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雷看中国青训:沈祥福难题 球员差的不仅基本功

孙雷看中国青训:沈祥福难题 球员差的不仅基本功
2017年12月28日 10:11 新浪综合
沈祥福将回到权健任职 沈祥福将回到权健任职

  文章来源:说球者联盟孙雷

  为了攒足体能,我钻进了路旁的一家印度餐厅。这是个无奈的选择,从我所住的酒店,前往中国U-16选拔队所在的时之栖训练场,大约有3.5公里的距离。位置太偏打不到车,只好走路,整段路上,除了这家印度餐厅之外,就只剩另外一家烤肉了。

  这一带工厂林立,有丰田公司的研究所和一些关联企业,也有不少运输公司。等待我的咖喱配馕时,邻桌来了两个当地人。两个人穿着整套西装,打扮得很体面,似乎是某家公司的管理层。

  “中国现在太厉害了。”一位中年人突然说:“日立公司的某个产品,中国马上就做出了一样的,而且成本只有日立的十分之一。”

  “诶~~~?”另一位花白头发的人拉长了声调,表示惊讶。两人一路聊下去,全都是关于中国经济崛起的话题,五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几乎每两句就能听到“中国”这个词出现一次。

  他们谈到中国经济时的眼神,像极了许多日本足球人和我谈到中超联赛的时候。“买奥斯卡花了多少钱?”“诶~~?帕托也去中国啦?!”“俱乐部运营一年到底要花多少钱啊?”

  他们丝毫没有对于“中国足球在烧钱”的怜悯,而是带着兴奋而艳羡的表情。在像日本这样彻底商业化的国家里,每个人都清楚资本的力量和价值。然而,在足球领域里,资本并不决定一切,甚至可能什么都不决定。

  “我被沈指洗脑了。”一个月之前,王新欣跟我说的这句话,成为了我出现在这家咖喱店的理由。这一次中国U-16精英选拔队,王新欣进入了教练组,此外还有曲波、胡兆军等人,都是沈祥福昔日的徒弟。

  2001年,沈祥福执教国青打进世青赛16强,那支球队被称作“超白金一代”。如今原班人马执教的U-16选拔队,适龄球员刚好在2001年出生。

  我犹豫了许久,还是决定把看到的比赛、最终的结果和每个人同我讲述的内容,不加隐瞒地说出来。这多少要冒被某些自媒体标题化甚至篡改愿意的风险,但我真正想要讲的,是关于这批2001年出生的球员所身处的环境,以及他们的命运。

  比  赛

  第一眼看见沈祥福指导,他站在钢架子搭的高台上。

  这高台用了尽可能少的材料,简单地过分。我跟着王新欣,顺着仅有一人宽的梯子走上去,上一步高台就晃一下。我有恐高症,从来不在任何场所往这样的高处爬。但到了这个份上,也不好意思逃下去,硬着头皮走到了顶。

  “诶哟!孙雷你怎么变样了?我都没敢认!”沈指身体后倾,歪着脑袋看着我,咧嘴乐了。“可不是么。”我索性摘了帽子,把头皮亮给他看。

  沈指笑出了声,再要寒暄时,场地里两队队员已经入场。这是场教学赛,双方分别是中国U-16精英选拔队和日本前桥育英高中(U-17队)。

  比赛开始后不久,笑容从沈导脸上消失了。

  前10分钟,双方是互有攻防的。但中国队在有球时出现了问题:持球人很难找到明确的出球的目标,无球队员也很难跑到空位上。于是许多球只能被迫回传给门将,但门将并不具备足够的出球技术,连续两次在对方的压迫下,把球踢出边线。

  第15分钟,前桥育英开始加快节奏,有球时的中国队开始渐渐跟不上,回传变得越来越多,原本紧凑的阵型也逐渐松散。一直保持安静的沈祥福和执行主帅曲波都忍不住开始喊,提醒队员减少回传,特别是不要再给门将制造脚下球压力。

  但丢球还是在第25分钟出现了,前桥育英打出反击,前锋面对中国队的中卫完成过人,打门得分。

  比分的变化让中国队球员的心理受到干扰,他们不再出声互相提醒,陷入了“哑巴球”的局面。王新欣跑到球场另一侧去提醒继续保持紧凑和小团队逼抢,但场面刚刚有了起色,就再一次被对手反击进球。仅仅通过一脚长传,前桥育英就打穿了中国队的右路,比分变成了0-2。

  2分钟之后,没缓过神的中国队再次丢球,左边卫丢掉注意力的瞬间,对方的边线球就掷到禁区边上,倒三角传中后完成进球,0-3。

  这场教学赛分为三节,每节45分钟,最终的比分,是0-8。

  “节奏太快了。”队员S说道。“在俱乐部的时候,做动作是很从容的。但是和日本球队比赛,根本反应不过来,只能靠下意识。”

  还  债

  2001年发生了几件事:

  中国进入WTO;北京申奥成功;中国队打进世界杯决赛圈。

  出线日,也就是2001年的10月7日,中国队1-0战胜阿曼,拿到了世界杯参赛资格。每个人都记得电视机上那两行大字:“我们出线了。”

  但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在出线日的前一天,甲B联赛末轮一片混乱,多场比赛结果存疑。最终中国足协的处罚了五支涉事球队,这一事件,史称“甲B五鼠”。

  这一年,甲A联赛取消升降级。失去了保级压力让许多球队大幅度降低投入,与此同时,问题场次层出不穷。

  这一切的结果,在2009年集中爆发。随着青岛海利丰的吊射门事件,和后来因境外赌球案件牵连出的一系列问题,中国足坛揭开了反赌扫黑的大幕。

  回想起来,那段时间,也许是中国足球历史上最低迷的时代。“中国足球”这四个字,从成绩到名声,统统跌入谷底。

  从2001年到2009年,恰是眼前这些球员,从出生到开始打足球基础的时候。中国足球的坏名声,让不少家长打消了送孩子踢球的主意,2001这批踢球的孩子的人数,惨不忍睹。

  “3月份蒙太古杯,我刚刚接手球队。打到第二还是第三场的时候,有个队员在第15分钟就抽筋了。我理解打国际比赛会紧张,但第15分钟就抽筋,这根本解释不通,唯一能说明的,是球员们体能太差了。”

  和沈祥福指导的采访约在了基地的医务室,这地方比房间里宽敞得多。沈指说话的习惯也是这样:不喜欢藏着掖着,很直白。

  “我当时和足协青少主管唐峰沟通,说这批孩子有可能性。因为我接手81届的时候,那些孩子已经17-18岁了。但眼下这些孩子才16岁,可塑性更强。当时,我许诺的是:‘第一周就要他们脱胎换骨。’”

  沈祥福的策略,是从体能抓起。15000到18000米的有氧跑,成为了最好用的训练项目。

  “我是运动员出身,我知道运动员都不愿意跑万米。但跑万米带来的好处,一是锻炼运动员的意志品质:你完成了本来拒绝的任务;二是打开心肺功能,在比赛中不容易乳酸堆积;三是增强力量,不容易受伤且更快恢复。”

  说到这里,沈祥福皱了皱眉,突然加快了语速。

  “好多人现在强调科学训练,一听说万米跑,马上就说这不科学。过去我们总结‘三从一大’,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坚持大运动量训练。竞技体育,比拼的就是更高、更快、更强,这些都是很科学的。”

  他顿了顿,接着说:“过去大家标准都一样,但现在不同,有生理检测,可以了解不同人的不同情况。你的一万米和他的一万米,可以要求不同。但是,大运动量是不变的。”

  沈祥福出生于1957年,今年刚好60岁。在我接触的所有被采访对象里,沈导是最容易沟通的类型:随便给个问题,他自己就能聊下去,只要与足球有关。

  接手中国U-16选拔队之初,沈导根据自己经验,开始了大运动量训练。到7月的“金山杯”时,训练收到了效果:“所有比赛,没有一个球员抽筋。训练到底科学不科学,这得拿成绩说话。”沈祥福说。

  “当时练的最多的时候,一天6个小时。”队员L回忆道:

  “太累了,但是回俱乐部之后,就觉得特别管用。经历了国家队训练之后,回到俱乐部训练比赛,别人都跟慢动作似的。相比之下,国家队的节奏要快得多。”

  加  练

  即使球员觉得节奏已经很快了,但在曲波看来,这些球员还远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

  “8月的时候,沈导找我来帮忙带队。其实最开始我对这批球员期望没有很高。”

  说到这儿的时候,曲波停顿了很久,才继续说下去。

  “但是,他们的能力比我的预期还差。”

  “在潍坊踢了起源地杯,我发现球员的基本功特别差,传停带射,这些足球基本的内容,他们都没办法好好完成。这些本该是在他们12岁以前就完成的训练,在16岁这个阶段,已经错过了最好的基本技术的训练时期。与此同时,我们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帮他们补基本功。”

  说到基本功这件事的时候,沈祥福和曲波做了件同样的事。他们都站起身,演示了一下队员的传球和应该做的传球动作。

  “球员传球松松散散的,甚至都不是用脚弓推,都用脚底了。”曲波一边说,一边重心后倾,做了个半脚弓半脚底的休闲传球动作。

  “我让他们大力传球,很多队员甚至都不知道怎么做。”沈指导一边说,一边在我面前做起示范来。他降低了重心,左腿微屈,右脚外摆,拉开了做了个传球动作。

  “好多球员练了两天,大腿内收肌就疼得受不了。我就问他,他们原来是怎么传球的。”沈导眉头紧蹙:“基本功是怎么练的?”

  基本功的问题在后来的训练中得到了验证,6对3的抢圈训练中,曲波的要求是两脚出球,连续传满15次,抢的人做一次前滚翻。我等了整整12分钟,才看到第一次前滚翻。。。。。。

  “我小时候,没有球场,就在公园里练。碰巧公园有个小树林,里边树长得还挺齐,一颗颗之间距离挺短。我就带着球绕树。没有球门,教练就在墙上画了个九宫格,拿它联射门。”曲波说。

  曲波从13岁开始集中制训练,上边这段描述,发生在他14-15岁的时候,当时他一天4练,每天训练5个多小时。

  在时之栖体育中心的这些日子,沈祥福的房间旁边就是训练场。每天早上6点,天还没亮,他就听到窗外传来了“砰、砰”的声音。那是在这里训练的日本球员,出早操练传球发出的声音。

  沈祥福说:“我闭着眼就能听出来这脚传球是不是发上力、踢正部位了。用脚弓推正部位的传球,声音是不一样的,我听着传球的声音,就想起自己年轻时候练基本功。。。”

  “晚上8点,天都黑了,我在训练场上看到了日本小球员的训练。大概是家长找了私教之类的人,帮助球员打磨他的基本技术。家长就在旁边,拿摄像机把过程都录下来。”曲波说。

  在日本集训期间,中国U-16集训队几乎没有球员加练。那么问题来了,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们就不再加练的呢?

  “以前你们会加练吗?”我的面前坐着三个球员,这个问题是同时问给三个人的。

  “练啊。”L瞬间就回答了。“小学的时候,训练完了还想踢球,就一个人把球往墙上使劲踢,然后练停球。”

  “我踢瓶子。”队员S说。

  我不禁一乐,赶紧说:“踢瓶子可不能算加练。”

  S表情没变化,回答我:“可是我当时家里没有球,只能踢瓶子。”

  我沉默了几秒,说:“那应该算加练了。”

  “小学一年级我就开始踢球了,但是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训练内容变化不大。刚开始是带球绕桩、传球、射门的基本技术练习,最后是分组对抗。”L说。“前几年还行,但是到五、六年级的时候,前边的内容就没意思了,只是教练在旁边看着,必须得完成。当然,后边的分组对抗还是好玩的。”

  “也就是说,前边的训练内容,就渐渐开始应付了呗?”我问。

  L想了想,说:“是的。”

  被  动

  从小学到初中的阶段,也是这批球员从主动到被动的阶段。尤其是在文化课上,足球训练和比赛让他们偶尔缺课,像数学这样的科目,断了一两堂,缺失的知识点就让他们完全无法理解后面的课程了。随之而来的,是对所有文化课丧失兴趣。

  “小学的时候我学习其实挺好的。”H说。“我也是。”S和L几乎同时附和道。

  “但是课一跟不上吧,就完全没兴趣了,然后就不想上课了。”

  H的文化课一直上到初三。具体读没读初三,他已经不太记得了。虽然离现在并不远,但由于对文化课学习丧失兴趣,这部分的记忆也变得不太重要了。

  与此同时,S和L的文化课都还在继续,这都是目前他们所在球队安排的。“睡觉是正常的,不捣乱就不错了。”眼下的文化课,对于他们来说更像是走过场。

  对于球员来说,到了16岁的时候,无论是足球还是文化课,都普遍进入了被动接受的状态。同龄踢球的球员人数太少,即使不加练,有天赋的球员位置也很难被撼动,竞争的压力是极小的。

  对于沈祥福和曲波等教练来说,俱乐部的训练水平普遍有限,只好尽量多召集球员,长时间的进行选拔队集训。然而集训时间越长,训练要求越多,对于球员来说就越被动,越没有主动的加练或对于足球的思考。

  毫无疑问,这是恶性循环,而且,恶循环直接体现在了球场上。

  一个小小的细节,是日本球队的队员会不停地喊。比如一个长传球还在天上,准备接球的球员附近,就开始有队友喊他的名字了:“木村!”、“木村!”。这是已经跑出空位的队员,在提示拿球队员:“我这里可以传”。最终决定怎么处理球,取决于拿球队员。但这些不停喊叫的队友,提供了传球的可能性。而且,一定是喊名字,从没有人用“哎”或者“传”来代替。

  是的,如果划重点,上文的核心是“提供”。而中国队的队员常喊的内容,是:“抢他”、“来人了”、“加油”、“没事儿”。即使到中超赛场也是如此,这些喊叫所传达的,虽然也有提醒和鼓励的成分,但更多的是“要求”,要求别人去做什么。

  我再表达的清楚一些:日本球员喊叫的目的,更多是帮助队友更好的完成比赛,是服务性质的,我把它叫做向外思考;中国球员更重视自己看到了什么,我要做什么,这是向内思考。足球作为团队项目,最终的结果是更多人向外思考,团队的凝聚力才更高。

  “向内思考”的主要原因,便是被动。自己正在做的事已经不完全是兴趣,而是来自于外来的要求,慢慢地球员就不再有考虑别人感受的必要性了。“如果全欧洲的球队都给你发来Offer,你会选择哪一家?”我问了个与梦想有关的问题。

  “拜仁吧。。。”S一边说着,一边有点儿不好意思,但这是我想听到的答案。“巴萨!”L兴奋地说。

  H没作声,于是我追问他:“你呢?”

  “我觉得不太现实。”H说得我不禁一愣,于是赶紧吐槽他:“这回答太不好玩了,本来就是妄想,哪儿有现实啊。你没有喜欢的欧洲俱乐部?”

  H想了想,说:“有,但我还是觉得不太现实。”

  “那么,眼下你的目标是什么呢?”我问。

  “未来一两年进预备队吧。”H想了想说。

  也许会有许多人认为,H能够很冷静地分析自己和现实,这是优点,但我不这么认为。在16岁的年龄,即使在聊到妄想的话题都要区分是否现实,这太可悲了。眼下他已经能进入国字号青年队,别说进入梯队了,就是进入中超都不应该算是目标。

  这仅仅意味着,H进入了身心俱被动的状态而已。

  当  年

  即使现状艰难,但作为球队的主教练,沈祥福也必须要破题。他的核心思路,是无论如何都要争取机会,让这支球队打进世青赛。只有进入世界大赛,才能让每个人未来变得更有可能性。如果连大赛机会都没有,那意味着他们彻底废了。

  沿着这个目标,沈祥福给眼下的国青在战术层面想出的解决方案,是“靠近形成合力”。无论在进攻还是防守,都要求几名临近球员靠近形成小团队,无球时逼抢,有球时快速传递。这思路和眼下世界足坛先进的打法有些背道而驰,但由于在每个位置上都缺少能力出色的球员,沈祥福希望球员依托更勤奋的跑动,在每个局部都能创造人数优势。

  “当时我刚带81届一个月,在青岛和日本队打了场比赛。对方球员个子不高,身体也很差,杜威和周麟他们看了直笑话。结果到了场上,我们根本摸不着球。”沈祥福说。

  和这次带队不同,当时挂帅的时候,81届国青距离亚青赛只有不到一年时间。沈祥福想到的破题方案是防守反击:“场面不好看,但是管用。靠着防守反击,我们一直打进亚青赛的半决赛。半决赛之前,领队郎效农跟我说,球赢了但是场面不好看啊,光防守反击了。”

  “不是要好看吗?”沈祥福说着,嘴一撇,乐了一下。“当时进半决赛,已经确定进世青赛资格了。打日本这场我就要求队员紧逼,跟对方拼节奏。结果上半场逼了半场,效果不错,下半场体能跟不上了,一下就丢了俩,0-2输了。”

  获得了世青赛的参赛资格,完成了最初的目标,沈祥福也开始着手调整球队的战术思路。

  “亚青赛之后我想法就变了,觉得到了世界大赛上,要是场面不好看,被压着打又输了球,那太丢人了。在昆明集训的50多天里,我开始给队员练逼抢,练压迫,要打更主动的足球。”

  2001年的香港四国赛上,中国国青3-1战胜了阿根廷国青队,之后的决赛中90分钟内和巴西国青打平,最终加时赛被对手金球绝杀。但两场比赛的场面,让整支球队都找到了信心。然后便是众所周知的2001年世青赛了。中国国青在逼抢和压迫的基础上,重新开始了防守反击,最终小组第三出线,在16强中遇到了东道主阿根廷队。

  “由于是东道主的比赛,当时FIFA组织了各个足协一共五百多位官员看了比赛。那场比赛我们1-2输了,但是全世界都看到了我们的精神面貌,不丢人。”沈祥福说完这句话,停了一下,突然转了话题。

  “这次来日本的感受,是对比当时和现在,差距拉大了。”

  所谓差距,指的是中国和日本的同龄球员。

  “当时我们比日本队差,但是也就差10%左右。但是现在。。。。。。”沈祥福一边说,一边伸出手,把原就分了高低的双掌向上下又各自分开了些。“现在距离拉大了,大概已经差了50%。”

  我虽然在听,但没太把这数字当回事,觉得这只不过是沈导的比喻而已。毕竟百分比这件事,本来就模糊的很。但没想到他放下双手,开始描述这50%差距的具体内容:

  “第一是我们不会合理的运用技术,我们总是把足球踢得很复杂、很难受;第二是我们不会防守,不知道什么如何贴上去,如何切断对方传球线路;第三是我们不会利用身体,明明身体有优势但不如对方用得好;第四是我们没有预判,无球队员不知道向哪里跑位接球;第五是我们没有比赛节奏。”

  沈祥福一口气说完,中间没有停顿,说每一句话的时候,都直勾勾地盯着我的眼睛。我突然想起来之前问王新欣:“沈导平时喝酒吗?”王新欣开着玩笑回答我:“不喝,也没什么嗜好,就喜欢足球,特别无趣。”

  “总结下来,就是不会用脑踢,不会用心踢。有的时候这是态度问题,你球员比赛的时候态度不同,跟教练的感受就不同,教练的反应也不同。”沈祥福说。在日本看比赛这几天,沈祥福偶尔会吼,但绝大多数时间,他都是安安静静在看比赛。

  “我理解孩子,场上出现了个小失误,他们会觉得这不就是个失误吗。教练有必要那么大声喊我吗?”

  沈祥福的声音越说越大,他身体前倾,用左手食指用力地指着自己的太阳穴,眉头紧皱。此时此刻,他的脸距离我不过四十公分,每一道皱纹和每一秒神情的变化都能看得清清楚楚。突然,他眼神变得凌厉起来:“但我会马上想到亚运会,想到世青赛,想到中超联赛。就是因为同样的失误,最终导致了失败,这些都是惨痛的教训。”

  “那些记忆中‘惨痛的教训’和眼前的训练比赛的影像,在您脑子里重合了,那是因为您总还时时想着那些过去的事儿啊。。。”这句话,我硬生生憋在了肚子里,没说出口,心里有些难受。

  时  代

  第二天的比赛,中国U-16选拔队上午面对日本流通经济大学队。对手的年龄比中国国青大了3-4岁,开场仅10分钟,他们就打进了3个进球,最终8-0取胜。下午的比赛,面对年龄相同而实力相近的日本足协学院队,中国U-16选拔队下半场短短10分钟内被对手连进3球,最终0-4输掉比赛。

  比赛没结束的时候,沈祥福就从高台上走下来,径直离开球场。经过我面前的时候,他摇了摇头,低声说:“丢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迟尚斌、沈祥福、吕洪祥、高升、贾秀全等球员都曾前往日本俱乐部效力,都是各自俱乐部中的明星级球员。沈祥福在富士通队结束职业生涯之后,还曾作为助理教练和主帅,在富士通执教了5年时间。如今带队在日本比赛的结果不佳,是他所难以接受的。

  “沈导特别要强,他们那批足球人都特别要强。踢球的时候就是这样,当教练还是这样。”曲波一边说,一边把枕头边上的电脑拿起来,点开了其中一个文件。“不能让你拍照,也不能把文件给你,但是我能给你看一眼。”

  那是个PPT,页数非常多,除了理论阐述,还有在比赛时的战术,以及详细到对于每个位置每个球员的要求,图文并茂。

  “这是沈导给我们的,他把之前执教所有的经验和心得都写进去了。”曲波盯着屏幕,一页一页地翻了下去。

  今年三月正式退役之后,曲波在青岛开始做起了青训。现有的青训系统,低龄的梯队也不过是U-11,曲波把注意力放在了7岁到11岁这个少人问津的年龄段。“现在带的是09届啦,人挺多的,比01这一批人多多了。”

  “70后当教练的很少,基本算是断档了。所以这次沈导把我们81届的几个喊来,除了帮他带球队,也是希望能在教练的路上带带我们。”曲波说。“这是传承,沈导对我们毫无保留。。。。。。”

  王新欣退役的更早一点,那是2016年的夏天。之后他成了半个媒体人,成天做节目、说比赛。明明这一行的收入也算不错,他还是铁了心想要当教练,两个月前从广西九中挖来了一批2002年出生的球员,明年将正式组建天津泰达的U-16梯队。

  去年的U-16锦标赛,这支广西九中队在全部40支参赛球队中排名第37位。转到王新欣手里时,队中的9名主力还被其他球队挖走,只剩下了15人。就是这样的情况下,王新欣的教练组带了两个月,球队居然在今年的U-16锦标赛里小组2胜2平出线,打进了8强。

  “这是多么值得吹嘘的事儿啊。”我的微信发过去,过了好大一会儿才收到了他的回信:“个人的胜利,环境的悲哀。”

  一向冷幽默的王新欣突然认真了,我有点儿不适应。但转念一想,这话一点问题没有。“稍微做了点事儿,马上就见到成效了,那说明原来的环境得有多差?”

  一年之前,我拉着王新欣去梧州看了一个多礼拜的青少比赛,也开始了这个系列的连载。当时看到的,正是这次沈祥福执教的U-16选拔队。

  “这一趟帮忙带U-16选拔队对我来说太重要了。之前一些想法特别美好,但是来了之后发现不实际。而且以前觉得老教练好多思路过时了,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儿,这次跟着沈导学到太多东西了,少走了好多弯路。”王新欣说。“咱俩一年前跟梧州看过这批孩子,情况你都知道。沈导教给他们的,是目前来说对他们最有用的东西。”

  在这件事上,曲波的观点是相同的:“沈导也想踢先进的足球,但是我们没有梅西。这不是抱怨的理由,只要2019年亚青赛打好了,他们就有机会。比赛成绩好了就会被重视,重视了机会就更多,我们也是这么过来的。”

  “可塑性一定有!”沈祥福说。“教练是外在因素,内在取决于球员。的确现在问题很多,球员基础差、进步慢,在俱乐部没有教练会教防守。但是这支球队的任务从2019年开始,现在还有时间,还输得起。只要改变比赛的细节,改变被动的坏习惯。。。。。。”

  “所以下一期。。。。。。?”我问了半句

  “带完这期,我就回权健了。”沈祥福说。我一愣,一时无语。“权健那边希望我进一线队教练组,之前我也和足协都沟通过了。U-16选拔队这边,这期我就是最后一次带队了。”

  和教练组变更同时进行的,是足协内部的架构调整。未来的青训系统里,将有专门的部门负责精英化培训,许多项目都在研讨中,也有许多项目正在上马。关于未来,忙忙碌碌,不确定的事很多,要做的事很多。

  2001这批球员,因为历史原因,被决定了他们所处时代和遭遇命运。从沈祥福到曲波、王新欣再到这批年轻人,形成了中国足球的历史和现在。没有任何人可以解决眼下的死结,但也许我们可以做些事,让十年后的这批人,在未来拥有更多的可能性。

  尾  声

  一年的时间,仅仅完成了5篇。

  原本的计划是用一年写10篇连载,涵盖关于青训的各方面的。但越了解,越觉得所知太少。青训二字说来简单,所涉及到的领域却极为广阔,每个分支都有一套自己的专业内容。

  事实上这一年里,关于未成年球员的注册、联合补偿机制和各俱乐部的“抢人”现状;校园足球的运行情况;从职业级到D级的教练培训班情况;球员的留洋行为和效果等等,我也都有专门了解。但许多问题往往并非表象那么简单。深层的内容,偶有多方说法不一,或事实难以确定。

  总结下来,还是两个字:不敢。不是不够胆说真话,而是不知道哪些才是真实的,哪些才是正确的。搞不清楚,怕经不起推敲,便不敢乱写。

  但我可以负责地说,未来会比现在更好。2005年之后出生的球员,可供挑选向着精英化方向发展的人越来越多。而愿意往青训里投钱、投人、投时间的人,也越来越多。终究,人和需求多了,才能有市场。

  然而以中国足球为题写字,是份不赚钱的营生。从去年底去梧州,到今年底去日本,费用都是我所在的公司说盟文化传媒代付的。与此同时,我也需要推掉一些比赛的解说和其他工作,为调查创造必要的时间条件。

  以纪实为前提写中国足球,是份不讨好的工作。这一年里得到了许多人的助力,以及在各自领域内的专家的无私分享,感谢各位!与此同时,这份工作也会得罪许多人。每个行业都有自己发展的过程,与时代、环境、文化等方方面面相关,并非一两句话可以高度概括的。如果您有时间回头再看,我并不想评论许多表象的“好和坏”,单纯地希望告诉大家,每个行为和它所带来的结果是什么。

  关于连载,也就到此为止了。一个人的能力终究有限,眼下的工作和生活,已经无法允许我每年花超过一个月的时间,专门去做一件没有经济收益的事情。我所看到的,这个时代的中国足球人,和与青训有关的中国足球。他们的行为,和我一样,都是印着这个时代标记的。

  近期还有一篇,是这次日本行,所了解的日本足球。和中国足球青训的连载无关,我并不想对比看差距,而仅仅是看差别。彼此环境不同,没必要也没可能拿来比较什么。

  感谢从去年至今,各位对这篇连载的关注,再会。

  (完)

新浪体育公众号
新浪体育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体育资讯、趣闻和视频,更多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sports)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榜

体育视频

精彩图集

秒拍精选

新浪扶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