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鲁能为何换土帅 大势所趋+发挥引领作用

2017年12月04日10:12 新浪综合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李霄鹏

  (稿件来源:足球报)

  记者陈永报道 鲁能为何要换本土教练,这是一个核心问题,在鲁能换帅的当天,我们曾经进行过粗略的分析,这一次将结合中超大势、土帅的生存环境以及鲁能主动选择的引领作用作深入的解读。

  重用本土教练大势所趋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脱离不开大势,对于中国足球来说,这个大势就是:在全力发展青训的基础之上,限制外援、培养年轻球员,以及培养本土教练。

  在此前的报道中,我们摘选了《人民日报》的四篇文章:从2016年到现在,《人民日报》多次提及本土教练的培养问题,2016年4月,《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表示:《本土教练不能只当救火教练》,2017年6月,《人民日报》再次发表文章:《培养本土教练刻不容缓》,11月14日,人民日报刊文:《盼今日球星成他日名师,别总想当什么总》,11月26日,《人民日报》再次刊文:《足协教练培训新尝试,“土帅”培养别断档》。

  其中,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两篇文章力挺本土教练,明白人都懂得其中的味道。

  如果说,单纯依靠中央媒体不足以证明高层决策圈对本土教练培养决心的话,下面这些例子或许更有说服力:在国家队层面上,中国足协力挺里皮,但实际上,很多外人看不到的东西并没有显现出来,在12强赛之后也发生了一些故事,但里皮的成绩、权威和对于中国足球的热情,最终化解了这些问题,进而才有了中国足协希望里皮续约的新闻。

  但在国奥队层面上,总局和足协却是力挺本土教练,目前U20国奥选拔队负责的是孙继海、邵佳一。在

  U18国青队(1999年龄段),原主教练为德国人伊塞克,随后伊塞克下课,主教练由中国足球知名教练贾秀全接任,2001年龄段选拔队,总教练沈祥福、两个队的主教练则是马荃和曲波。

  实际上,即便是国家队,中国足协坚持中方教练出现在国家队中,目前李铁卸任,新的中方教练人选还在考察之中,此前有消息表示是肇俊哲,但肇俊哲另有任用。说到肇俊哲,我们不妨透露一个故事:体育总局领导亲自和肇俊哲进行了会谈。

  这就是中国足球的大势。且不说中国联赛的管办分离问题,单看最近连续出台的新政,2017赛季,中国足协先后出台了外援新政和U23新政,而到了2018赛季,一个更加苛刻的外援新政和U23新政正在策划中。外援方面,亚足联可是坚持3+1原则的,但中国职业联赛的规定就是3外援,没有+1,而且中国足协还出台了苛刻的“外援调节税”;至于U23新政就更不必细说了,出台时可是骂声一片,但照样出台了,而且更加严厉,更加苛刻,当然,现在也逐渐被认可了。

  一个尚未经证实,但极有可能发生的消息是:如果中超俱乐部在引援方面不加克制,如果中超俱乐部继续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用各种方式钻外援新政的漏洞,有关方面很可能出台更加苛刻的外援政策,直至最极端的方式———取消外援引进。

  强制改变土帅生存环境

  无论是四五十岁的老球迷,还是二十多岁的新球迷,中国球迷的足球理念大都源自于欧洲足球,以欧洲五大联赛、欧冠为标杆。单纯从纯足球的角度考虑,这一切做法,不敢说都是伪职业(至少U23新政不能算,欧洲也有类似政策),但有些做法确实可以称之为伪职业。

  只是,任何解读和思考都不能脱离中国特有的足球环境,包括足球之外的环境,当然,足球之外的环境我们不便多说,我们来看一下足球的大环境和决策的必要性。

  U23新政逐渐为球迷认可,这一点不再赘述,外援新政,褒贬不一,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思考:外援新政和中超疯狂泡沫化,究竟什么是伪职业?究竟哪一个对中国足球伤害更大。

  中超需要适度泡沫化,就像经济发展大都伴随通货膨胀,但是,中国足球的泡沫化已经无比严重,2016赛季到2017赛季,中超投入最大的俱乐部单赛季投入超过20亿,直逼30亿,而且外援加盟中超溢价极高。

  中超需要优秀的外援来带动,但顶级外援的加盟其实效果并不明显,中外球员巨大的实力差距,导致球队技战术体系的严重失衡,就像上港,外援和本土球员就出现失衡,上港输给申花,也是因为核心球员浩克被冻结有关。就目前来看,500万到1000万欧元级别的外援(原本身价)性价比最高,考虑到溢价,大约在800万到1500万欧元之间,这也是中国足协将引援调节税限制在大约600万欧元(4500万人民币)的原因所在。

  再来说教练。这要从青训说起:孙雷,前央视记者,现在成为独立媒体人,他曾经在走访青训的过程中详细谈及了青训教练的问题,在其中一篇文章中对中方教练的问题深感忧虑,他还提到这样一句话:“也有许多有志于长期从事青训的教练,在自己的岗位上拿不到足够高的薪水。”上港青训总监麦斯在接受法新社采访时表示:“中国足球青训,所有的原因都要归结于教练,以及自身发展的环境。”

  鲁能青训总教练、前“黑店”波尔图青训教头保罗在接受接着采访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我在波尔图工作的时候,每天都会收到教练员、理疗师等人员的履历,葡萄牙有非常众多的优秀教练和相关工作人员,比如波尔图的一个视频工作人员,如果他离开了,有更好或同样优秀的人员等待这个职位,但在中国就不一样,比如我们足校视频人员可能就一两个,而且还未必能够达到我们的要求,在社会上也很难找到这样的优秀人才。”

  无数外教都表示:“中国足球不缺优秀的球员,缺的是好的青训教练。”

  不多说了,转入正题,为什么青训教练不行?首当其冲的一点,中国足球漠视本土教练,尤其是,当教练几乎没有出头之日———执教中超中下游球队就不错了,到豪门俱乐部当个助教也是最好的差事了,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优秀的退役球员选择总经理、副总经理之类岗位的原因。

  悲哀的现状必须要有强制的措施进行规范,而目前形势下,更要有俱乐部站出来起到引领的作用,最好是豪门俱乐部。

  于是,拥有底蕴丰厚、央企背景、青训口碑极佳的鲁能,自然而然成为了最佳选择,这倒不是非要强制鲁能这么做,但鲁能的身份,决定了他们需要这么做。

  鲁能要发挥引领作用

  那么,为什么非要鲁能来承担这个引领的责任?很简单:投资足球20年,鲁能做了20年的青训,虽然有波折起伏,但现在即便是恒大、上港的媒体和球迷,都不会轻易笑话鲁能的青训,反而首先给予肯定。

  搞青训出力不讨好,但鲁能做了:2005年前后,足校倒了一大批,鲁能全力发展鲁能足校;2009年前后,没有人搞青训了,否则不至于现在很多球队U23球员都找不出来,但鲁能仍旧在做青训,后来,大家愿意搞青训了,鲁能更是加大力度,向下拓展校园足球试点,向上拓展留洋通道,为了应对少有的优秀青训教练外流,鲁能也是不断加大青训教练的收入,为了探讨“鲁能青训为何职业球员多,顶级球员少”,鲁能近期做了一系列研讨并制定了应对方案。

  十多年前,恐怕所有人都在笑话鲁能是“傻子”、“大傻子”,但十年后的今天,多少俱乐部在玩命沿着鲁能走过的路飞奔!今天,所有人都笑话鲁能换本土教练是“傻子”、“大傻子”,谁知道十多年后,本土教练就不能扬眉吐气呢?

  这就是鲁能,一个央企背景俱乐部的担当———都玩命花钱的时候,鲁能显得很落伍,但都撤资的时候,鲁能就是中流砥柱。

  现在,大家来看几段关于鲁能发展战略的观点。

  “有计划有组织地选择本土教练向外教学习,经过若干阶段的培养之后,给他们实践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在广泛学习吸收外国外教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与当地特点,创造出世界足坛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毕竟,实践才是最重要的学习。实践就会有挫折、有失败,这是成长的代价,谁都不愿意付出这个成本,中国足球则永远只能靠‘进口’教练过日子,这样的日子是不可能过好的。现在,中国国家队已经无本土教练可选,无前锋好用,这都是现实的鲜活的例证。

  “引进外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国产教练赶上外教超越外教,而不应仅仅是眼前的成绩。中超引进外教已经有了三十多年的历史,像鲁能、国安、申花这样的老牌俱乐部都聘用了十任以上的不同国家的各有特长的外教,许多球员、助理教练也都经历了三五任外教,甚至更多。若是从长远考虑,是时候给本土教练实践的机会了。

  “足球教练水平的提高是足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足球的发展进步理应包含了本土教练的成长进步。让本土教练有机会在中国职业足球的舞台上同外教竞争,在竞争中学习提升,体现的是一种责任担当、一种家国情怀。包容本土教练的失败,就是给中国足球的未来一个温暖的胸怀。给本土教练舞台,中国足球才有更多的机会登上世界足球的舞台。”

  这篇文章名叫做《客行此去遵何路》,作者方寸,发表于2017年12月1日。熟悉“方寸”这个名字的球迷朋友都知道,作者是国家电网高层,鲁能俱乐部决策者之一,热爱足球的他已经坚持撰写足球类文章十数年。

  尤其要看这句话:“实践就会有挫折、有失败,这是成长的代价,谁都不愿意付出这个成本,中国足球则永远只能靠‘进口’教练过日子,这样的日子是不可能过好的。现在,中国国家队已经无本土教练可选,无前锋好用,这都是现实的鲜活的例证。”

  说的很清楚了,或许,如果鲁能要付出代价,可能难过的是鲁能球迷,但中国足球总要有人去做,总要有人有“一种责任担当、一种家国情怀”。

  再说透一点,这对鲁能是坏事吗?当然不是,而且恰恰相反,鲁能的抉择,是一种担当,不更是一种自保吗?因为担当,才可以更有韧劲和坚持,展望未来,至少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当中超泡沫化消散之时,或许就是鲁能球迷笑逐颜开之日,更何况,谁说现在就一定不会有意外之喜?

  主动转向减轻“副作用”

  本土教练上任,机遇和风险并存,机遇且不说,规避风险是必须要做到的,否则就不是担当,而是冲动和鲁莽了。

  换帅当天,鲁能俱乐部一位高层管理者告诉记者:“换帅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有充分准备,是鲁能整体战略规划的重要部分。”

  方寸在文章中也提到:“有计划有组织地选择本土教练向外教学习,经过若干阶段的培养之后,给他们实践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在广泛学习吸收外国外教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与当地特点,创造出世界足坛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李霄鹏的上任,绝不是仓促之间的决定。2016年初,李霄鹏上任鲁能副总,分管球队,当年鲁能亚冠打进八强,创亚冠改制后历史最好成绩,但也经历了保级的波折。2017赛季,在李霄鹏、郝伟的辅佐下,马加特率队表现不俗,精神面貌、团结精神、体能表现、防守表现都值得称道,其中在前两个层面上,李霄鹏发挥的作用很大,在后两个层面上,马加特这位老牌世界名帅给李霄鹏上了生动的一堂教学课。在此之前,李霄鹏最尊崇图拔,也非常尊崇图拔的技战术,但马加特用更加鲜明的例子告诉了实用足球的意义在当今中超仍旧有极大的价值———说起来,李霄鹏的恩师殷铁生才是实用足球的典范,但那是20年前了。至于米卢,李霄鹏几乎不用学习,他的高情商来自于天生。

  郝伟的加盟是一项非常关键的举措,李霄鹏最大的劣势是带队经验不足,但郝伟确实国内少有的带队经验丰富的少帅,带领金德期间表现不俗,带领女足期间表现也获普遍认可,是中国女足最近这么多年来少有的受到赞誉的教练,且在恒大担任过中方教练。

  必须说明的是,在2017赛季,李霄鹏和郝伟兢兢业业帮助和辅佐马加特,就在赛季结束后,记者和王彤、吴兴涵、张弛等多名主力球员私下聊天或者采访,他们都对马加特非常尊重,马加特离开之后,无数球员也表达了真心的感谢,这反过来证明了鲁能的团结。当然,对于李霄鹏,他们也是尊重、崇拜和敬畏,“明白球迷的担忧,一定努力踢,不让球迷失望。”有球员在鲁能换帅后表示。

  必须说明的是战略,鲁能过去几年的战略是巴西化转向欧化,曼诺是分界线,他是巴西人,但也是德裔,随后鲁能聘请马加特,鲁能也和多特蒙德达成了合作关系,这个基本战略是肯定的,当然,不仅仅是德国,还有其他国家。本土教练的上任,不是鲁能战略的自我否定,而是两个战略的相互扶持。

  写了这么多,或许归于最后几个字:大势所趋、顺势而为、因势利导,当然,鲁能球迷最期待的是有一天“仗势欺人”,这是“势”,是鲁能的实力。

标签: 土帅鲁能马加特肇俊哲

相关阅读:

加载中,请稍候...

推荐阅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