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投1个亿是误区!中乙生存7宝典 政府支持分地区

狂投1个亿是误区!中乙生存7宝典 政府支持分地区
2019年01月03日 11:10 国内足球综合
中乙该如何运转 中乙该如何运转

  文章来源:足球报

  记者陈永报道  你要做中乙专题?这有什么好做的,现在中乙不都是在闹退出吗?还能搞下去吗?在听到记者要做一个中乙调查时,很多人露出了惊讶的表情,这让记者想起了侯志强说的那个笑话:很多人把业余球员往中乙推销。

  的确,2018年的冬天,中乙多家俱乐部都在经历着地震:有的俱乐部在闹欠薪,有的俱乐部投资人在闹退出,有的俱乐部直接宣布退出,还有的俱乐部存在或大或小的潜在危机。其实,综合分析这些中乙俱乐部的问题,我们便不难发现——发生在2018年冬天的中乙阵痛,或许是一个去芜存菁的过程,中乙并不会因为他们而失去生命力,相反,反而可能因此获得更加健康的躯体。

  关于中乙困境,我们必须要说的是:投入和政府支持是中乙困境的两大关键因素。

  退出潮?

  其实是陷入了投资的误区

  中乙正在遭受撤资乃至退出的困扰:宁夏山屿海就是典型的例子,山屿海是一家来自于上海的企业,他们在2015年入主银川贺兰山足球俱乐部,2016年和2017年连续两个赛季获得北区第一,但始终和中甲咫尺之遥,2018年他们成绩直线下滑,三年来,山屿海投资超过1个亿,最终,宁夏山屿海宣布撤资。

  需要说明的是,山屿海是退出投资,这家俱乐部并没有退出中乙,目前俱乐部由当地有关部门接管征战中乙。

  深圳雷曼人人也是如此,他们一度雄心勃勃,但现在,他们直接宣布解散,当然,这还需要足协最后的确认。保定容大则是一度冲到了中甲,但在中甲举步维艰,如今回归中乙也曝出欠薪,球员更是揭竿而起。

  一家目前并没有公开流露出任何退意的俱乐部其实同样遭遇了投资困境,这家俱乐部每年投入在4000到5000万左右,目标是冲甲,但成绩颇为惨淡,这样的局面让投资人颇为迷茫。

  写到这里,所有人都看明白了一点,那就是,很多退出,和“中甲”或者“冲甲”有关,而背后反映的是投资人急功近利的心理,一方面,刚刚投入足球便急不可耐地要冲甲,好像三年冲不上去就是罪人一样,因为这样的目标,投资人便疯狂砸钱,3000万不好意思说出口,5000万刚刚有点底气,1个亿似乎才敢昂首挺胸出门,结果到了最后,冲不上中甲,自己的所有热情和激情也便耗尽。

  如果都要冲甲,那中乙直接改名中甲,中甲改名中超,中超改名中超超岂不是更好?中乙之所以是第三级别联赛,本身就不应该过分投入,而应该有稳健的发展策略,或者厚积薄发,抑或安心中乙搞青训,终归不该急功近利。

  一直有着稳定发展策略的中乙球队要想站稳脚跟需要花多少钱呢?答案是2000到3000万之间即可。比如作为中乙升班马的淄博星期天,在2018赛季最终获得北区第10,综合成绩第19名的排名,他们的投入就在2000万到3000万之间,以青训著称的河北精英,一年的投入也在这个数字。

  当然也有土豪俱乐部,比如四川安纳普尔那,他们在2016、2017和2018赛季连续三年征战中乙,俱乐部董事长何亚平表示,三个赛季,四川安纳普尔那累积投入超过2亿元,而在展望前景的时候,何亚平提出要在2021年冲上中超,但是如此高的投入仍旧带来了潜在的危机,冲甲过程中安纳普尔那就一度出现欠薪传闻。

  记者注意到,2019赛季中的中乙新军也有不少财大气粗的,记者在海埂采访时就发现了泰州远大的大巴,这让记者大吃一惊,然后查了一下泰州开到昆明海埂的路程将近2500公里。

  但确实有些俱乐部投资并不高,但仍旧遭遇了困境。沈阳东进和合肥桂冠是被中国足协取消中乙联赛资格的,原因是欠薪且未在规定时间内结清欠薪,从当时两家俱乐部的反应看,他们并没有打算退出,但因为各方面的原因,中国足协严格执行了相关准入条例,这两家俱乐部也在赛季中期被勒令退出。

  上海申梵和丽江飞虎则是另一类让人颇为啼笑皆非的情况:两家俱乐部背后的投资人出事了,然后投资自然便成了大问题,这实在是让人无奈,其实中国很多企业都多多少少存在一些问题,企业出现经营难题,甚至出现法律问题是概率较大的事件,这一点,中国足球其实也无解。

  就总体环境而言,低级别联赛的困境也和中超联赛的泡沫化有关,转会费和身价过高的问题迫使中乙俱乐部增大开支,如果去掉泡沫化,中乙完全可以在2500万以内达到良好的管理和出色的竞技水平,一旦政府有所支持,或者自身运营有所起色,年投资额可以更少,甚至可以自给自足,比如目前的中能。

  政府支持?

  现阶段必不可少却两极分化

  投资人为什么投入足球?除了热爱足球或者定位于公益之外,大部分投资人都有相关的诉求,或希望借此打通和政府的关系,或希望获得政府支持置换相关资源。

  但是,政府的支持力度,因地域不同而存在极大的差异,同样,政府的办事风格同样因地域不同而有着极为明显的区别,于是,政府支持与否带给中乙俱乐部投资人的感受也便是截然不同。

  热土很多,以南通支云为例,2016年初,南通市委书记陆志鹏考察了刚刚成立的南通志云俱乐部;2018年4月25日,南通支云足协杯淘汰了上海申花,第二天,市委书记陆志鹏在上海出席“南通高质量发展环境说明会”的时候特意点评了比赛并对全队进行了点名表扬;2018年10月,如皋市委书记陈晓东、如皋市人民政府市长何益军出现在了南通支云的训练场;12月,两人又到南通支云俱乐部进行调研;12月30日,市委书记陆志鹏在新年茶话会讲话的时候再次提及南通支云冲甲。

  无独有偶,从镇江接过球队的昆山市,其委书记杜小刚此前就曾表示,在他的筹划中,昆山接下来还要大力引进类似国际医学研究中心这样的高端服务产品,甚至可以考虑引进一支足球队,以传播城市形象,凝聚城市精神!可见足球队早在他的计划中。

  关键是,这些当地政府对足球的支持并不是盲目的,这和老百姓的需求息息相关,中乙联赛的数据显示,2018赛季中乙联赛,有两支场均球迷过万的球队,南通支云就是其中的一支,所以,政府对足球的重视,其内在动力是老百姓的精神文明需求。昆山同样如此,昆山只是一个县级市,但2017年GDP高达3500亿,位居全国百强县之首,其GDP超过了西藏、青海和宁夏三个省市自治区,同时昆山拥有完善的业余联赛,而且还是三级业余联赛,清晰揭示了这个县城的足球底蕴。

  淄博星期天则是另外一种情况,淄博GDP4781亿,位居山东第五,算不上最发达地区,但淄博是国际足联认定的世界足球(古代)起源地,淄博也常年坚持举办“起源地杯国际青少年足球邀请赛”,经济颇为发达、足球传统悠久,且有着显著足球地位的淄博,自然也是对足球情有独钟,他们也对淄博星期天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这些地市的企业如果投资足球,自然没有后顾之忧,但是,中乙很多俱乐部并没有能够享受上述俱乐部的待遇。

  宁夏山屿海在决定撤资之前,于2018年10月18日将2019年面临的困难和困境以书面形式上报给上级主管部门,希望寻求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但到11月5日,山屿海方面表示,俱乐部没有收到任何来自主管部门的联络意向。

  在附件中我们也看到了这份报告,包括训练场地的问题(为此不断奔波增加开支80余万元)、和个别部门的矛盾(毫无支持)引发负面社会影响,以及基地建设等,同时恳请银川方面“明确银川贺兰山足球俱乐部在银川的意义和地位,银川究竟需要不需要这样一支职业俱乐部。”应该说,山屿海的反馈并不过分,但没有获得回应,企业心灰意冷也是再正常不过。为此,一名潜在的投资人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不会投资职业足球,每年几千万没有回报不说,一旦最后退出,反而落得一身骂名。”

  如此局面,其实意味着现阶段中国足球必须有政府的支持才能全面展开,通过先期的支持给职业俱乐部减负,这也是一个城市足球稳定的基础所在,如此投资人才没有后顾之忧,但遗憾的是,因经济发展和地域特点的不同,政府支持其实有冷有热。

  中乙俱乐部

  生存的“七大宝典”

  那么,面对中乙投资困境,要想拥有一支稳定的中乙俱乐部,需要做到哪些方面工作呢?通过调查,我们不难发现,稳定的中乙俱乐部需要“七大宝典”。

  第一大宝典:合适的地域。

  选择什么地方投资中乙俱乐部是首要的,首先要明白的一点就是:大树之下寸草不生。也就是说,拥有中超俱乐部,甚至拥有多家中超俱乐部的城市,不适宜投资低级别的俱乐部,比如在上海,投资一家中乙俱乐部便很容易失去存在感,至于在沈阳投资中乙俱乐部,要知道辽宁宏运都快活不下去了,中乙俱乐部的生存空间自然极为有限,沈阳东进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

  发展较好的地级市,以及发展极好的县级市,反而很可能成为中乙俱乐部的生存沃土,这其实也是中乙联赛部把中乙打造为“城市俱乐部”的根本原因所在。目前,江苏的乙级俱乐部发展极为迅速,这和他们经济发展迅速是密切相关的。

  需要重点说明的是,足球荒漠也不适宜于俱乐部存在,类似于宁夏和安徽,职业俱乐部史往往最终演变成一部血泪史。合肥桂冠在退出的时候,老总桂鑫曾经发文,用了“漠不关心”、“场下花不完的金钱”等字眼。

  第二大宝典:政府的支持。

  这一点毋庸置疑,还是那句话,现在的中国足球离不开政府支持。总体上,东部沿海地区的地级市和部分极为发达的县级市,仍旧是投资的首选项,西部地区则要综合考量当地政府的支持力度。

  这一点和地域也有相通之处,所以目前的情况应该是这样的:东部沿海城市可以考虑拥有中超球队、普通省会城市及特别发达的地级市或者足球沃土可以考虑拥有中甲球队,落后省份、普通地级市、发达的县级市则可以考虑拥有中乙球队。

  第三大宝典:对自身良好的审视。

  目前中国足球投资者存在的一个最大问题是缺乏对自身良好的审视,有的投资人目标定得过高,投资过多,高估了自身的投资能力,比如一年利润只有一两千万的企业就敢去投资足球,甚至,也有企业自身存在严重的问题,但希望借投资足球来规避风险,甚至进行投机,这种想法有极小的几率取得成功,但十之八九都会铩羽而归。

  实际上,打造一支小的乙级俱乐部,不以冲甲为目标,应该是大部分乙级俱乐部的选择,这些俱乐部可以通过良好的青训、和市民更好的沟通与互动,从而建立更为稳定的俱乐部。当然这一点,大部分中乙投资人肯定是不认可的。

  第四大宝典:稳定的投资策略。

  在去泡沫化的背景下,中乙投资其实控制在2000到3000万便可以稳定发展,但部分投资人急于求成,一年花掉原本可以三年花的钱,结果欲速则不达,对于这一点,投资人需要综合评估政府的支持力度、自身的企业承受能力等,做出最稳健的投资策略,方能保证利于不败之地。

  第五大宝典:当地的足球氛围。

  这需要综合考察当时的球市、青训工作、业余联赛、场地、足球主管部门的工作能力等等,如果当地拥有出色的业余联赛、拥有不错的校园足球和青训俱乐部,也拥有良好的场地,以及主管部门拥有足球比赛的经验,那么便颇为适宜于投资足球,也有望在投资足球后和当地形成良性的互动,否则光秃秃的看台将一次又一次打击投资人的信心。

  第六大宝典:管理和团队构建。

  投资人失望的要素,第一是钱投的太多了,投不下去了,第二是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太累了,第三则是成绩不好,看不到希望了。所以,中乙俱乐部的管理,也就是管理团队和教练团队的构建其实非常非常关键。

  像黎兵加马明宇的团队,像魏新的团队,像侯志强的团队,都是其中的典范,投资4000万却选择了糟糕的团队,和投资2000万选择了优异的团队,前者的战绩很可能还不如后者。

  第七大宝典:把握政策的脉搏。

  2018赛季乙级联赛结束之后,乙级联赛进行了全面的变革,乙级联赛将全面推动“城市化”、“本土化”和“年轻化”,但实际上,很多俱乐部根本没有掌控足协的动向,目前仍旧有多家俱乐部根本没有U21球员。至于未来,中乙俱乐部必须要以青训为核心,如果做好青训,中乙俱乐部完全可以实现收支平衡。

  当然方式远不止如此,包括和中超俱乐部进行合作,通过乙级联赛为中超俱乐部培养球员,进而获得一定的收益,都是完全可行的,为此足协也在U21球员租借方面大开方便之门,21岁以下的球员可以连续租借而不占用转会名额。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榜

体育视频

精彩图集

秒拍精选

新浪扶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