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山情怀-任炜雄:越秀山就是我的“祖场”
来源:任炜雄 广州富力FC
任炜雄,职业球员生涯分别效力过愉园、流浪、南华、天天、驹腾和发景。1981年入选香港青年队和代表队,1990年代表香港参加北京亚运。退役后曾担任港队守门员教练。之后曾在东莞东城、深圳寅午和宝新担任教练工作,也曾经为职业球队作亚洲赛事的对手分析工作,2006年成功协助东莞东城以香港公司联华国际的名对加入港甲。2009年率领屯门普高顶替华家堡出战港甲保级成功。目前,他在东莞横沥镇开展青训工作,在省港两地之间吉吉推动草根足球。
越秀山,就是我的“祖场”
“龙门天道今犹在……”。
4月28日晚上,当我上山踏入越秀山城楼,面对富力新主场的一片深蓝;百步梯人上人下、球场上球来球往,近半个世纪的时空穿梭。回忆仿佛又像一席盛宴,未待“起筷”,百般滋味涌向心头,是兴奋、是忧郁、是联想、还是沉思……不禁念起先父任文根晚年曾题写的一道上联。
父亲是第一代广州队门将
父亲少年时代是运动场上的多面手,对足球、篮球、游泳、田径、体操、拳击各项皆能,足球守门尤为出色。1953年成为广州青年队的主力门将参加全国青年锦标赛冠军,是越秀山下第一代广州队门将。1955年和苏永舜一起,选入国家青年队,后转入天津足球队。60年代中期,父亲曾回到广东队参加全运会,七十年代结束干校的日子后,回在越秀山业余体校任足球教练。
“……一个拳击手,一个守门员出击时的果断、刚毅、迅速的性格”,这是父亲的好朋友苏永舜在他的著作《球场不平》中对他的独特描述。
▲1953年参加全国青年锦标赛的广州青年队,任文根是主力门将(后排右二)
记忆中年青的父亲外表十足《列宁在十月》的瓦西里,为人儒雅沉实、观察力强且注重感情。没有他就没有我足球的生命,我当下做的仅是一种承传和一种思念。
越秀山城楼三楼计时大钟的左翼,是我一家自1972年自英德五七干校回穗短暂安家的地方。第一顿庆祝重回羊城的家常饺子,我狼吞虎咽地往嘴里塞,当晚因过饱在城楼上来回踱步了一整夜。楼下住的是专责打理球场草皮、敦厚的“苏伯”的和憨直的“牛叔”,城楼同住的还有杭振隆教练,以及打理客队接待室的“金姨”(越秀山一门两杰吕雪松和吕建军的妈妈),景像时不时在我脑海裡闪现。
70年代受训于越秀山体校
广州或者广东的足球在八十年代初的辉煌,和1972年全面复办业余体校息息相关。越秀山体校有名宿林效才、程鸿森、梁珊城和父亲任文根等,各人分担每两年一个年龄段的梯队;东较场体校则有名宿黄福孝、胡鸿斌和林伯濂等担任教练;工体场体校亦有‘钢条’关辉舫;还有海珠区的洪德和宝岗体校也有众多退役名宿领衔。
各体校除平时的训练,亦通过体校主客交流赛建立了一个良好练赛系统平台,为省市队提供雄厚的具实战经验的后备人材。应该说,这一套青训体系,即使在今天也并未完全过时。
▲本文作者任炜雄少年时代是在越秀山体校接受足球启蒙的
越秀山体校就是我足球梦开始的地方,越秀山既是我的主场,也是我的“祖场”。平时球场不对外开放,我常常独自一个没有玩伴,每当下午或周未体校的训练时段,我总爱在足球班、田径班、手球班中周围‘搭舢’。
也许是好奇,又或许是“扮野”,我穿起父亲专用的“金杯牌”手套,学人守“龙门”。当年和我一起学守门的,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国脚麦超。当年我十岁,麦超才八岁,但是麦超的400米赛跑从无对手,而且在足球场上有勇有谋,年少的他正是当年广州队重组时唯一“未够秤”的队员。
1977年,广州队在我中学母校21中隔壁的建设新村里的一块土场上重组。当时球队云集一众市内各体校提拔的苗子,在瘦狗岭的市中心体校集中苦练经年,但大部分又未能入选省队。由于该队主教练是名宿罗荣满,“箩底橙”当时成为了这支球队的绰号。然而,该队自强不息不甘雌伏,三年后以“全年不败”战绩冲上甲级,至今仍是广州足球历史的一段佳话。
职业生涯第一战就在越秀山
为了家人能过上好日子,祖国一开放父亲就把握国家政策上的优惠,拔根南下移居香港。我也在1979年6月,17岁生日之际加入了愉园,开始了职业球员生涯。
我首次代表愉园甲组出战的首场赛事恰好就在越秀山亮相,对手又恰恰是当年一起成长的对手和同伴,结果愉园以1比0小胜广州队。直至1996年7月,我因投身体育电视节制作而退役。
▲作者1980年第一次代表愉园甲组队出战时就是在越秀山对阵广州队
退役后,我在父亲的感染下进修和实践青训工作。借鉴当初越秀山业余体校的模式,我在港九新界创立了多个以地区为中心的地区足球会。我接触草根足球和青训至今己越25年,乐于和同道中人分享和研讨。
足球经历中的种种得失起落,我无悔也无怨,不忘初心,以足球作为信仰的生活依然在延续。有关越秀山城楼大钟忽慢忽快的故事?还有当年山上的经典大战等等,学当年广州电台“讲古”高手张悦楷所言:“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