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宫鲁鸣率男篮获奥运第八名后为何辞职?

2015年09月19日10:14    新浪体育 微博 收藏本文
宫鲁鸣此前曾经先后执教过中国男女篮国家队宫鲁鸣此前曾经先后执教过中国男女篮国家队

  解读宫鲁鸣,几乎是一个不可完成的任务。他曾是一个在军区大院里打野球度日的少年,也曾是个在坚持和放弃间绝然选择的英雄,更是个有着多重性情的男人……他太过复杂。

  试图抵达宫鲁鸣的内心,就必须步入一个小径分叉的花园。你可以沿着任意一条小路前行,抵达花园的中心,但无论你选择哪条小径,都会错过其余路途中的风景。最后当你站在花园中央环顾四周的时候,才发觉宫鲁鸣的内心世界正如一张由无数小径编织的网,而你已深陷于网络的中央。

  梦想

  初识宫鲁鸣时,笔者曾问:这些年来,对篮球始终不渝的梦想是什么?这个问题随后被证明愚不可及。因为答案是:没有梦想。宫鲁鸣没有把关于篮球的一切都诉诸伟大的习惯。他说,在我开始打球的年代,梦想还是奢侈品。走到篮球场上的时候,我只是觉得我喜欢篮球,并渴望胜利。

  少年

  20世纪60年代中期,适值“文革”,学校停课,举国上下的孩子们开始终日游荡。江苏境内,一个军区大院的篮球场上尘土飞扬。场边,一个瘦削的孩子良久伫立,仿佛在潜心凝听篮球砸在松散的木质篮板上所发出的天籁之音。而他的伙伴们正个个手持弹弓,满院疯跑。生长在军区大院的孩子都喜欢篮球,瘦孩子和他的伙伴们也不例外,因为从一出生,院子里就只有树和篮球架。但那还不是他们有资格打篮球的时代。大人不打球的时候,篮球场就是孩子们的战场,它只属于获胜的高年级孩子。因此,瘦孩子渴望着躯体的飞速膨胀,终于,瘦孩子和他的伙伴们占领了球场,那是在1967年的一次“战役”获胜之后。从此,孩子们不知疲倦地在那块尘土飞扬的球场上挥洒汗水,但并非为了什么梦想,孩子们只是喜欢篮球,并且除此之外无事可做。瘦孩子在篮球上最初的师承,并非学校的教练而是大院里的军人。据说那些酷爱篮球的士兵掌握了当时国内最为先进的篮球理念,他们手上拥有好几本篮球战术图解,当伙伴们还在对端盆儿式投篮和一窝蜂的争抢篮板乐此不疲时,瘦孩子已经深感厌倦。他开始从士兵们的手里借阅那些古老的篮球图谱,并和他们共同演练图谱上注明的那些原始的攻防战术,与此同时,瘦孩子开始不知不觉地认识一些陌生的词汇,比如“挡拆”。

  时间进入20世纪70年代,江苏省内的中学之间已经开始有了一些校际篮球赛。而那时,瘦孩子已经成为学校里的小球星,司职校队的主力后卫——即便他是队中个子最小的球员。瘦孩子平时看起来有些羞涩,只有在篮球场上,那种孤傲锐利的神情才得以闪现在瘦孩子渴求胜利的眼中。风驰电掣的运球突破,一剑封喉式的外围远投,以及偷天换日般的抢断……瘦孩子无穷无尽的表演让很多人开始记住他的名字:宫鲁鸣。

  令宫鲁鸣自己都感到惊奇的是,即便在1973年自己所在的球队荣膺全国中学生篮球冠军时,他也从未萌生过任何与篮球相关的伟大梦想,在篮球场上宫鲁鸣只有一个念头:击败对手。三十年后,当瘦孩子历经沧桑,已逾不惑之年的时候,还时常回想起曾激情飞扬的少年时代,毕竟,三十年前伫立在篮球场边作出的选择,始终不渝地指引着这长长来路。

  代价

  2002年10月14日下午,韩国釜山亚运会的女篮决赛场上面对韩国队疯狂的反扑,中国队几乎溃不成军。距离比赛结束还有九分钟时,中国队10分的领先优势已在顷刻间化为乌有,仿佛由天堂直入地狱,中国女篮主教练宫鲁鸣终于叫了暂停……

  与此同时,加拿大的一间寓所里,时间已是深夜,女主人静静地坐在客厅的沙发里,茶几上摆放的,是一瓶香槟酒,她在等待丈夫获胜的讯息。

  在亚洲,所有热爱篮球的人都通过电视直播在第一时间里目睹了那最后九分钟里发生的一切,但没有人比那位远在加拿大彻夜守候的女主人更先知道宫鲁鸣在那次暂停时做了什么。在电话里,宫鲁鸣清楚地听到了千里之外香槟酒开启时爆发出的砰然之声。

  在沸腾的球场,宫鲁鸣的心中骤然掠过一丝苍凉,比赛终于结束了,他知道,该把分别已久的妻子接回来了。

  对于篮球,即便没有奢华的梦想,仅仅是那从少年时代传袭而来的不死的求胜欲望就已让宫鲁鸣和他的家人付出了太多。

  为了篮球,宫鲁鸣失去的,还有朋友。

  在篮球场上,荣誉总是被定格在胜利降临的瞬间,而在企及荣誉的历程中付出的是漫长的时间,随着荣誉的纷至沓来,属于宫鲁鸣的私人时间越来越少。他的生活被篮球粗暴地划分为固定的板块,每天都要在固定的时间出现在训练馆里,每次比赛之后都要应付纷乱的新闻发布会……对此,宫鲁鸣承受着一个英雄注定的孤独。一个人的时候,宫鲁鸣时常追忆起儿时共同嬉戏的伙伴,以及后来在篮球场上并肩作战的队友。但现在,他没有朋友,因为他没有能与朋友分享的时间。宫鲁鸣说,也许到了退休的时候,才是我对家人和朋友补偿的开始。

   英雄

  从我国早先的说书到如今好莱坞的电影,千百年来,人间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只有两个:爱情与英雄。“爱情”之永恒,是因为每个人都会恋爱,或悲或喜而已;而“英雄”之不朽,则源自一种遗憾。所有人都可能遭遇突如其来的爱情,但绝非每个人都命里注定成为英雄,这无疑是件憾事,人们也因此习惯于在遐想间界定自己心中的英雄,于是就有了千奇百怪的英雄: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向人们诠释了坚持的力量,而张艺谋的《英雄》则从另一角度告诉我们其实放弃也是一种英雄。从1974年入选江苏青年队至今,宫鲁鸣曾经在不同的境遇下面临无数次选择。面对篮球,他曾如“老人”一般毅然坚持,也曾像“英雄”一样选择放弃。对此,宫鲁鸣说我只是一个热爱篮球,并以此为生的人。

  坚持

  1973年,宫鲁鸣作为球队主力,率队获得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冠军。同年,球队其余四名主力队员全部入选江苏男篮青年队,就落下宫鲁鸣—个。原因不言自明:个儿太矮,没前途。在回忆起那段经历时,宫鲁鸣总是满脸苦笑:“当时真是郁闷坏了,大伙都上了就剩我老哥儿一个。

  其实这只是一个“背运”的开始,从此往后十几年里,无论入省青年队、省队还是国家队,宫鲁鸣就没稳稳当当地上过一级,台阶可谓屡上屡下,屡下屡上。1.72米的身高,让他在这个长人如林的战场上承受了太多的挫败。也正是这无数次的挫败,铸就了一个“坚持”的英雄,从打篮球的第一天起,直至1996年率军西征亚特兰大,三十年间,宫鲁鸣从未离开过自己深爱的祖国的篮球事业。

   放弃

  每个人都知道对于中国男篮,1996年意味着什么,却有多少人清楚,英雄为何在最夺目的时刻放弃?1997年3月,中国男篮主教练宫鲁鸣宣布辞职,谜一样的离去,正如歌中所唱:“别哭,我最爱的人,今夜我如昙花绽放,在最美的一刹那凋落,你的泪也挽不回的枯萎。”英雄离开的时候,选择沉默,没有人知道一切是为了什么,也没有人知道他是否还会回来。时隔多年,宫鲁鸣告诉人们:我并不想走,但当我发觉身边所有的路都已堵死,我已经不能再给中国男篮带来任何改变的时候,我只能离开。其实,辞职前我已经写好了1997年的训练计划。也许,在一个英雄的抉择中,选择放弃远比坚持更为艰难,放弃有时候是种肝肠寸断的无奈。

   归来

  在离开三年之后,宫鲁鸣回来了,临危受命执教国家女篮,这让人想起第二次复出时的迈克尔·乔丹,笔者原本以为,一个历经沧桑的男人在四十岁的时候再次选择篮球,原因似乎只能如乔丹所言:“一切都源于对篮球运动的热爱和教会年轻人如何打球的渴望。”但宫鲁鸣给出的,却是一个绝然不同的答案。“每个人都可能怀有对篮球的热爱,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像乔丹那样,选择重返赛场还是做球队经理,对大多数人来说,生活中更多的是别无选择。”宫鲁鸣微笑着说:“就拿我来说,从打篮球到当教练,一晃几十年了,篮球就是我的工作,我只会干这个也爱干这个。你要是让我改行做生意什么的,不赔死才怪。宫鲁鸣的复出没有电影里英雄归来时长镜慢摇式的浪漫,却如同绘画中的白描,宫鲁鸣的心灵在喧嚣的背后完成了一次向质朴的回归。

  (本文转自《篮球杂志》,作者:张博)

文章关键词:中国男篮宫鲁鸣篮球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