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大学起我就喜欢上了长跑这项运动。无论严寒酷暑,几乎每天都早起跑步,这样的作息在随后的工作、成家、生子也不曾中断,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但一直以来没想过要把长跑的业余爱好跟挑战距离的极限,或参加什么竞技比赛联系起来。直到有一天,结识了一位跑友,他说起了长跑的极致——马拉松,还说业余跑者也能参加马拉松赛,身边已有不少跑友乐此不疲地投入其中,我才惊叹:原来马拉松并不是想象的那样让人敬而远之,与专业选手跑在同一个赛道上的,很多也是如我一样的普通人,并非高不可攀。至此,我有些跃跃欲试,多年积累的跑步基础让我有信心成为一名参赛者。
那是在2007年9月,我跟着一帮准备参加北京国际马拉松(下称北马)的南京跑友,开始了如火如荼的跑步训练。由于我已错过当年的北马报名,我的备战更着眼于未来的比赛。从那时起,我也开始关注马拉松的新闻报道,知道了国内著名的四大马拉松赛事——北马,上马(上海马拉松)、大马(大连马拉松)和厦马(厦门马拉松),能成就这“四大满贯”是我当时最大的心愿。
当然其中“含金量”最高的还是北马,它历史不仅最长,当时也是国内马拉松唯一的国际田联金牌赛事。去首都参加北马,在各地马拉松跑友心目中无疑就是“朝圣”。
经过数月针对性的跑步训练,我在07年11月的上海马拉松和08年3月的郑州马拉松中分别跑出了3小时09和2小时59 的成绩。这二马的成功增添我些许的虚荣心,预想着在10月的北马中成绩再进一步。
然而,马拉松比赛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如赛道条件、天气温度,甚至观众都可能影响选手的发挥。当然,选手当时的身体状况是主要的变数。所以,时过境迁,成功无法复制,每一次比赛其实都是新的挑战。
时间到了2008年10月19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万名跑者汇成了人的海洋,航拍的直升机在天空盘旋,红墙金瓦下整装的武警战士在维持秩序……,往日在电视里看到的北马,此刻我就身在其中,紧张而兴奋!
随着一声发令枪响,我开始了我第一次的北马征程。
赛后结果却有些出乎我和很多跑友的预料,其实赛前的受伤已成了隐患,但并没有得到我的重视,最终导致了失意的结果。以下节选的是赛后我的博客记录:
“28公里左右,头突然开始晕,心里发悸,有些象酒后的感觉。心想:速度快了?血糖低了?可腿并不累,腹部也没有异常,就是脑里空荡荡的,逐放慢步子,但症状没有缓解,反而速度再提不起来了。开始意识到可能是自己自作主张,因担心赛前脚踝疼痛,擅自加大了服药的计量,这种消炎止痛药(吲哚镁锌)是严格限制计量的,药物反应会造成眩晕,胃部不适等症状。
无奈已成事实,没有后悔药,到30公里用时2h07'12"。至此以后只能慢跑,每到饮水点,就站下,补充水和饮料,其实并不很渴,就是想让自己停下来镇静一会儿。可再跑起来,依旧只有放松跑的速度了。看着一批批跑友从身前超过去,心里笑自己表现得像个新手般的稚嫩,东张张西望望,也不管里程牌了,不看表,任时间一分一秒溜走,先前获得的优势丧失殆尽,还能跑,只是很慢,没有抽筋,也没想过放弃……,最后3h23'完成。
呵呵,难看的成绩,此刻,头脑也缓过些神来,身体没有丝毫狼狈,所遇跑友不无疑惑和惋惜。赛前也预想过可能遭遇的困难,但对于体力,从没怀疑过。突然出现“断电”,始料不及。跑完了,心累大于体累,脚伤带给我的心理阴影可能远比一次糟糕的成绩要大。”
首个北马的失利,让我从“大跃进”的膨胀心理冷静下来,在养伤的半年多时间里,逐渐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状态,待来年再战。
时间到了2009年,我有幸成为某运动用品公司赞助的跑步精英,该公司着力宣传和推广大众跑步。我也认为大众才是城市马拉松赛的主体,只有他们更多的参与,才能使马拉松赛事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2009年10月18日我又站在了北马的起跑线上,面对再一次的挑战,心里很坦然,良好的心态和不错的状态使我相信结果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最终我的确轻松地完成了“进三小时”的目标。以下是我09年北马的博客摘录:
“不久,我们赶上了另一个更大的集团——7、8个女孩和一个领跑的大个小伙。看身材、年龄、跑步姿势和号码(号比较小)知道是体校的运动员,他们跑得很有平稳,看得出是有意保持节奏,被我们赶上也没乱阵脚,他们这个速度应该是跑3小时的。我和大闸蟹不约而同放慢速度,决定跟着的方队跑,省劲!
大家步调一致地跑着,那个领跑的小伙在队伍最右侧,每到取水点,都主动拿水递给女队员。我则要跑出队伍取水喝,再快速回归队中。
就这样头脑单一地跟跑,每到历程牌就看下时间。10公里41分 02秒,20公里1小时22分26秒。过程中,有印象的是遇到的三个选手,其一,从背影看年龄不小,跑起步来有些钩腰。每当我们快追上他时,他就加速跑一段,甩开我们,然后又不自觉的降速,再被我们赶上……,如此反复。我想他的变速跑是很耗费体力,果然30公里后,他落后了。唉,看来心态还不成熟呀。
其二,是个中年人,我们从后面上来时,老远就看到他夸张的跑步姿势——两手臂带动双肩大幅度左右摇晃,跟他并排时,更是听到了风箱般急促的呼吸声,他的面部表情就像在进行100米冲刺,看着辛苦,但韧性十足。他也看中了这个方队是跑3小时,就紧跟在队中。但由于他动作幅度太大,经常是跟人肩肘相碰,他一直跟跑到了40公里,多余的身体晃动也消耗他很多体能,否则会跑的更快。
其三是个老外,人高马大,也相中了这只整齐队伍,加入进来。这样,我左边是那位跑起来一晃三摇的老兄,右边是高我一头的老外。呵呵,凭我这不到55公斤的身子骨,要时刻注意别跟他们“碰瓷”。大个老外身高腿长,不时跑出队伍,但又自觉归队,大概也是不敢冒进。但37公里过后他还是跟上一个自己的“老乡”提速而去。
30公里,2小时04分19秒,一切都在掌控中。但我知道此刻马拉松才真正开始。又来到去年折戟沉沙的地点,心里还是有些忌惮。到32公里,女队员有些跟不上,男孩带队的速度已降到了4分16,这是进3小时的底线配速。33公里后进入森林公园,我们的队伍中也只剩下4名选手了。就在这最疲劳的时刻,突然公园麦克里传出歌曲“怒放着生命”激扬的曲调,每位选手的精神都为之一振。这一“强心剂”的作用给很多跑友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40公里2小时47分12秒,只要速度维持不过5分,进三已经有些余量了。这时领跑的小伙突然不跑了,剩下的两个女孩提速上去。我的腿也酸疼,但想还不至于掉到4分半的速度,就这样维持吧。一起跑了近40公里的队伍此刻解散了。
最后一公里多,追上了两个穿黄背心的跑者,看模样年龄也不小了,表情有些吃力,我告诉他们别硬拼,保持这速度进三没问题。
进入体育场,在观众的呼喊加油声中,开始最后的冲刺。看到终点有官方照相,拍了个POSE冲线,停表,成绩2小时58分28秒,成功跑进3小时。
跑完了09北马,我又参加了09年上马,创造的了2小时54的个人最好成绩。时间进入2010年,我又随团队又参加了厦马、港马、大马、东马(东营黄河口马拉松)。
2010年10月25日,我第三次来到的北马赛场。
这年的北马从一开始就注定与以往大不相同。本该风和日丽的季节,这天却黑云压顶,早晨的天安门广场却华灯齐亮如同在午夜。发令枪强的同时,大雨倾盆而泻。成千上万名跑者就在这凄风冷雨里开始了42公里多的征程,真有些壮烈了!这一刻,每位跑者就像那名古希腊战士,奋勇地奔向远方的终点。
这回,恶劣的天气影响了我的发挥,在大风大雨气温6度中跑了3个小时,我的手脚都冻僵了,但我没想过要放弃。选择了跑马,就要勇于承受,经历过风雨,才能看到彩虹。
最后我以3小时02分46秒完赛。在极端的天气下,没跑进3小时并不沮丧,挂上那沉甸甸的纪念奖牌那刻,我对自己说:你胜利了!
时间飞逝,转眼2011年北京马拉松临近了。回顾已经跑过的十余个马拉松,有阳光也有风雨,经历过港马闷热和坡路连连,也经历了10年北马的凄风冷雨,感觉再没什么路况和天气能极端过此,“绝地重生”后我将会更加坦然迎战未来的一个个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