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当前校园足球存在误区 教育应放在第一位

2016年01月31日23:14    新华网 收藏本文
校园足球应该以教育为首要任务校园足球应该以教育为首要任务

  新华社北京1月31日体育专电 足球梦 教育观

  新华社记者公兵

  国足世预赛“濒死”,国奥奥预赛出局,中国国字号足球队上演的轮回“大片”,除了让中国足球人不断麻木外,更说明了一个浅显易懂的道理:少年强则足球强。放眼U23男足亚洲杯决赛,日本和韩国队各有特点、各成体系,日本两球落后连扳三球、逆转夺冠的坚韧不拔,让我们在感叹中国足球落后太多的同时,更坚定了抓好青少年足球、校园足球的信心。

  不过,自2009年开展迄今,校园足球在个别地区仍然存在理念误区,即“校园足球就是为了出人才”。校园足球首先是教育,其次才是足球,校园足球绝不等同于竞技足球。我们应通过开展校园足球,让学生走向球场、走向操场,提高身体素质,学习运动技能,培养健全人格。当练习足球的孩子达到一定规模,技能水平达到一定高度,水平高的孩子自然就会冒出来。至于选择职业之路抑或继续学业,则应由孩子自己选择。如果选择走职业之路,则教育与体育部门应共同合作,在校园足球、青训体系、俱乐部、国字号球队之间搭建好衔接体系。

  除了教育本身,校园足球还应给孩子带来快乐,因为只有快乐,才能让孩子对足球产生兴趣,才能主动融入,才能掌握更多的技巧,才能更深入地了解足球文化精髓,才能逐步改变中国足球缺乏文化积淀的窘境。

  1月31日,基于2015年校园足球夏令营而制作的电视节目《中国少年足球战队》第一季收官,该节目展现了校园足球首先是教育的特点,以及孩子们欢乐融入其中的景象。

  金灿灿的足球梦

  节目最触动人的是孩子的笑容。洁白的牙齿与黝黑的皮肤形成的反差,是那样强烈,却又那样无瑕。

  场上,孩子们如风般驰骋,散发着年轻的活力和光芒,令人艳羡。场下,萌娃们热烈地谈论对足球的理解,对团队合作和成败得失的理解,令人动容。

  操着各地口音,甚至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一改初时的羞赧,开始变得自信。虽然来自五湖四海,但他们都怀揣一个金灿灿的足球梦。他们有自己喜欢的足球明星,虽然难以取得这些明星的成就,但只要努力了、参与了,成为自己心目中的明星,同样也是一种收获。

  通过《中国少年足球战队》这一小小的平台,孩子们已经收获了友谊、团队协作的精神,而他们追寻足球梦的脚步,走得也愈加坚定有力。

  青海营区的胡思思说,希望有一天能跟国脚王霜一起站在女足国家队的赛场上争锋!实现这个梦想,远吗?

  脱颖而出的小球员将于今年寒假期间赴恒大足校参加超级特训,其中部分球员将获得赴皇马、巴萨等世界顶级俱乐部集训机会。又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

  绿茵茵的教育观

  足球意味着什么?规则、责任、团队、沟通……

  规则与自由。球场虽大,总有边界。虽然可以恣意奔跑,却不能为所欲为。遵守规则,是足球的基本条件,当选择参与其中,必然要接受规则制约。遵守规则是为了更好地获取自由,学会接受规则的约束,在规则中享受自由。

  责任感。当孩子进入足球场,就不再是单独的一个人了,每一个人都为自己球队胜负担负着责任。有什么关于责任感的教育能胜过“给他一份责任”?孩子们不自觉地承担了一份责任,体验着责任带来的酸甜苦辣,这无疑是最好的责任感教育。

  团结协作。对于十来岁的少年来说,学会合作无疑是很重要的教育目标。在教室里书本上很难达成的目标,在球场上这么容易地就实现了。

  沟通交流。怎样表达自己,怎样读懂别人,怎样配合,球场帮助孩子们融入集体。初中女子组仅有青海和潍坊两支代表队。起初彼此缺乏了解的两支球队“水火不容”。然而随着比赛、训练的推进,随着沟通的深入,两队彼此有了惺惺相惜之感。

  挫折教育。胜负乃兵家常事。输球时的痛苦和眼泪,并不会阻断大家对足球的热情。虽然每个人都想赢,但是输并没有那么可怕。足球,让大家学会经历失败,在失败中获取动力。球场上的碰撞,让孩子们变得坚毅。球场如同一个从温室走向社会的历练场。

  意志力。足球不是纸上谈兵,一场球赛激烈的对抗,对于孩子的意志力是一种考验。累了,学会坚持;痛了,咬紧牙关。磨砺中,孩子们茁壮成长。(完)

文章关键词:足球女足亚洲杯国足校园足球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