚持,就是胜利
在苏勤生的马拉松比赛中,有许许多多的艰难。
战胜自我,挑战极限,是苏勤生对于马拉松意义的一种理解。
2008年7月,苏勤生参加了锡林格勒草原马拉松比赛,那一天,他从早上9点起跑,随着时间流走,天气越来越热,到了40多度,在最后20公里的时候,腿部痉挛,实在坚持不了,只好坐在地下休息一下,揉揉大腿。这时一位牧民开车过来说,上车我送你一程吧。他只要了一些水,坚定地说:“我要跑下去!”
一会儿,组委会派来护理人员,看到他的样子说,“还是坐车吧。”苏勤生坚持说:“我决不会半途而废的,决不!”
苏勤生用坚强的毅力,用小碎步跑到终点,在终点的记者们纷纷拿出相机,镜头对准了他。有一位记者说,你就是今天的“草原英雄”!
他也不知是因为运动,还是感动,还是疼痛,流下了满脸的汗水和泪水。
2010年5月8日,北京昌平。劳思费斯100公里山地挑战赛在海拔1000多米的山地举行,苏勤生用了14小时14分10秒完成了比赛。他翻山越岭奔跑在山间小路上,腿被荆棘划破,特别是在最后30公里的时候,自己感到要崩溃了。他稍稍调整了一下自己,终于跑完了全程。在200多名“跑友”中,他是全程跑完的70多人之一,在老年组跑了个第六。
“这点困难不算个啥!”说起这些,他显得很平淡。
苏勤生是一名普通的石化职工,他对马拉松非常热爱,也对自己的工作非常热爱。
由于经常参加比赛,他对自己的要求是,不仅不能影响工作,还要更好地干好工作。他参加如此多的马拉松比赛,全部是利用假期时间。
为了积攒更多的假期,他连续三个春节在滨州里则镇西周村边的井场度过。
“每当春节听到村里响起鞭炮声时,我的心里酸酸的。”他说,“但是,为了我喜欢的马拉松,我无怨无悔。”
2011年春节刚过不久,他就来到福州,参加了福州12小时超级马拉松比赛。“这是很平常的,有时候,为了参加比赛,常常买不上卧铺,有一次,从淄博一下子站到广州,那是真累啊。”
苏勤生参加马拉松比赛都是自费,沉重的经济负担有时让他喘不过气来。前几年,几乎用完了自己的工资积蓄。没办法,只好把自己非常喜爱的一套价值6万多元的摄影器材,陆续卖出,只卖了3万多,实在心疼啊。
“我喜欢摄影,但我更爱马拉松。”苏勤生说:“我现在能跑,就先顾着马拉松,等有一天条件允许了,我还会去摄影。”
忍痛割爱,别无选择。
在苏勤生最困难的时候,家里的亲人们给了他温暖和理解。苏勤生的爱人没有固定工作收入,女儿上学也需要钱。但是,家里人从一开始的不理解,到慢慢理解,再到支持,使他感到非常欣慰。
有一次他和上大学的女儿说:“爸爸喜欢马拉松,没有留给你和家里更多的东西,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懂事的女儿说:“爸你别这么想,我们同学们都为你骄傲,我也感到骄傲!”
清贫的日子,伴着精神的富有。
在苏勤生参加马拉松的日子里,有许多事情让他感动:2006年,他到澳门参加比赛,一天1000多元的酒店实在住不起,他找到组委会,经过协调,免费和国家队住在一个屋里,不过是自己打地铺。
“我很满足了,能休息就行,不花钱就好。”苏勤生说。
2008年,苏勤生再次来到澳门参加比赛,一位澳门同胞听说了他的事,说他是“真汉子”,主动请他吃饭,并免费安排了他的住宿。
“我遇到的好人多啊,是社会的力量温暖鼓励我,我一定坚持下去!”苏勤生说。
爱就是力量。这些年来,苏勤生参加了新疆沙漠挑战赛、长春森林利丁国际徒步节、香港澳门马拉松比赛等许多比赛,没有什么困难阻止他的脚步。
2005年,在厦门国际马拉松比赛中,他结识了台北的国际奥委会委员吴经国先生。2010年1月,他再次遇到吴经国,在听了苏勤生的故事后,吴经国欣然提笔写下了“永不止步”四个大字。
苏勤生不会止步,我相信。
“苏马拉底”的梦想
苏勤生给自己起了一个非正式的英文名字,叫“苏马拉底”,就是“苏勤生将马拉松进行到底”的意思。
苏勤生有一个目标,就是到60岁的时候,跑完100站马拉松。他说:“香港85岁的安敦先生,5个半小时跑完了马拉松,他是我的榜样。”
为了这个目标,在胜利油田滨州里则镇西周村边的井场附近,他开始了日复一日的井场看护,和每天早晚的锻炼。
村民们对这一切都习以为常,胜利人对这一切,除了习以为常,还有自豪和佩服!
今天,苏勤生又回到了井场,回到了他热爱的岗位。
明天,注定了他还要出发,背上行囊,向着下一个马拉松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