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加拿大埃德蒙顿6月21日体育专电 评论:信念的支撑和战术的改造——中国女足在进步
新华社记者岳东兴 单磊
历经三年卧薪尝胆、27期集训、650多天辛劳,少帅郝伟和这支年轻的国家队,终于打造出了曾让他们苦思冥想的全新战术体系,并展现出了凝聚全队人心的共同信念,这推动着“八年无大赛”的中国女足,在那段快要被世界足坛遗忘的空白后,重新找回了自我——她们已追平“后铿锵玫瑰时代”的最佳战绩(世界杯八强)。
战胜喀麦隆队后,越来越多的外国记者围到中国球员身边,向她们询问着进步神速的原因:为什么连上届世界杯决赛圈都打不进的中国队,这次在加拿大一下就蹦到了世界前八的位置?
这样的疑惑不难理解。这8年来,世界女足发展很快,外界已经渐渐遗忘,作为1999年世界杯的亚军,中国队也曾是世界女足的佼佼者。只可惜,在“铿锵玫瑰”落幕后的10多年里,国家队的建设陷入混乱,一共更换了10多位主教练,毫无延续性可言,加之后备人才匮乏,中国女足一路下滑,淡出世界一流强队行列。而且,曾经观赏性很强的中国队,已经无法踢出技术主导的攻势足球,这是比成绩下滑更令人痛心的落伍!
这样的低谷中,郝伟与这支平均年龄仅为23.5岁的国家队,也曾是步步艰难,屡屡受挫,付出了成长和重建的代价。他们创造过阿尔加夫杯、亚运会历史最差成绩,也遭受过世界强队的大比分“蹂躏”。但是,不断的磨合和人员的优化,一直坚定着他们追求技术足球、紧跟时代潮流的步伐,更让这个患难与共的集体,产生了一种紧密团结的凝聚力。
晋级八强后,当被问到中国队是如何撑过最后10分钟的考验时,右前卫王霜说了一段令自己眼眶湿润的话。“因为我们这么多年努力,不想白费。每个人都是带着信念上场的,所以不想因为谁的最后松懈,去输掉能够拿下的球。我觉得是信念在让我们坚持。”或许,这便是全队目前心理强大的一个原因。
当然,精神仅仅是足球的一方面,技战术水准才是决定一支球队能走多远的关键。从选择两名身材不高大、也不强壮的女孩任桂辛和谭茹殷组成双后腰起,中国队已明确了要打传控为主导的技术足球。于是,在本届杯赛已打完的4场球中,我们已经习惯性看到,中国女足有了以下亮点——不惜体能的高位逼抢、从后场到前场自如倒脚的层层推进、默契的二过一、犀利的直塞和过顶、快速的由守转攻、大范围的转移,这都是包括男足在内,现代足球最具观赏性的一些技术特点。
这些在3年前看起来还是海市蜃楼的战术体系,如今却近在眼前,郝伟和他的团队为此付出了多少辛劳?队员们又为适应这套体系在体能和技术上付出了多少努力?答案一定是,非常多。
而即便这样的努力还不足以让中国女足击败接下来的对手,这种脱胎换骨般的技战术提升,已经为未来的国家队建设指明了方向。从这点来说,“郝家军”不仅让国家队走上了正轨,也在中国女足重新崛起的道路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现在,郝伟和女足姑娘们的梦想还在继续。(完)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