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媒:张稀哲留洋唯一存在感是卖车 利益是留洋拦路虎

2015年07月23日14:46    新浪体育 微博 收藏本文
张稀哲张稀哲

  济南时报供稿

  本报记者 孟祥祎

  新浪体育讯  近日,两则新闻和中国足球留洋有关,一是西甲球队巴列卡诺正式租借国安球员张呈栋,租借期至2016年6月15日;二是西甲豪门皇家马德里签约国青小将林良铭5年。

  正值职业生涯黄金时期,并且还是国家队常客的张呈栋与花季少年、足球之路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林良铭恰恰代表目前中国足球的两种留洋模式,哪一种能够取得成功现在无法给出答案,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两条梦想之路就像疾驰的列车,前途坎坷波折,大部分人肯定要半路下车去买回程票,真正奔向终点的佼佼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或许很难出现。模式转会或租借的成年队员

  成功指数:★★代表:张稀哲

  回归中超后的首场比赛,张稀哲给全国球迷最直观的印象是“胖了五斤”。

  去年年底,通过赞助商的运作,张稀哲转会德甲豪强沃尔夫斯堡。在诸如德布劳内这些世界级球星的挤压下,国安中场没有任何竞争力,半个赛季非但没有获得一分钟的出场时间,甚至连进入大名单都成为奢望,唯一的存在感是联赛期间被委派回上海卖车。

  张稀哲的留洋之路从一 开始就被赞助商绑架,最大的意义仅仅是填补了自从2011年蒿俊闵从沙尔克04转会鲁能后,欧洲五大联赛终于出现中国球员身影这一空白,但是他丢失了比赛锻炼机会和个人状态。

  张稀哲惨淡归来,张呈栋却拼了命想走出去,得偿所愿后还戴上了另外一顶“中国球员西甲第一人”的高帽,不过这个机会也并非完全由他自己争取,背后同样看到了赞助商的影子。

  巴列卡诺只是西甲的一家小球会,经济实力并不强,引入张呈栋只是他们与中国赞助商交易中的一部分,而且年薪还是由赞助商承担。应该说,张呈栋的西甲之旅前景比张稀哲要光明一些,一是因为巴列卡诺实力一般,右边路没有特别出色的人选,二是张呈栋在20岁时就出国踢球,先后转战葡乙、葡超和德乙,留洋经历丰富,更适应国外生活。

  其实还有很多球员怀揣着留洋梦,如果有机会的话他们也会像张稀哲、张呈栋那样义无反顾地去欧洲闯一闯,最大的障碍是个人硬实力达不到在五大联赛立足的水准,另外就是缺少机遇很难找到合适的球队。回看中国球员留洋史,马明宇、李伟峰、李铁、董方卓等人失败的原因不外乎这两点,孙继海、杨晨和邵佳一取得不小的成就主要归功于实力和运气。模式看中有潜力的年轻球员

  成功指数:★★☆代表:张玉宁、徐新等

  1997年出生的林良铭突然火了,某体育专业媒体报道超级豪门皇马相中了这位今年只有18岁的青年翘楚,而且送上5年合约。

  在此之前,作为广州富力梯队队员的林良铭并没有什么知名度,他最大的闪光点全都来自国字号。作为跳级生,林良铭参加过2012年亚洲U16锦标赛和法国蒙太古邀请赛,今年的斯洛伐克八国赛、里斯本四国赛和熊猫杯,他是国青队主力前锋,打进三球成为队内头号得分手。

  该专业媒体这样写道,“欧洲众多球探对林良铭的评价是:像奥维马斯那样的荷兰边锋球员,如今在欧洲足坛都很难见到,但林良铭却已经具备了这样的天赋,可以在欧洲足坛找到更有发展前途的位置。”“皇马俱乐部资深球探儒尼·卡拉法特也在现场观看了斯洛伐克八国赛以及里斯本杯四国赛,对林良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比引进成年队员,皇马主要相中林良铭的潜力。中国足球缺少真正的球星,但不缺少好苗子,很多国外青训专家认为中国的青少年球员拥有出色的技术以及对战术的执行力,为何最后泯然众人矣,主要因为进入成年队后被同化。

  年轻队员留洋对中国足球来说是一大利好,日韩之所以多年来力压国足与队内海归众多、战术风格与世界接轨有很大关系。最近几个赛季,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小将奔向海外,比如绿城队的张玉宁加盟荷兰维塔斯、徐新升调到马竞一队。征战2014年亚青赛的中国国青队更是拥有13名海归,但是这能说明留洋成功吗?

  中国年轻队员的大规模留洋大部分是2011年韦迪治下留葡计划的产物,走的也是一条“曲线救国”之路。在国内的时候这些年轻人很难在中超、中甲联赛中获得上场机会,出去之后大多数人混迹于青年联赛和低级别联赛,曾经在葡超中出过场的韦世豪现今又降级到葡甲球队,所谓海归,其实只是一些为了梦想打拼、不愿回国的小伙子而已,五大联赛距离他们十分遥远。

  林良铭的不同之处在于看中他的是皇马,这是一个极为广阔的平台,出发点比别人高,成功的机会自然更大,但是这桩转会能否顺利完成现在还要打上一个问号。富力方面表示,皇马引进林良铭可以,但是需要支付180万欧元,而非专业媒体报道的30万欧元。富力高层还辟谣说,并未和皇马有过接触,完全是经纪人从中作梗,先是花低价买断林良铭,然后抬价卖给皇马,赚取中间的差价。

  “利益”是阻挠中国球员留洋的一大拦路虎,有的时候,年轻队员只是赚钱的工具而留学海外的“小树苗”模式已。

  成功指数:★★★代表:万达和鲁能的海外青训

  刚刚与泰达解除合同的李伟峰再一次引发中国足球人对20多年前“健力宝模式”的思考,当时29名孩子被送往巴西留学5年,只可惜,训练方式的滞后未能让他们拯救中国足球。

  如今,集体留学海外再度重演,其中以万达的西班牙计划和鲁能的巴西战略为代表,这也是中国足球的第三种留洋模式。

  2012年,万达送往西班牙第一批90名1999至2000年龄段的小球员,2013年和2014年分别送出第二批和第三批。与健力宝到了巴西“自己玩”不同,万达把这些孩子送到马竞、瓦伦西亚、比利亚雷亚尔等西甲俱乐部的青训体系中。

  2014年7月份,鲁能在巴西建立了中国足球首个海外青训基地,之后收购巴西体育中心俱乐部,然后将从鲁能足校选拔出的14-18岁年龄段的佼佼者送到巴西,与巴西孩子同吃、同住、同训,混合组队参加巴西正式青少年比赛。

  不管是万达还是鲁能,采用的都是混合式培养的思路,多踢比赛很重要的,但领悟和融入先进足球理念、学习欧洲和巴西的职业态度更重要。这些“小树苗”不是每个人都能成长为参天大树,但是每个年龄段如果出现两到三名“高精尖”的人才,10年后,中国足球的竞争力将会得到巨大的提升。

文章关键词:留洋中国足球张稀哲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