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产权往事:7队组职业联盟 搁浅的北极星计划

2017年04月28日08:57 新浪体育 微博
姚明在CBA联赛改革思路上与李元伟一脉相承

  来源:公众号“体育大生意”

  作者:付政浩

  在中国进行体制改革究竟有多难?最经典的描述莫过于鲁迅先生在《娜拉走后怎样》一文中的那句经典语录:“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所以,中国改革向来都需要强力的改革家来推进,否则即使坐拥天时地利,照样会贻误改革良机。同样的,对于CBA而言,过去22年的改革之路同样十分艰难。尤其是面对体制高墙的阻挡时,谁也不知道它要耗费多少改革家的心血才能真正走向职业化。

  脱胎于1995年八强赛的CBA联赛从创立之日起就被牢牢打上了国有联赛的烙印。但事实上,联赛的运营资金除了由IMG、中篮公司和盈方中国这类商务运营权代理公司按照合同提供的运营费用外,主要靠CBA各队投资人提供。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向来奉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但在CBA联赛,和篮管中心共用一块牌子的中国篮协却靠着行政属性占据绝对话语权,而每年投资数千万的CBA各队却只有默默忍受亏损的命,这种模式显然不具备可持续性。

  所以,CBA成立23年来,每隔几年就会掀起CBA产权改革浪潮,希望能够早日让CBA联赛产权明晰化,让CBA投资人可以真正当家作主。在这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1998年底诞生的“职业联盟筹委会”和2005年李元伟推出的“北极星计划”以及如今姚明领导下的CBA公司实体化。

  1998年11月28-29日,中国篮协在北京召开联赛会议,商讨俱乐部职业化改革的思路,时任篮管中心主任的信兰成在那次会议上还做了名为《我国篮球俱乐部的现状分析及发展思路探讨》的报告。而在会场下,当时联赛中有七家俱乐部的老总私下达成共识,他们渴望建立俱乐部自己主导的“职业篮球俱乐部联盟”,而不是信兰成所说的“要在中国篮协领导下”。很多铭记这段往事的篮坛前辈至今仍记得这七家俱乐部的名字,他们分别是上海东方、辽宁猎人、山东永安、广东宏远、江苏南钢、双星济军和吉林东北虎。

  此后,七家俱乐部的老总在12月17-18日齐聚上海建国宾馆竹轩厅,发起旨在尽快推进CBA职业化的“职业篮球俱乐部联盟筹建委员会”(以下简称“筹委会”)。这次上海会议还提出了“共存共荣、共同发展、共享成果”的口号,这被视为是在向“领导权、经营权、管理权”三权集于一身的篮管中心公开挑战。

  1999年2月12日,筹委会宣布他们将在2月18-19日在珠海召开筹委会第二次会议,随后他们还向国内甲A(即CBA联赛)、甲B(即如今的NBL) 和乙级队的所有篮球俱乐部负责人发出了邀请函,明确提出此次会议要商讨建立各级俱乐部利益统一体的模式。为了不公开和篮管中心形成敌对关系,筹委会专门致电篮管中心,邀请篮管中心也派人参会。

  2月13 日,在体育总局的支持下,篮管中心向各地体委、总政文体局发送了一份题为《关于以“职业篮球俱乐部联盟筹委会”名义召开珠海会议一事的意见》的传真件。文件指出:“召开如此大规模的跨省市会议不是小事情,并且会议未经有关上级部门批准,没有合法的组织单位,从会议的内容上看亦超出了俱乐部的权利和责任范围。”因此,“篮管中心不同意召开本次会议,也不会派人参加。”并要求有关体委、解放军及时做好各自所属俱乐部的工作。

  该《意见》下发后,筹委会压力陡增,最终只有辽宁猎人、山东永安、上海东方、广东宏远和吉林东北虎五家俱乐部的老总抵达珠海开会。更狼狈的是,因为受到有关方面的指示,原本预定的酒店会议大厅也被挪作他用,几位老总只能在珠海湾大酒店十二楼的阳台上凑在一起讨论议题。

  因为感受到了重重压力,五位老总心灰意冷,在匆匆会谈后宣布解散“职业篮球俱乐部联盟筹委会”。从1998年12月18日成立到1999年2月18解散,这个以推进CBA职业化为己任的筹委会仅仅只存在了两个月。一家媒体直言,筹委会的迅速湮灭就如同一个被寄予厚望的婴儿被冷血扼杀在襁褓中。

  从某种意义上,筹委会解散成为了CBA解放思想的一个分水岭。在这之前,CBA各队高管都对职业化充满热情,言必谈CBA职业化该向何处去,而在筹委会被迫解散后,几乎所有人都沦为了把头埋进沙堆的鸵鸟,一谈及职业化就苦笑摇头,毫无探讨兴趣。时隔多年回头望去,筹委会的迅速破灭更像是中国篮球的一次焚书坑儒,CBA各队在职业化探讨方面的热情自此被深深禁锢。

  在筹委会解散后,虽然期间仍有一些老板对CBA的产权模式表示不爽,但都属于私下嘀咕,没有形成规模性的大讨论,自然更无法点燃改革的热情。好在,2003年6月,锐意改革的李元伟正式接替思想相对保守的信兰成出任篮管中心主任,就此掀起了CBA历史上第二次大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姚明如今的思路和当年的李元伟一脉相承。

  李元伟在上任后的第一个大动作就是在2003年9月成立“篮球职业化运作调研组”。李元伟亲自统筹该小组的人员组建,而时任中国篮协副主席、CBA联赛主要创始人之一的刘玉民女士则出任组长。当时该小组引入了体育科研所体育产业专家鲍明晓、著名篮球评论员徐济成、前辽宁男篮俱乐部总经理严晓明、资深体育营销专家张庆和律师迟玉彬等业内专家。此后又聘请以耐克中国高管为班底的前锐公司对CBA联赛进行调研,最终在2004年5月正式推出了后来举世闻名的“北极星计划”。

  北极星计划对CBA联赛的规划非常全面系统,将CBA从2004-2015年的发展分为三大阶段,在这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对于CBA联赛产权的描述。“北极星计划”认为CBA在两大层面存在产业混乱:第一是在联赛层面,CBA各队投资人和中国篮协明显均是CBA联赛产权所有人,但在具体执行方面,中国篮协占据绝对主导地位,CBA各队完全处于从属地位;第二就是CBA各队俱乐部的产权不清,有军队体工队模式,有地方体育局体工队模式,还有私营民企。在具体存在形式上,俱乐部有的在民政部注册,有的在工商局注册。

  为了明晰产权,李元伟当时在2005年推出了CBA准入制,即要求所有俱乐部都必须实现产权明晰、制度健全、管理规范、能够自我经营、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等目标。在李元伟的强力推动下,CBA俱乐部产权最终实现明晰化,就连情况特殊的八一男篮也最终通过与富邦集团联姻成立了八一富邦篮球俱乐部。

  在俱乐部产权明晰后,李元伟本想一鼓作气再推动联赛产权明晰,而他的主要举措就是成立中国篮协和CBA各队参股的CBA公司,在未来由CBA公司来负责联赛的商务开发和日常运营,中国篮协转而负责宏观层面的政策把控。为了实现联赛公司的长远发展,“北极星计划”甚至提出了为联赛公司引入风险投资的建议。这个模式至今在中国职业体育联赛中尚无先例,而在在2004年,“北极星计划”就能够规划出这种蓝图,可想而知是何等超前。自然,也不会为当时的体制制度所容。

  在李元伟还没有顾得上推进CBA公司筹备事宜时,由于北京奥运会的来临,篮管中心在男、女篮国家队的备战压力骤增。在2006年8月,李元伟接到指示,CBA联赛应该为国家队集训让路,随后李元伟在万般无奈下宣布CBA的2006-07赛季和2007-08赛季缩水,取消南北分区,单个赛季缩短28天,总缩减场次多达112场。也就是从2006年的CBA联赛缩水开始,“北极星计划”就此搁浅,整个篮管中心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国家队备战方面。此而在2008年奥运会结束后,李元伟却不得不到龄退休。改革搁浅,英雄白头,退休后的李元伟每次提及“北极星计划”都只剩下一声不甘心的叹息。久而久之,心灰意冷的他干脆不愿再过问篮球之事。

  在中国篮球改革中断多年后,幸好姚明被钦点成为中国篮协主席。而从施政纲领上来看,姚明对于CBA的规划与李元伟当年的“北极星计划”一脉相承。此番,姚明能够在推进CBA公司实体化的过程中干脆将中国篮协的股权让渡出来,更显示出其改革的决心和诚意。单从这一点来看,CBA公司未来前景着实可期。目前,尚在实体化进程的CBA公司不仅需要一批精兵强将,还需要资深顾问予以指点。既然目前CBA公司已经设立了董事会顾问职位,那么,是否也应该考虑礼聘李元伟重新出山客串一把顾问呢?毕竟当年李元伟也曾怀有一腔热血和韬略,可惜不得其时,所遇非人,如今烈士暮年,是否壮心犹存呢?

标签: CBA姚明中国篮协

相关阅读:

加载中,请稍候...

推荐阅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