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家俱乐部集结秦皇岛,央视体育频道首度直播,昨天落幕的2012-2013赛季CBA(微博)体测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也引发业内一片争议。
纵跳摸高、负重深蹲、卧推、强度投篮、三角移动、全场攻防转换、运球折返八字上篮、3/4场冲刺、快速传球,加上决定能否获得新赛季参赛资格的“生死大考”——折返跑,三天连闯十关,球员们全都累得够呛。
“我们达到了对各支球队年度考核的目的。体测数据反映出队员运动技术和体能的真实状态,这能促进球队和球员发展,这些都是非常积极的方面。”质疑声中,篮管中心运动训练科研部部长宫鲁鸣在体测结束后继续保持强势。他强调,篮协的初衷是监督运动员训练,不让那些不达标的球员浑水摸鱼打联赛。
可是,一名球员在场上的能力和价值,仅凭十项测试的冰冷数据就能判定?不同位置、不同年龄的选手却在很多项目中套用统一标准,这样的考量又有多少科学性?仅靠一次体测,对于中国篮球整体水平的提高和职业联赛的发展能带来多少正面影响?前上海男篮主帅李秋平就直言:“体测只是形式主义。体测都过了,我们国家的篮球水平就会提高吗?最后都变成一种应付。”
在一个贴上“职业”标签已有18年的联赛里,如此强制集中体测的做法,的确很荒唐。第一天的“强度投篮”测试,金立鹏(微博)、张庆鹏(微博)、朱芳雨(微博)等大牌投手纷纷“挂科”。绊倒他们的不是投篮命中率,而是每次投篮的平均用时。按照规定,每次投篮平均时间不得超过五秒,否则将被判“强度不够”。“我32岁了,真不知道从哪里看出我投篮强度不够?”上海队长刘炜(微博)无奈抱怨,“就是科比来了也很难过。”
因为篮协“人人必须有成绩”的新规,37岁的巴特尔(微博)和35岁的王治郅虽手握“豁免权”,依然完成了十项测试。“我都这把年纪了,再怎么练也飞不起来啊。”第一天就在投篮时扭伤下场的巴特尔感叹,很多测试项目平时根本用不上。咬牙跑完折返跑后,大郅也坦言:“岁数大了,跑起来特别费腿。我都是跑八字,让膝盖压力小一点。”
赛场上,每个队员的分工和角色不同,投篮点和出手时间也因人、因时机而异。你不能指望巴特尔、王治郅打满全场,他们的经验、意识和领袖作用,才是最为宝贵的财富。只管掐着秒表计算出手时间,逼着“高龄”选手拼命折返跑,这显然脱离了比赛实际,并不具备太多参考意义。
何况,CBA“职业化”道路走了这么多年,在市场化的大背景下,球员是否有资格参加联赛,能否在激烈竞争中站住脚,应该留待市场优胜劣汰,而非以一张折返跑成绩单来判断。没有哪个俱乐部愿意高薪养“闲”,若能在球队谋得一席之地,存在就必有其存在的价值。而篮协似乎还活在计划经济的时代,非要像个长辈一般,强制集中,插手来管。难怪很多人吐槽:“连足协都不用的体测,篮协却还在力推。”这多此一举的做法,只能更加凸显CBA伪职业的悲哀。
本报记者 谷苗
[篮彩投注:欧联赛激战 NBA蓄势待发][新用户充20送1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