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易购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华社:中国职业篮坛期盼质变

http://sports.sina.com.cn  2012年04月08日12:42  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4月8日体育专电 述评:中国职业篮坛期盼质变

  新华社记者林德韧、徐济成、单磊、李博闻

  以CBA为代表的中国职业篮球在2011-2012赛季的总决赛达到了新的高度,历经17年的艰苦创业,中国篮坛终于用自己的力量奉献了一场接近世界篮球高端水平的精彩大戏。

  CBA的17年,见证着中国职业篮球发展的努力,推动着中国体育重心的转移,预示着中国职业体育文化和市场的巨大潜力。

  职业体育发展的量变新高

  “CBA”字样首次出现是在1995年8月当时的国家体委篮球处公布的“CBA篮球联赛技术手册”上。

  虽然“职业化”、“市场化”一直是CBA努力的方向,但由于各个俱乐部大多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专业队转型而来,带有浓重的计划经济体制色彩,产权不明晰、行政干预强烈、管理垄断性,使CBA在开始的几年就像是原有的全国联赛的延续,竞争力不强,关注度也不高。当全国众多行业都在经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洗礼时,男篮联赛这个本身就具有市场属性的载体却步履蹒跚。

  转机出现在2004年,经过了9个赛季的探索,中国篮协制定了大力推动联赛职业化进程的《北极星计划》,提出用“10年左右时间使CBA成为亚洲最好的联赛,并向世界级的职业篮球联赛迈进”的目标,这是CBA联赛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改革,激活了CBA被压抑已久的潜力。

  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本来应该向着“管办分离”和“自主经营”、“自主管理”的股份制改造层面前进的CBA联赛又陷入停滞的状态,但是已经取得的形式上的改革量变成果,并没有完全被颠覆。

  2012年3月21日,CBA总决赛在五棵松的万事达中心举行,北京队和广东队上演了一场“巅峰之战”,成就了CBA量变积累的一次盛大绽放!

  以篮球、足球为代表的中国职业体育的发展,无疑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有机组成部分,发展体育产业和实现联赛的职业化、市场化是大势所趋。

  但在CBA的发展过程中,反对职业化的声音和做法从未停止过。“求稳怕乱、小富即安、别添麻烦”是不少人的内心写照。由于认识的不到位和运行的不专业,对裁判的质疑,与媒体的冲突,球迷对于客队的攻击,俱乐部老板对于处罚的不满,并由此引发的球迷与媒体的地域性冲突,曾经在2012年度总决赛之前,使得中国篮协的公众形象几乎沦落到和扫黑之前的中国足协一样负面。

  虽然在CBA的发展过程中面临一些沉浮与动荡,但这些都已经无法阻挡CBA量变的喷薄,曾经迟滞但如今不断加速的CBA联赛,在职业体育的道路上放开了脚步,勇往直前。

  中国职业体育质变的期待

  17年间,围绕CBA为何而办、为谁而办、怎么办,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推行“奥运争光计划”,中国的足篮排三大球却陷入新中国体育史上最深的低谷。北京奥运会的金牌大捷,难掩三大球等集体项目的成绩滑坡,并由此引发了中国体育界和社会各界的讨论和反思。

  著名体育产业专家鲍明晓教授就指出:“如果夺取金牌是以丢失需求、丢失人群、丢失市场、丢失财富、最终丢失中国体育可持续发展力作为代价时,这样的体育还是人民真爱的体育吗?”

  回首联赛成立之初,篮球的职业化改革并未成为主流,在不影响中国体育“金牌战略”的前提下,CBA与足球职业联赛一道,成了改革的“试验品”,而当时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三大球自己养活自己,不增加财政负担;万一球类项目成绩滑坡,也不会影响作为重中之重的“奥运战略”。而一个成熟的职业联赛应该做的,其实是一种文化产品的生产。举办观众喜欢看的比赛,是职业联赛的最高追求;服务球迷、满足球迷需求,这是职业联赛的准则。

  但在中国体坛,国家队和联赛地位的失衡现象非常严重。联赛屡次为国家队集训修改赛程,中国队成为全世界集训时间最长的国家队,比欧洲相应水平的国家队集训时间长一倍半,而效果却远不如对手。

  刚刚过去的这个赛季是各俱乐部投入最大的一个赛季,但是一些省市为了全运会而牺牲俱乐部的利益;联赛的一些规章制度朝令夕改;绝大部分球迷认同的“最有价值球员”马布里,竟由于“仅限本土球员”的规定而铁定无缘该奖项。好的球员不能全力打联赛,最好的球员竟不是“最有价值球员”,联赛的怪象令人感叹。

  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表彰大会上提出“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战略目标,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2012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促进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这一切都说明中国的体育产业已经纳入国家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的重要战略部署。

  新的形势要求中国体育界要有“顶层设计”的战略思维。应当实现“管办分离”、完善联赛规则、实现裁判的职业化;应当拓展CBA市场、改进媒体服务;应当加强赛场管理、规范联赛文化……

  借本赛季CBA发展的良好势头,中国体育的发展重心也应该迎来一个转移的契机。把事关中国体育发展的职业篮球再次当作“突破口”,把打造高质量的职业篮球作为自身改革发展的“第一要务”,才能达到CBA真正的“质变”。

  体育文化需要更丰富的时代“名片”

  30多年前,能够在世界上展示中国人风采的舞台十分有限,人们对体育文化的精神需求是国家队在国际大赛上争金夺银,振奋民族精神。30多年后,中国已经拥有足够多的舞台展示自己。

  “金牌至上”的观念正在发生变化。姚明没有拿到过一个世界冠军,但他作为“民间体育文化大使”对于推动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和喜爱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李娜得到的并不是奥运冠军,但她在法网夺冠后的感言为中国人的自信、拼搏、阳光、幽默在全球作了一个绝佳的“广告”。

  CBA总决赛,北京队获胜的那一刻,五棵松球迷的沸腾与振奋,超过了4年前奥运会上中国男篮击败德国进入八强的场面。办好职业联赛,使中国球迷能欣赏到世界级高水平联赛,同时增加中国体育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这也是另一种“为国争光”。

  精神“偶像”逐步确立的同时,CBA也滋生一些不光彩的现象,从“京骂”、向场内扔掷杂物、辱骂客队球员、围堵客队大巴等事件可以看出,CBA的球迷文化依然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任重道远。

  史无前例的一个赛季,CBA展现了无尽的潜力。中国职业体育从量变到质变,需要高层次的推动和深层次的自觉。量变的成果需要质变来巩固和升华,中国体育正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体育文化需要更丰富的时代“名片”

  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以及生产方式之间的矛盾。

  30多年前,我们能够在世界上展示中国人风采的舞台十分有限,人们对体育文化的精神需求是国家队在国际大赛上争金夺银,振奋民族精神。30多年后,中国在全世界已经拥有足够多的舞台展示自己,当中国军团在北京奥运会上狂揽金牌之后,人们忽然发现,我们在作为世界体育主流的三大球以及网球等职业化程度较高的项目上依然薄弱,中国是体育大国,但还不是体育强国。

  从容国团为新中国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到以郎平为标志的中国女排完成“五连冠”伟业,再到姚明在美职篮NBA中打出出色成绩,以及和姚明同时代的刘翔、李娜等,中国体育在走向世界的进程中,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旗手”和领军人物。

  “金牌至上”的观念正在发生变化。姚明没有拿到过一个世界冠军,却成为中国体育在世界上亮丽的名片之一;他作为“民间体育文化大使”对于推动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和喜爱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李娜得到的并不是奥运冠军,但这个职业赛事冠军的“含金量”却远胜于奥运金牌。她征战法网和夺冠后的感言,为中国人的自信、拼搏、阳光、幽默在全球作了一个绝佳的“广告”。这就是职业体育的影响,也是职业体育的魅力。

  在世界上,顶级球队、球星往往成为青少年狂热喜爱的偶像。这些明星通过健康向上的形象和出神入化的技艺,对青年群体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引导作用。但在中国,职业联赛、职业球队、职业球星的榜样引领作用仍未被充分开发出来。

  CBA总决赛,北京队获胜的那一刻,五棵松球迷的沸腾与振奋,超过了4年前奥运会上中国男篮击败德国进入八强的场面。北京队的胜利,也引起国内媒体和国际媒体的高度关注,成为球迷热议的新闻事件。办好职业联赛,使中国球迷能欣赏到世界级高水平联赛,同时增加中国体育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这也是另一种“为国争光”。CBA的球星,也将渐渐成为继奥运会、亚运会冠军之后,中国体育精神新的象征。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物质生活丰富了之后,精神生活的需求就被激发出来,去五棵松看球、去工体看球,成为一件“有面子”的事情,甚至成了一些球迷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金隅篮球队、国安足球队,也成为北京这座城市的新象征。这样的精神“图腾”,正是中国体育从单纯的“为国争光”到如今的“既为国争光,也为国争利,为民造福”的量变积累的标志。

  精神“偶像”逐步确立的同时,CBA也滋生了一个不光彩的现象——“京骂”。“京骂”并非本赛季才产生。不过,五棵松一战,通过CBA史上最强的传媒效应传向全国,过去并不以为意的宣泄谩骂,在万事达中心被放大成为比赛的一个污点。

  首战过后,篮协出台了严厉措施,促使球迷们在冷静中思考,到了第二、第三个主场,大面积的“京骂”消失了,球场文化也在历练中逐步提高。不过,从本赛季出现的向场内扔掷杂物、辱骂客队球员、围堵客队大巴等事件可以看出,CBA的球迷文化依然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文明观赛也是篮球文化重要的一部分。

  篮球,是一项外来的运动。篮球文化,也是一种“舶来品”。在CBA的赛场上,穿着NBA球衣来看球的球迷大有人在,而日本动漫“灌篮高手”在青少年中依然具有强大的影响力,相比较而言,CBA文化形象塑造无疑任重道远。

  史无前例的一个赛季,CBA展现了无尽的潜力。办好CBA,是中国职业体育达到世界水平的必由之路。中国职业体育从量变到质变,需要高层次的推动和深层次的自觉。量变的成果需要质变来巩固和升华,中国体育正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完)

分享到:

相关专题:中国男篮&CBA职业联赛专题 

更多关于 CBA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