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上午,姚明出现在四川乐山市师范学院的篮球场上。他神色困顿,面孔有点浮肿,不断揉着挣扎着睁开的双眼。他头上有块横幅:2012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
这里正在进行最后的决赛。当日凌晨,他从非洲直接飞过来,手臂上还留着小象和犀牛的味道。这分明已经不是一个退役篮球运动员的生活。每场比赛的得分与他脚踝上的伤,似乎都已成过眼云烟。
乐山清静的晨间,姚明走得比平时慢。
他眼角两侧那道白色皮肤特别显眼,同行人调侃说那是与王菲同款的“晒伤妆”。其实是他在非洲大陆长期戴太阳眼镜留下的痕迹。
姚明从非洲直接飞成都,24日凌晨2点半到达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凌晨驱车赶往乐山,几乎没合眼也没倒时差,就来见他希望小学的孩子们。早上看孩子打球,下午为姚基金录制节目,晚上参加希望小学联欢会,为当天过生日的小朋友唱生日歌。当被问及对这些小队员的希望,姚明想了想,只说了两个词:“健康、快乐。这就是我的希望。”
第二天,又是晨间,姚明再次现身乐山市体育馆,全程坐镇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的表演赛暨闭幕式。他整场比赛都站在场边,鼓掌、呼喊、举起双手庆祝、与每个小队员击掌鼓励、中场休息时认真布置“战术”……他是孩子们的“教练叔叔”。
希望小学的看台上,挂了一条横幅,写着“谢谢姚明”。
这是他第三次来乐山。从今年4月份开始,为了他的“篮球季”。
半个月里,他几乎飞了半个地球。奥运会期间,他在伦敦为中央电视台做篮球解说,没等看完奥运会。8月10日,他启程飞往肯尼亚,作为“野生救援协会”的形象大使,在那里完成一部关于野生动物保护的纪录片《野性的终结》。现在他回到国内,为姚基金的公益活动“站台”。这些事儿,似乎都不是赚钱的项目。
本次姚基金“篮球季”的活动,据说姚明一共从各方“口袋”里掏了300万左右的资金。姚基金2008年成立,姚明自己率先捐出200万美元用于四川地震灾区学校重建,此后他发起"姚基金慈善之旅"篮球赛,筹集了1355万元,先后捐建14所学校。再加上上海玛吉斯男篮俱乐部,全是“掏钱”与“花钱”的项目。
如果说姚明还是喜欢把钱花在篮球上,那么他赚钱的渠道,早不止体育。有金融业内人士说:“姚明可能更多是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去募资。”姚明仍谦逊地说自己在投资方面还是新手,但很清醒地认识到,“我感觉压力很大,主要是责任也很大,不要以为名人效应就能带来商机,或者搞定所有事。”
Q&A:
“我作为大孩子为小孩子做点事”
提问前,被告知女儿的事不能问,姚明自己的事不能问,投资的事儿不能问……能问什么?此次行程的主题:姚基金、希望小学与“篮球季”……那么,听听姚明如何做慈善吧。
《申》报:你现在转型那么成功,是不是很多人会冲着你的面子投钱?
姚明(先是苦笑):从别人口袋里拿钱,哪是那么轻松的事情?筹钱难,如何把钱掰碎了一分一分花出去更难。
《申》报:这次来四川,你希望自己的身份是什么?是慈善家……还是?
姚明:我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应该是作为一个大孩子吧,来这里,为这里的小孩子们做点什么。我们的出发点并不是办一个专业的训练营,不是为了培养专业运动员,我们的孩子从全国各地来,除了四川还有甘肃、云南、贵州、山东……应该是一个聚会,让大家走到一起。这个活动就是为了孩子们在暑假里高兴,没有别的。
《申》报:“篮球季”的活动你最希望带给孩子什么?
姚明:虽然我的本行是篮球,但篮球也只是体育中的一小部分。最根本来说,玩体育是件很开心的事情。我们立志与淡化胜负,只想给孩子们留下一个毕生难忘的经验。
《申》报:你除了建希望小学,还为许多希望小学安了篮球场?
姚明:因为在我的印象中,小学里面就应该有篮球场,我的很多小学记忆,也都是在操场上。很多希望小学因为本身地处贫困山区,校舍都不过关,更不要说室外的运动场地,有的在风吹雨淋下长年失修,有的还经受过自然灾害的袭击,无法保存完好……小学没有篮球场是不完整的。
《申》报:除了提供场地,你还想带给孩子什么?
姚明:出钱修建学校也好、提供设备也好,都是硬件上的。学校并不简单只是上学的地方,课桌、书本、教育都不仅仅是个简单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在学校里的人和在学校里发生的事情,比如说上课啦、放假啦、和同学之间的友谊、对老师的依恋、游戏时的欢笑……这一点一滴,串成了一个学校,让一个学校丰满起来,是这些事情在塑造一个人。
《申》报:所以你办篮球培训,是从人性的角度考虑?
姚明(笑):不要想得那么高。我们只是为他们提供内容,书的知识可能在学校里学了,出了学校就忘记,但一些事发生过,就会一直刻在心里。这是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事情,软件更花精力。我不是一个学习特别好的学生,所以第一印象肯定不是课本,而是在操场上的玩耍。
《申》报:会不会把NBA(微博)那种球队和社区公益的结合放到CBA(微博)和上海队里?
姚明:我们现在在上海队的运作上,加入很多社区团队服务的元素。我们的工作人员每天都在绞尽脑汁地想,如何更贴近球迷,更回到社区。因为包括我在内的球员,其实都是从这样的社区里走出来。这也得到越来越多CBA从业人员的认同,这两年也发展得相当不错。
《申》报:“学校体育”的概念在国外更贴近“快乐”的概念,你如何在国内实践这个概念?
姚明:我们的出发点其实是一样的,通过体育锻炼,至少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外加一点游戏。但我们的校园体育是停滞的,把校园体育中的一部分剥离出来变成举国体制和精英体育。我非常希望有一天他们能重新合二为一,变成自下而上的,全部孩子一起参与的体育。现在,我们的学校在开展体育时更多关注的是“体育水平”,而国外很多时候更注重校园文化,在这一点上,我们其实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文:《申》报记者 张澍心(发自四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